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这种说法正确么?

题目

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这种说法正确么?


相似考题
更多“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有关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B.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公民的守法具有被动性C.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D.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毋须遵循程序性要求


    正确答案:ABD
    A项错在执法的主体仅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即执法机关,而不包括所有的法人;B项错在公民的守法既包括积极的守法也包括消极的守法。C项是正确的表述;D项错在积极的守法也要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就是遵守法律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将抽象的行为模式转化为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这是守法的实质要求。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行使权利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

  • 第2题:

    下列有关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
    B.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公民的守法具有被动性
    C.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
    D.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无须遵循程序性要求


    答案:A,B,D
    解析:
    。A项中关于执法主体包括所有法人的说法是错误的,守法主体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的说法也是相对的。依题意,A项为应选项。关于B项,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守法的含义不只限于消极被动地不违法、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还包括根据授权性法律规范,积极主动地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实施法律。可见,守法不只具有被动性,也具有主动性,B项也是不全面的,为应选项。关于D项,执法活动一般都有相应的程序性规定,但是由于执法活动本身的特点和效能要求,其程序性规定没有司法活动严格;守法也不能任意而为,而是要求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条件和程序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可见,执法和守法均须遵循程序性要求,D项也不正确。

  • 第3题:

    下列有关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
    A.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
    B.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公民的守法具有被动性
    C.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
    D.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无须遵循程序性要求


    答案:A,B,D
    解析:
    解析:执法的主体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守法主体则包括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故A项错误,c项正确;守法不限于消极被动地履行义务,还包括根据授权性法律规范积极主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实施法律,故B项错误}执法和守法都需要遵程序性要求,故D项错误。

  • 第4题:

    关于执法与守法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无须遵循程序性要求
    B.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 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
    C.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公民的守法具有被动性
    D.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执法广义上指所有的国家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 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 责、实施法律的活动。因此执法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守法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 权利(力)、履行义务的活动。守法不仅包括消极地、被动地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或 必须做法律所要求的事,还包括根据授权性规范积极主动地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实施 法律。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守法是法律实施的一个阶段。守法的主体依照法律 的授权性规范积极主动地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实施法律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遵循程序 性的要求,守法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 第5题:

    共用题干

    下列有关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
    B、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公民的守法具有被动性
    C、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
    D、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毋须遵循程序性要求

    答案:A,B,D
    解析: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的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违宪责任等,其中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国家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行使公共权力,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承担的赔偿责任。所以本题中,A、C的说法正确,B项错误,在D项中,应当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司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处理案件的活动,它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来保证法律得到实现,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一般都要作出适用法律的文书。因此与执法相比,司法具有主体的特定性、职权的专属性、司法过程的程序性和司法结果的文书性和强制性。


    执法即执行法律,亦称法律执行或法的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守法,亦称法的遵守,是指人们依照法律规定,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切实履行法律义务的活动。二者在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执法的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守法的主体包括全社会成员。执法的内容是实施法律,守法的内容是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法要靠国家机关主动进行,守法主要是社会成员不违法,是一种被动的形式,但也有积极主动守法的形式。执法的程序性要求比守法的程序性要求高。执法的主体仅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而不包括所有的法人,故选项A错误。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但公民的守法也有积极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守法的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执法与守法的概念,我们可以得知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D项错在积极的守法也要遵循程序性要求。


    文义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理解释。所以A认为文义解释又称为严格解释是不妥当的。故A项错误;历史解释是指依据正在讨论的法律问题的历史事实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故B、C项正确;客观目的解释是指根据“理性的目的”而不是根据过去的和目前事实存在着的任何个人的目的,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根据立法资料揭示某个法律规定的含义的解释是主观目的解释,所以D项错误。故应选A、D。


    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的判断是适用法律的过程,是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这一适用法律的过程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如何具体适用作出的解释,是司法解释。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曲解了法律规定的本意,是对法律规定的认识错误,故B、C、D项正确,A项错误。


    设证推理虽然效力很弱,但却是任何一个法律人在其工作中必然会用到的假设。如果没有这种假设,法律人就只能漫无目的地查找法律。故A项错误。B、C、D项表述正确。


    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A项中张某行使权利属于守法行为,是法的遵守。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在本题B项中,李某对某影星的偷税行为将要被判的刑罚进行了预测,体现的是法的预测作用。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C项中某单位纪律检查委员会属于社会组织,其监督是社会监督而不是国家机关的监督。D选项是类比推理。故选A项。


    法的正式渊源具有强制适用性,必须适用,故A项正确。对在特定的一个时间段内的特定国家的法律人来说,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故B项错误。对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故C项正确。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论辩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或者说,是人们在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解决问题的过程。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