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通过规划阶段地质调查,了解有一村屯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库岸附近,地形为向库内倾斜的缓坡,地表为较厚黏性土层,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并补给库内,当水库蓄水后可能存在( )工程地质问题。A.水库渗漏 B.水库浸没 C.水库坍剧 D.水库淹没

题目
某水电站通过规划阶段地质调查,了解有一村屯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库岸附近,地形为向库内倾斜的缓坡,地表为较厚黏性土层,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并补给库内,当水库蓄水后可能存在( )工程地质问题。

A.水库渗漏
B.水库浸没
C.水库坍剧
D.水库淹没

相似考题
更多“某水电站通过规划阶段地质调查,了解有一村屯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库岸附近,地形为向库内倾斜的缓坡,地表为较厚黏性土层,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并补给库内,当水库蓄水后可能存在( )工程地质问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60m,其左岸一段库岸为不透水的花岗岩,花岗岩顶面高程为264~268m,花岗岩上为农田,土层2~3m。该农田在水库蓄水后( )。

    A.严重浸没
    B.轻微浸没
    C.局部浸没
    D.不浸没

    答案:D
    解析:
    地下水位与植物根系的距离远大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则不会产生浸没。

  • 第2题:

    下列()不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阶段地质勘察的任务和内容。

    • A、了解各梯级水库的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建库的可能性
    • B、调查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给出初步评价
    • C、进行天然建材的普查
    • D、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岩土体位移监测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某水电站通过规划阶段地质调查,了解有一村屯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库岸附近,地形为向库内倾斜的缓坡,地表为较厚黏性土层,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并补给库内,当水库蓄水后可能存在()工程地质问题。

    • A、水库渗漏
    • B、水库浸没
    • C、水库坍剧
    • D、水库淹没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为调查某水库是否存在重大渗漏、坍岸、浸没、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应先通过()勘察方法初步查明整个库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

    • A、钻探
    • B、工程物探
    • C、工程地质测绘
    • D、现场岩土渗透试验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单选题
    下列情况标志该地区为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的是()。
    A

    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B

    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低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C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潜水位被壅高至土壤盐渍化临界深度时

    D

    盆地形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地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次生盐渍化、沼泽化地区的判别标志:①在气温较高地区,当潜水位被壅高至地表,排水条件又不畅时,可判为涝渍、湿地浸没区;对气温较低地区,可判为沼泽地浸没区。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潜水位被壅高至土壤盐渍化临界深度时,可判为次生盐渍化浸没区。AB两项为不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D项为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

  • 第6题:

    单选题
    下列情况标志该地区为不易浸没区的是()。
    A

    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B

    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低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C

    平原型水库的周边和坝下游,顺河坝或围堰的外侧,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区

    D

    盆地形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地方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不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①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②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等于或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CD两项为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

  • 第7题:

    单选题
    下列情况标志该地区为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的是(  )。
    A

    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B

    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低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C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潜水位被壅高至土壤盐渍化临界深度时

    D

    盆地型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地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次生盐渍化、沼泽化地区的判别标志:①在气温较高地区,当潜水位被壅高至地表,排水条件又不畅时,可判为涝渍、湿地浸没区;对气温较低地区,可判为沼泽地浸没区。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潜水位被壅高至土壤盐渍化临界深度时,可判为次生盐渍化浸没区。A项为不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B项与不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表述相反,D项为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

  • 第8题:

    单选题
    某水电站通过规划阶段地质调查,了解有一村屯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库岸附近,地形为向库内倾斜的缓坡,地表为较厚黏性土层,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并补给库内,当水库蓄水后可能存在()工程地质问题。
    A

    水库渗漏

    B

    水库浸没

    C

    水库坍剧

    D

    水库淹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水库蓄水后,库区周围地下水相应壅高而接近或高于地面,导致地面农田盐碱化、沼泽化及建筑物地基条件恶化、矿坑涌水等,这种现象称为浸没。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村屯的情况,可判断水库蓄水后可能存在水库淹没的工程地质问题。

  • 第9题:

    单选题
    为调查某水库是否存在重大渗漏、坍岸、浸没、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应先通过()勘察方法初步查明整个库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
    A

    钻探

    B

    工程物探

    C

    工程地质测绘

    D

    现场岩土渗透试验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于水库存在的渗漏、浸没、坍岸、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均需通过工程地质测绘的勘察方法初步查明各种地质条件,在进行测绘时应选用合适的比例尺以及测绘范围。

  • 第10题:

    多选题
    不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是()。
    A

    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B

    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等于或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C

    平原型水库的周边和坝下游,顺河坝或围堰的外侧,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区

    D

    盆地形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地方


    正确答案: B,D
    解析: 不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①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②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等于或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CD两项为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

  • 第11题:

    单选题
    初步设计阶段水库区勘察应包括()。
    A

    了解梯级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B

    查明水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预测蓄水后的变化,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C

    复核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查明前一设计阶段遗留的工程地质问题

    D

    初步查明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作出初步评价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查明水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工程地质问题,预测蓄水后的变化;②查明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为选定各建筑物的轴线及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和建议;③查明导流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需要进行施工附属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与生活用水水源初步调查;④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详查;⑤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岩土体位移监测。

  • 第12题:

    多选题
    易侵没地区的判别标志有(  )。
    A

    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B

    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等于或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C

    平原型水库的周边和坝下游,顺河坝或围堤的外侧,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区

    D

    盆地型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地方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①平原型水库的周边和坝下游,顺河坝或围堤的外侧,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区。②盆地型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地区。③潜水位埋藏较浅,地表水或潜水排泄不畅,补给量大于排泄量的库岸地区,封闭或半封闭的洼地,或沼泽的边缘地区。AB两项是不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

