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虽然目前支撑因特网运行的IPv4设计思想已经非常先进并且仍然适应当今的网络,但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上主机数量呈指数增长,各种端到端连接需求日益增加,各种多媒体业务形成巨大的数据流量,所有这些都在冲击动摇着IPv4的权威地位,启用新的IP构建因特网已是大势所趋。IPv4主要潜伏着以下3个危机:网络地址资源行将枯竭;网络号码匮乏;路由表急剧膨胀。
更多“为什么需要采用IPv6来取代IPv4?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关于IPv4和IPv6的说法,错误的是( )。

    A)IPv4存在局限性,所以人们开发了IPv6

    B)IPv6依然沿用了IPv4的核心设计思想

    C)IPv6在协议格式、地址表示法方面和IPv4是相同的

    D)IPv6采用了128位地址长度


    正确答案:C
    选项A),Internet发展的20多年已经充分证明了IP协议的基本设计思想是正确的,但是IPv4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人们开发了IPv6;选项B),IPv6仍然沿用了IPv4的核心设计思想;选项C),IPv6在协议格式、地址表示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选项D),IPv6采用了128位地址长度,可以提供3.4x1038个IP地址。

  • 第2题:

    在从IPv4向IPv6过渡期间,为了解决IPv6主机之间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的问题,需要采用( )。

    A. 双协议栈技术
    B. 隧道技术
    C. 多协议栈技术
    D. 协议翻译技术

    答案:B
    解析:
    IETF的NGTRANS工作组研究了从IPv4向IPvf过渡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过渡技术和互连方案。过渡初期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解决IPv6孤岛之间互相通信的问题,第二类是解决IPv6孤岛与IPv4海洋之间的通信问题。目前提出的过渡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

    ①隧道技术:用于解决IPv6结点之间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的问题;

    ②双协议栈技术:使得IPv4和IPv6可以共存于同一设备和同一网络中;

    ③翻译技术:使得纯IPv6结点与纯IPv4结点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 第3题:

    下列哪些有关464XLAT 转换机制下的服务端转换 (PLAT) 描述是正确的 ?

    A.PLAT 在将 IPv4 来源网址转换成 IPv6 来源网址的过程中直接将IPv4 网址嵌入 IPv6 来源网址中

    B.PLAT 在将 IPv4 目的地网址转换成 IPv6 目的地网址的过程中直接将IPv4 网址嵌入 IPv6 来源网址中

    C.PLAT 在将 IPv4 目的地网址转换成 IPv6 目的地网址的过程中需要参考 IPv4 网址对照表

    D.PLAT 是 “状态相关”转换, 因为不是每个數據包都可以独立转换


    PLAT 在将 IPv4 来源网址转换成 IPv6 来源网址的过程中直接将 IPv4 网址嵌入 IPv6 来源网址中;PLAT 在将 IPv4 目的地网址转换成 IPv6 目的地网址的过程中需要参考 IPv4 网址对照表;PLAT 是 “ 状态相关 ” 转换 , 因为不是每个數據包都可以独立转换

  • 第4题:

    在从IPv4向IPv6过渡期间,为了解决IPv6主机之间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的问题,需要采用( ),为了使得纯IPv6主机能够与纯IPv4主机通信,必须使用(请作答此空)。

    A.双协议栈技术
    B.隧道技术
    C.多协议栈技术
    D.协议翻译技术

    答案:D
    解析:
    IETF的NGTRANS工作组研究了从IPv4向IPvf过渡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过渡技术和互连方案。过渡初期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解决IPv6孤岛之间互相通信的问题,第二类是解决IPv6孤岛与IPv4海洋之间的通信问题。目前提出的过渡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①隧道技术:用于解决IPv6结点之间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的问题;②双协议栈技术:使得IPv4和IPv6可以共存于同一设备和同一网络中;③翻译技术:使得纯IPv6结点与纯IPv4结点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 第5题:

    虽然IPv4地址已经告罄,为何IPv6在短时间内无法取代?

    A.IPv6不兼容IPv4,更新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

    B.无分类地址、DHCP、NAT等技术提高IPv4地址利用率,延续了IPv4的生命。

    C.Windows操作系统不能很好地支持IPv6。

    D.更好的协议IPv9已经在部署中。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