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国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选手是邓亚萍、李宁()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获得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运动员是()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结合《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说明新闻时效对增强新闻价值的重要性?
    快,是《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这篇体育快讯特有的优势,它的发出比路透社快5分钟,比东道主美国快20分钟,我们不仅获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同时也夺得了这届奥运会体育报道的第一块金牌。
    新闻的时效对增强新闻价值具有重大性,特别是在重大新闻的传播和发布上,或是国内和国外新闻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新闻发布的早晚与它所产生的效果是成正比的。如果我们能迅速地在第一时间把新闻写好、传播出去,就能首先影响社会舆论,先声夺人,收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和传播效果。

  • 第3题:

    中国奥运会历史上,获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是哪位运动员?


    B

  • 第4题:

    中国选手刘翔在28届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获得金牌,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


    答案:对
    解析:

  • 第5题:

    分析《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记录”的局面在今天十一时十分(北京时间30日凌晨二时十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在许海峰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这对中国运动员是极大的鼓舞。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得到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表示感谢运动员和教练作出的艰苦努力。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省供销社的职员。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还不是他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技术,他最好的成绩是583环。他表示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取得更大成绩。一篇时效性强的作品
    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动态消息,也是一篇震动世界的重要消息。历届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落谁家,举世瞩目。这又是中国第一次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足见其分量。快,是动态消息特有的优势。这条消息可以说是时效强的典范。它比东道主美联社快20分钟,比路透社快15分钟。新华社记者在与各国记者抢发新闻的时间上也夺得了“金牌”,网络时代的今天,新闻的迅速及时尤为重要。
    写作上,记者紧紧抓住“新闻眼”:新闻事实的核心——“零的突破”,谋篇、布局、选材。导语一起笔使消息的核心事实“零的突破”的精确时间及其在中国体育史的重大意义突现出来。主体部分概括叙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的谈话,乃是进一步补充说明导语中提到的主要事实“零的突破”,对许海峰的介绍也精当,恰到好处。因为这些信息也是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文中“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还不是他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技术。他的最好成绩是583环”,这既让人感到许海峰是位坦率而有个性的运动员,同时也能引人联想,此次夺冠并非运气和偶然,而是运动员实力的再现。这也正是写作技巧上含蓄、巧妙的功力。
    尽管这是一篇获得1984年全国好新闻特等奖的作品,但认真分析,仍有小瑕。如导语中,两次出现“许海峰”,第三次完全可用“他”更简练,另外,电头已显示了通讯社的名称,文中两处“对新华社记者说”,可将“新华社”三字删去,真正做到动态短新闻“字字珠现”的写作要求。但总的说来,这是一篇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