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框架结构的性能要求,框架的抗震概念设计应从()方面考虑。A.强柱弱梁设计B.强剪弱弯设计C.强节点、强锚固设计D.限定柱的轴压比E.局部加强

题目
为满足框架结构的性能要求,框架的抗震概念设计应从()方面考虑。

A.强柱弱梁设计

B.强剪弱弯设计

C.强节点、强锚固设计

D.限定柱的轴压比

E.局部加强


相似考题
更多“为满足框架结构的性能要求,框架的抗震概念设计应从()方面考虑。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

    A.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应考虑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B.框架结构的内隔墙可不考虑其对主体结构的影响,按建筑分隔需要设置
    C.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D.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7.1,3.7.4,3.7.5条,对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加强连接构造,避免不合理设置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

  • 第2题:

    关于非结构抗震设计的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

    A.框架结构的维护墙应考虑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B.框架结构的内隔墙可不考虑其对主体结构的影响,按建筑分隔需要设置
    C.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D.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3.2.1条:对嵌入抗侧力构件平面内的刚性建筑非结构构件,应计入其刚度影响;第13.3.1条:建筑结构中,设置连接幕墙、围护墙、隔墙、女儿墙、雨篷、商标、广告牌、顶篷支架、大型储物架等建筑非结构构件的预埋件、锚固件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承受建筑非结构构件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第13.3.2条:非承重墙体的材料、选型和布置,应根据烈度、房屋高度、建筑体型、结构层间变形、墙体自身抗侧力性能的利用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 第3题:

    框架结构经过合理设计,可以设计为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


    正确

  • 第4题:

    下列关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时的要求,正确的是( )。

    A.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B.框架结构某个主轴方向有局部单跨框架应视为单跨框架结构
    C.框架—抗震墙结构中不应布置单跨框架结构
    D.一、二层连廊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不需考虑加强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5条规定,分析如下:①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设置;对单跨框架结构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②框架结构中某个主轴方向均为单跨,也属于单跨框架结构;某个主轴方向有局部的单跨框架,可不作为单跨框架结构对待;③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可以是单跨;④一、二层的连廊采用单跨框架时,需要考虑加强。

  • 第5题:

    下列关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时的要求,正确的是:( )

    A.甲、乙类建筑以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B.框架结构某个主轴方向有局部单跨框架应视为单跨框架结构
    C.框架-抗震墙结构中不应布置单跨框架结构
    D.一、二层连廊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不需考虑加强

    答案:A
    解析:
    单跨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不利体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5条规定: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单跨框架结构体系延性低、赘余度少,很容易在大震下发生构件连续破坏继而倒塌。因此,需严格控制这类结构体系的应用。对于新建的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对既有的单跨框架结构,需进行抗震鉴定并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