  • 第13题:

    为调查某水库是否存在重大渗漏、坍岸、浸没、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应先通过( )勘察方法初步查明整个库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

    A.钻探
    B.工程物探
    C.工程地质测绘
    D.现场岩土渗透试验

    答案:C
    解析:
    对于水库存在的渗漏、浸没、坍岸、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均需通过工程地质测绘的勘察方法初步查明各种地质条件,在进行测绘时应选用合适的比例尺以及测绘范围。

  • 第14题:

    初步设计阶段水库区勘察应包括()。

    • A、了解梯级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B、查明水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预测蓄水后的变化,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 C、复核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查明前一设计阶段遗留的工程地质问题
    • D、初步查明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作出初步评价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为评价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区的库岸稳定性,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需查明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库水位变幅带的边坡稳定条件
    • B、上水库库岸单薄分水岭外侧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
    • C、对岸坡稳定有影响的软弱结构面和软弱岩体
    • D、分水岭相对隔水层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下列情况标志该地区为不易浸没区的是()。

    • A、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 B、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低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 C、平原型水库的周边和坝下游,顺河坝或围堰的外侧,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区
    • D、盆地形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地方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单选题
    水库的蓄水改变了库区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造成库岸地下水位壅高,当库岸比较低平、地面高程与水库正常蓄水位相差不大时,地下水位会接近地面甚至溢出地表,从而引起周边土地沼泽化,导致农田的减产、房屋地基变形或倒塌等现象,称之为()。
    A

    浸润

    B

    淹没

    C

    浸没

    D

    内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水库浸没指水库蓄水使水库周边地带的地下水壅高引起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等次生灾害的现象。

  • 第18题:

    单选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要求,规划阶段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应包括(  )。
    A

    了解可能威胁水库安全的滑坡、潜在不稳定岸坡、泥石流等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可能影响

    B

    调查库岸稳定条件,初步预测水库运行后的坍岸形式和范围

    C

    初步查明可能产生浸没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浸没范围和严重程度

    D

    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地质监测内容、布置方案和技术要求的建议


    正确答案: B
    解析:
    除A项外,规划阶段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还包括:①了解水库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②了解重要矿产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③了解透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范围、可溶岩地区的喀斯特发育情况、河谷和分水岭的地下水位,对水库封闭条件及渗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当水库存在下列哪种条件时,可判断水库存在岩溶渗漏?(  )[2011年真题]
    A

    水库周边有可靠的非岩溶化的地层封闭

    B

    水库邻谷的常年地表水或地下水位高于水库正常设计蓄水位

    C

    河间地块地下水分水岭水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库内外有岩溶水力联系

    D

    经连通试验证实,水库没有向邻谷或下游河湾排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C.0.3条,喀斯特水库渗漏评价可分为不渗漏、溶隙型渗漏、溶隙与管道混合型渗漏和管道型渗漏四类。水库存在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判断为可能存在溶隙型渗漏:①河间或河弯地块存在地下水分水岭,地下水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但库内、外无大的喀斯特水系统(泉、暗河)发育,无贯穿河间或河弯地块的地下水位低槽;②河间或河弯地块地下水分水岭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库内外有喀斯特水系统发育,但地下水分水岭地块中部为弱喀斯特化地层。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情况标志该地区为不易浸没区的是(  )。
    A

    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B

    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低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C

    平原型水库的周边和坝下游,顺河坝或围堤的外侧,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区

    D

    盆地型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地方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不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①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②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等于或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CD两项为易浸没地区的判别标志。

  • 第21题:

    填空题
    水库蓄水后,库区可能产生水库渗漏、水库浸没、库岸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

    正确答案: 水库淤积,水库诱发地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水电站通过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预测库周有一较大面积的农田区可能发生浸没。为查明该地段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设计阶段按规定布置勘探剖面线,勘探剖面线上钻孔布置原则为(  )。
    A

    钻孔间距应为200~500m,每个地貌单元钻孔不应少于2个,水库正常蓄水位线附近应布置钻孔,孔深应达到相对隔水层以下1m

    B

    钻孔间距应为500~1000m,每个地貌单元钻孔不应少于2个,水库正常蓄水位线附近应布置钻孔,孔深应达到相对隔水层以下1m

    C

    钻孔间距应为200~500m,每个地貌单元钻孔不应少于1个,水库正常蓄水位线附近应布置钻孔,孔深应达到相对隔水层以下1m

    D

    钻孔间距应为500~1000m,每个地貌单元钻孔不应少于1个,水库正常蓄水位线附近应布置钻孔,孔深应达到相对隔水层以下1m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6.2.6.3条规定,初步设计阶段,水库浸没的勘察方法要求,勘探工作布置应符合的规定之一是:勘探剖面上的钻孔间距,农作物区应为5001000m,建筑物区应为200~500m,剖面上每个地貌单元钻孔不应少于2,水库正常蓄水位线附近应布置钻孔。钻孔深度应到达基岩或相对隔水层以下1m,钻孔内应测定稳定地下水位。

  • 第23题:

    单选题
    某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60m,其左岸一段库岸为不透水的花岗岩,花岗岩顶面高程为264268m,花岗岩上为农田,土层2~3m。该农田在水库蓄水后()。
    A

    严重浸没

    B

    轻微浸没

    C

    局部浸没

    D

    不浸没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地下水位与植物根系的距离远大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则不会产生浸没。

  • 第24题:

    多选题
    水库蓄水后,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有()。
    A

    水库渗漏

    B

    水库浸没

    C

    水库塌岸

    D

    水库诱发地震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水库蓄水后,库区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水库渗漏问题、水库浸没问题、水库塌岸(库岸稳定)问题、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和固体径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