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比妈妈矮Acm,爸爸比小丽丽高Bcm(A>B)。小丽妈妈和爸爸的身高关系是A.爸爸比妈妈高(A+B)cmB.爸爸比妈妈高(A-B)cmC.妈妈比爸爸高(A-B)cmD.无法比较

题目

小丽比妈妈矮Acm,爸爸比小丽丽高Bcm(A>B)。小丽妈妈和爸爸的身高关系是

A.爸爸比妈妈高(A+B)cm

B.爸爸比妈妈高(A-B)cm

C.妈妈比爸爸高(A-B)cm

D.无法比较


相似考题
更多“小丽比妈妈矮Acm,爸爸比小丽丽高Bcm(A>B)。小丽妈妈和爸爸的身高关系是A.爸爸比妈妈高(A+B)cmB.爸爸比妈妈高(A-B)cmC.妈妈比爸爸高(A-B)cmD.无法比较”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丽与父母今年的年龄和是87岁,爸爸比妈妈大6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小丽年龄的11倍,妈妈的年龄是小丽年龄的9倍。小丽今年( )岁。

    A.10

    B.11

    C.12

    D.13


    正确答案:B
    几年前小丽年龄为6÷(1l一9)=3岁;几年前小丽与父母的年龄和3×(1l+9+1)=63岁,小丽今年年龄为3+(87—63)÷3=11岁。

  • 第2题:

    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 

     


    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

    其实爸爸一直都比妈妈大6岁

    所以爸爸39岁 妈妈33岁

  • 第3题:

    有家长(爸爸或妈妈,他们都不是老师)和老师共22人陪同小学生参加运动会,已知家长比老师多,妈妈比爸爸多,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至少有一名男老师,那么在这22人中,共有爸爸( )人。

    A.7
    B.6
    C.5
    D.4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杂题。
    第二步,妈妈+爸爸+女老师+男老师=22人,由家长比老师多,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男老师至少1人,可知爸爸至少4人(爸爸至少比男老师多3人)。
    第三步,妈妈+女老师=妈妈×2+2,为偶数。则(爸爸+男老师)也为偶数。
    当爸爸为4人时,男老师只能为1人,和为奇数,排除D选项;
    当爸爸为5人、男老师为1人时,和为偶数;此时,妈妈+女老师=16人,其中妈妈7人、女老师9人,符合题意。

  • 第4题:

    小丽开始上小学了,父母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小丽妈妈每天早上需要早起,负责送小丽上学;小丽爸爸每天下午需要准时下班,接小丽回家。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小丽父母在此阶段需要承担的新任务包括()

    A.调整夫妻角色
    B.规范夫妻角色分工
    C.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D.培养小丽的独立性
    E.关注小丽所在学校的要求

    答案:C,D,E
    解析:
    在学龄家庭阶段,家庭需要承担的任务包括:(1)培养子女的独立性;(2)对学校等新机构和新社会成员保持开放的态度;(3)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 第5题:

    “自我概念”可以涵盖几个层面,以下叙述中属于“现实我”的层面的是()。

    A:小丽希望自己是一个勇敢,爱思考的人
    B:小丽爸爸眼中的小丽是有拖延习惯的
    C:小丽妈妈觉得小丽不思进取,胆小怕事
    D:小丽现在的自己很胆小,不够勇敢

    答案:D
    解析:
    考点:自我感念的层面。

  • 第6题:

    七岁的小丽在大街上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你觉得下面哪种做法可能非常危险?()

    • A、找马路上的警察叔叔帮忙
    • B、在原地等待
    • C、跟一个说认识她的阿姨,一起去找父母
    • D、打电话给爸爸妈妈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小丽开始上小学了,父母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小丽妈妈每天早上需要早起,负责送小丽上学,小丽爸爸每天下午需要准时下班,接小丽回家。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小丽父母在此阶段需要承担的新任务包括()

    • A、调整夫妻角色
    • B、规范夫妻角色分工
    • C、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 D、培养小丽的独立性
    • E、关注小丽所在学校的要求

    正确答案:C,D,E

  • 第8题:

    《爸爸的红门》小卓和谁一起去农村的?()

    • A、银桃
    • B、爸爸
    • C、妈妈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一家3口人,3人年龄之和是74,妈妈比爸爸小2岁,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

    • A、36
    • B、34
    • C、40
    • D、38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问答题
    10岁的丽莎对穿衣特别挑剔。一天,大家都穿好了礼服去参加一个宴会,丽莎对妈妈说:“我要再换一条裙子。”爸爸说:“我们没时间了。”妈妈也说:“这条裙子很好看,不需要再换。”可是丽莎坚持要换,要不然就不去了。妈妈只好说:“行,去换吧,我来帮你找。”结果是全家人打扮好了等她一个人。最后全家都迟到了。丽莎爸爸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丽莎爸爸妈妈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丽莎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漂亮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守时。对孩子的教育应更多的放在道德、人格的教育上。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应该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坚持正确的要求。此外,父母双方在对孩子的要求上要尽可能的保持一致,负责会导致孩子轻视一方,两面派等不良作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王葆有哪些亲人?()
    A

    奶奶、爸爸、妈妈

    B

    爷爷、爸爸、妈妈

    C

    姐姐、爸爸、妈妈

    D

    弟弟、爸爸、妈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小丽今年才三岁,但是她非常懂礼貌。看见跟爸爸妈妈年龄差不多的人,就叫叔叔阿姨;看见比自已大的就叫哥哥姐姐。坐公共汽车,还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大家都很喜欢她。★懂礼貌是小丽的什么?
    A

