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3岁。2个月前诊断为右上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1周前右前胸壁出现一包块,有波动感,局部皮温不高。实验室检查:SR18mm/h。正确的处理是A、穿刺以明确诊断B、切开引流C、胸壁病灶清除术D、脓腔灌洗E、增加抗结核药剂量

题目

患者男,23岁。2个月前诊断为右上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1周前右前胸壁出现一包块,有波动感,局部皮温不高。实验室检查:SR18mm/h。正确的处理是

A、穿刺以明确诊断

B、切开引流

C、胸壁病灶清除术

D、脓腔灌洗

E、增加抗结核药剂量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C
更多“患者男,23岁。2个月前诊断为右上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1周前右前胸壁出现一包块,有波动感,局部皮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23岁。2个月前诊断为右上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1周前右前胸壁出现一包块,有波动感,局部皮温不高。实验室检查:SR18mm/h。正确的处理是

    A、穿刺以明确诊断

    B、切开引流

    C、胸壁结核病灶清除

    D、脓腔灌洗

    E、增加抗结核药剂量


    参考答案:C

  • 第2题:

    患者,男性,23岁。患者2年前出现咳嗽,低热,气喘,胸闷隐痛,盗汗。经X线诊断为“肺结核”,以抗结核药物治疗。

    对该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原则不包括

    A、联合用药
    B、规律用药
    C、全程用药
    D、过量用药
    E、早期用药

    答案:D
    解析:
    抗结核病的应用原则包括:早期用药、联合用药、适量用药、坚持全程规律用药。

  • 第3题:

    李某,女性,32岁。因“右肘关节疼痛1周”为主诉就诊。患者在1周前打网球后出现右肘部疼痛,用力时疼痛加重。查体:右侧肱骨外上髁部压痛。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给予局部痛点冲击波治疗,2000个压力脉冲/次,间隔1周后行第二次治疗。2次治疗后,患者疼痛消失,局部压痛明显减轻。 问题与思考: 1.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2.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C

  • 第4题:

    患者,男,42岁。10年前患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1年后病灶消失,3个月前,前胸部CT发现左上肺后段直径约2.5cm占位,周围有钙化。其最佳治疗方法是

    A.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以上

    B.不进行任何治疗,只行随访观察

    C.手术治疗

    D.放射治疗

    E.化学治疗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患者男性,23岁。患者2年前出现咳嗽,低热,气喘,胸闷隐痛,盗汗。经X线诊断为“肺结核”,以抗结核药物治疗。

    对该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原则不包括A.早期用药
    B.联合用药
    C.规律用药
    D.全程用药
    E.适量用药

    答案:E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