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0个月,哭闹不安,排出果酱样大便,查体腹部可扪及肿块,首先考虑的诊断为A.肠套叠B.肠扭转C.机械性肠梗阻D.绞窄性肠梗阻E.动力性肠梗阻

题目

患儿男,10个月,哭闹不安,排出果酱样大便,查体腹部可扪及肿块,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肠套叠

B.肠扭转

C.机械性肠梗阻

D.绞窄性肠梗阻

E.动力性肠梗阻


相似考题
更多“患儿男,10个月,哭闹不安,排出果酱样大便,查体腹部可扪及肿块,首先考虑的诊断为A.肠套叠B.肠扭转C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男,10个月。阵发性哭闹,吃奶后即呕吐,1小时前排果酱样便一次,上腹部可触及压痛性肿块。

    该患儿首先应考虑

    A.阑尾炎

    B.肠扭转

    C.急性肠炎

    D.腹腔肿瘤

    E.肠套叠


    正确答案:E
    这是一道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和治疗后护理的综合性题目,根据该题提供的信息得知,患儿的发病年龄、病史特点,特别是排过果酱样便,应首先考虑肠套叠,故此题正确答案是E。

  • 第2题:

    患儿男,1岁。因阵发性哭闹、呕吐6h伴排果酱样便2次入院。查体:右中上腹扪及腊肠样肿块。首先考虑为

    A、蛔虫性肠梗阻

    B、肠扭转

    C、肠套叠

    D、肠道畸形

    E、急性胃肠炎


    参考答案:C

  • 第3题:

    A.肠套叠
    B.肠扭转
    C.机械性肠梗阻
    D.绞窄性肠梗阻
    E.动力性肠梗阻

    患儿男,10个月,哭闹不安,排出果酱样大便,查体腹部可扪及肿块,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答案:A
    解析:

    1.小儿一般易发生肠套叠,特异症状为果酱样大便。故答案应选A。
    2.机械性肠梗阻为阵发性腹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如气过水声。故答案应选C。
    3.绞窄性肠梗阻一般症状较重,全腹腹膜刺激征明显,听诊无肠鸣音。故答案应选D。
    4.术后患者一般肠道功能恢复慢,排气排便困难可能为动力不足,有动力性肠梗阻。故答案应选E。

  • 第4题:

    男性,18个月患儿,阵发性哭闹一天,伴有呕吐,呕吐物内有蛔虫,腹痛时右上腹部可触及一肿块,轻压痛,右髂窝空虚,肠鸣音亢进,大便呈果酱样,蛔虫卵阳性,立位腹部X线平片见数个小液气平面,首先应考虑为

    A、肠道蛔虫

    B、蛔虫性肠梗阻

    C、肠套叠

    D、肠肿瘤

    E、肠扭转


    参考答案:C

  • 第5题:

    男性,18个月患儿,阵发性哭闹1天,伴有呕吐,呕吐物内有蛔虫,腹痛时右上腹部可触及一肿块,轻压痛,右髂窝空虚,肠鸣音亢进,大便呈果酱样,蛔虫卵阳性,立位腹部X线平片见数个小液气平面,首先应考虑为

    A、肠道蛔虫
    B、蛔虫性肠梗阻
    C、肠套叠
    D、肠肿瘤
    E、肠扭转

    答案:C
    解析: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部位多由回肠末端套入宽大的盲肠腔内。发病与肠管口径不同、肠壁肿瘤、憩室病变、肠蠕动节律失调等因素有关。典型的3大症状有腹痛,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病儿表现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汗,下肢屈曲腹部翻挺,持续数分钟而突然安静。腹部可触及活动而压痛的肿块,肠梗阻症状明显。临床表现为:
    (一)腹痛:为早期出现的症状,其特点是平素健康的婴儿,无任何诱因而突然发生剧烈的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患儿表现阵发性哭闹不安、屈腿、面色苍白。每次发作约10~20分钟,以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约数十分钟后又突然发作,其症状如前。如此反复多次,患儿精神渐差、疲乏不堪、面色苍白。这种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是由于较强的肠蠕动波把套入的肠管向前推进,牵拉肠系膜,同时套叠鞘部发生强烈收缩所引起。个别较小的病儿无剧烈哭闹,仅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随后进入休克状态,需特别警惕。
    (二)呕吐:起病不久即出现反射性呕吐。这是由于肠系膜被牵拉所致,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以后即有胆汁甚至可为粪便样物,是肠梗阻严重的表现。
    (三)血便:多于病后6~12小时出现,是本病特征之一,常为暗红色果酱样便,亦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一般无臭味,当疑为本病而尚无便血时可作直肠指检,如指检染血则有同样诊断意义。出现便血原因是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致使粘膜渗血与肠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结果。
    (四)腹部肿块:是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腹部体征,肿块的部位依套入点和套入程度而定,一般多在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位置。在病程早期,肿块多位于右上腹部,呈腊肠样,光滑而不太硬,略带弹性,可稍活动,有压痛。
    此题应该与蛔虫性肠梗阻相鉴别:多见于较大儿童,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在腹部可触及蛔虫团,颇似腊肠样肿块,但其表面常呈条索状,一般无血便。发病不如肠套叠急骤,多有排蛔虫或不当驱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