    缺点

    B

    重点

    C

    特点

    D

    优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妈妈:外婆( )

    A.爸爸:外公

    B.儿子:孙子

    C.女儿:妈妈

    D.儿子:爸爸


    正确答案:B
    妈妈的妈妈是外婆,儿子的儿子是孙子,其余三项没这种联系,故选B。如果从妈妈是外婆这一角度来考虑,则C、D都正确,本题为单选,故不从此角度考虑。

  • 第14题:

    :若干名家长(爸爸或妈妈,他们都不是老师)和老师陪同一些小学生参加某次数学竞赛,已知家长和老师共有22人,家长比老师多,妈妈比爸爸多,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至少有1名男老师,那么在这22人中,爸爸有多少人( )

    A.11

    B.8

    C.6

    D.5


    正确答案:D

    家长比老师多,所以老师少于22÷2=11人,即不超过10人;相应的,家长就不少于12人。在至少12个家长中,妈妈比爸爸多,所以妈妈要多于12÷2=6人,即不少于7人。因为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所以女老师不少于9人。但老师最多就1O个,并且还至少有1个男老师,所以老师必定是9个女老师和1个男老师,共10个。那么,在12个家长中,就有7个是妈妈。所以,爸爸有12-7=5人。所以应选D。

  • 第15题:

    一家三口,妈妈比儿子大26岁,爸爸比儿子大33岁。1995年,一家三口的年龄之和为62。那么,2018年儿子、妈妈和爸爸的年龄分别是:

    A.23,51,57
    B.24,50,57
    C.25,51,57
    D.26,52,58

    答案:B
    解析:
    年龄问题可以优先考虑代入排除法。题目中“妈妈比儿子大26岁,爸爸比儿子大33岁”可根据选项观察只有B选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

  • 第16题:

    (2017年)小丽开始上小学了,父母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小丽妈妈每天早上需要早起,负责送小丽上学;小丽爸爸每天下午需要准时下班,接小丽回家。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小丽父母在此阶段需要承担的新任务包括()

    A.调整夫妻角色
    B.规范夫妻角色分工
    C.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D.培养小丽的独立性
    E.关注小丽所在学校的要求

    答案:C,D,E
    解析:
    在学龄家庭阶段,家庭需要承担的任务包括:(1)培养子女的独立性;(2)对学校等新机构和新社会成员保持开放的态度;(3)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 第17题:

    “自我概念”可以涵盖几个层面,以下叙述中属于“现实我”的层面的是( )。

    A.小丽希望自己是一个勇敢,爱思考的人
    B.小丽爸爸眼中的小丽是有拖延习惯的
    C.小丽妈妈觉得小丽不思进取,胆小怕事
    D.小丽现在的自己很胆小,不够勇敢

    答案:D
    解析:
    考点:自我感念的层面。 “自我概念”可以涵盖3个层面:现实我(是真正的我)、理想我(是希望中的我) 及客观我(是别人眼中的我),这三个自我需要能相互运作充分发挥其功能,健康自我才得以出现。A是理想我,BC是客观我。

  • 第18题:

    10岁的丽莎对穿衣特别挑剔。一天,大家都穿好了礼服去参加一个宴会,丽莎对妈妈说:“我要再换一条裙子。”爸爸说:“我们没时间了。”妈妈也说:“这条裙子很好看,不需要再换。”可是丽莎坚持要换,要不然就不去了。妈妈只好说:“行,去换吧,我来帮你找。”结果是全家人打扮好了等她一个人。最后全家都迟到了。丽莎爸爸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丽莎爸爸妈妈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丽莎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漂亮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守时。对孩子的教育应更多的放在道德、人格的教育上。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应该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坚持正确的要求。此外,父母双方在对孩子的要求上要尽可能的保持一致,负责会导致孩子轻视一方,两面派等不良作风。

  • 第19题:

    王葆有哪些亲人?()

    • A、奶奶、爸爸、妈妈
    • B、爷爷、爸爸、妈妈
    • C、姐姐、爸爸、妈妈
    • D、弟弟、爸爸、妈妈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爸爸的妈妈”与“爸爸和妈妈”的语法意义的区别原因是形态不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多选题
    小丽开始上小学了,父母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小丽妈妈每天早上需要早起,负责送晓丽上学;小丽爸爸每天下午需要准时下班,接小丽回家。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小丽父母在此阶段需要承担的新任务包括()。
    A

    调整夫妻角色

    B

    规范夫妻角色分工

    C

    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D

    培养小丽的独立性

    E

    关注小丽所在学校的要求


    正确答案: B,D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父母对孩子的下列行为,哪个是正确的()
    A

    小伟的爸爸常喝醉酒打骂他

    B

    小乐因为玩耍和同学打架,妈妈严厉地批评他

    C

    妈妈因为小丽是女孩子,就不让她读书,而让弟弟读书

    D

    佳佳的爸爸沉迷赌博,佳佳常常一连几天吃不上饭,多亏了居委会好心的张奶奶照顾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若干名家长(爸爸或妈妈,他们都不是老师)和老师陪同一些小学生参加某次数学竞赛,已知家长和老师共有22人,家长比老师多,妈妈比爸爸多,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至少有1名男老师,那么在这22人中,爸爸有多少人?(  )
    A

    3

    B

    4

    C

    5

    D

    6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①家长比老师多,则家长至少12人,老师最多10人;②妈妈比爸爸多,则妈妈至少7人,爸爸最多5人;③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则女老师至少9人,而老师最多10人,则男老师最多就是1人;④至少有1名男老师,跟③得出的结论形成交集,即可知男老师就是1名。以上情况完全符合题意,所以爸爸有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