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64岁,接受肾移植手术后2周出现尿量减少,体重增加0.5kg/d,查体移植肾压痛明显,化验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应首先采取的治疗措施为A、补液治疗,增加血容量B、暂不作处理,继续观察C、应用大剂量利尿药物D、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E、立即进行再次移植手术初步判断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发生了A、超急性排斥反应B、慢性排斥反应C、加速性排斥反应D、急性排斥反应E、液体摄入量不足

题目

男性,64岁,接受肾移植手术后2周出现尿量减少,体重增加0.5kg/d,查体移植肾压痛明显,化验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应首先采取的治疗措施为A、补液治疗,增加血容量

B、暂不作处理,继续观察

C、应用大剂量利尿药物

D、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E、立即进行再次移植手术

初步判断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发生了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慢性排斥反应

C、加速性排斥反应

D、急性排斥反应

E、液体摄入量不足


相似考题
更多“男性,64岁,接受肾移植手术后2周出现尿量减少,体重增加0.5kg/d,查体移植肾压痛明显,化验血肌酐和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不属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表现的是

    A、发热

    B、移植肾区胀痛

    C、高血压

    D、尿量增加

    E、血肌酐升高


    参考答案:D

  • 第2题:

    患者女,40岁。肾移植术后第12天,出现移植肾区疼痛、伤口渗液,尿量明显减少并发热,查血肌酐升高。B超检查:移植肾血供正常,血流指数好,移植肾周积液明显。首先要考虑的肾移植并发症为

    A.急性排斥反应

    B.慢性排斥反应

    C.移植肾动脉狭窄

    D.肾移植术后尿漏

    E.移植肾破裂


    正确答案:D
    本例患者在术后2周左右出现伤口渗液、尿量减少、移植肾周积液和移植肾区疼痛、发热等,而B超提示移植肾血供正常,应排除排斥反应,而考虑外科情况,首选术后尿漏。

  • 第3题:

    患者女,49岁。因"尿毒症"行肾移植,术后第4天患者出现低热,尿量逐渐减少,自觉切口胀痛,乏力。查体发现移植肾肿大。

    为明确诊断,首要的检查是
    A.血肌酐、尿素氮测定
    B.肾图检查
    C.CT扫描
    D.经肾穿刺活检
    E.超声显像

    答案:A
    解析:
    1.切口感染病人体温逐渐升高,但无尿量减少和血肌酐水平上升等改变,常提示感染的存在。急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移植后4~14天内,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且持续高热,伴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肌酐上升、移植物肿大而引起局部胀痛及情绪改变等。慢性排斥反应可发生在手术后数月甚至数年,病程进展慢,临床以移植器官功能逐渐丧失为主要表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移植器官恢复血流后数分钟至移植后24小时内。该患者为肾移植第4天,低热,尿量逐渐减少,自觉切口胀痛,乏力。查体发现移植肾肿大。属于急性排异。故答案为B。解题关键:能够识别器官移植并发症。
    2.急性排斥反应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移植物肿大而引起局部胀痛等,并出现移植器官功能减退,如肾移植,病人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及尿素氮增高;故病人首要检查的是血肌酐、尿素氮测定,答案为A。解题关键:掌握肾移植出现急性排斥的表现。
    3.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皮质类固醇、环孢素A、他克莫司、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莫罗莫那-CD等。而干扰素是免疫治疗药物通过调动人体防御系统、提高免疫功能,不属于抑制剂,故答案为E。解题关键:识别免疫抑制剂的常用药物。

  • 第4题:

    患者男性,35岁,肾移植术后15日,出现移植肾区疼痛、伤口渗液、尿量减少、血肌酐上升。移植肾B型超声提示移植肾血供正常,移植肾周积液。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移植肾破裂

    B、移植肾动脉狭窄

    C、急性排斥反应

    D、移植肾输尿管梗阻

    E、肾移植术后尿漏


    参考答案:E

  • 第5题:

    患者男,40岁。肾移植术后第8天,出现发热、移植肾区疼痛、尿量减少、血清肌酐持续上升。首先要考虑的肾移植并发症为

    A.慢性排斥反应

    B.超急性排斥反应

    C.急性排斥反应

    D.加速性排斥反应

    E.急性肾小管坏死


    正确答案:C
    患者出现的典型的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表现,根据出现时间的划定,应该是急性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