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9岁。因右眶区包块29年入院,患者自出生时,其家人即发现其右眶区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包块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入院查体见包块面积约10cm×10cm,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多处暗红色斑块,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的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及血管搏动。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为A、草莓状血管瘤B、海绵状血管瘤C、蔓状血管瘤D、葡萄酒色斑E、脂肪瘤为指导治疗,首选的检查是A、颅脑CTB、DSAC、核素扫描D、X线E、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该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A、激光B、硬化剂注射C、栓塞血管D、合理的手术治疗E

题目

男性,29岁。因右眶区包块29年入院,患者自出生时,其家人即发现其右眶区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包块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入院查体见包块面积约10cm×10cm,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多处暗红色斑块,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的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及血管搏动。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为A、草莓状血管瘤

B、海绵状血管瘤

C、蔓状血管瘤

D、葡萄酒色斑

E、脂肪瘤

为指导治疗,首选的检查是A、颅脑CT

B、DSA

C、核素扫描

D、X线

E、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该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A、激光

B、硬化剂注射

C、栓塞血管

D、合理的手术治疗

E、铜针留置法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D

更多“男性,29岁。因右眶区包块29年入院,患者自出生时,其家人即发现其右眶区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包块随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6个月,出生不久哭闹时于右阴囊触及一包块,平卧安静时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2小时前因哭闹包块掉出伴呕奶,不停哭闹,精神委靡,右阴囊可见一梨状包块。
    以下哪项诊断可能性最大()
    A.睾丸炎
    B.嵌顿疝
    C.睾丸扭转
    D.睾丸发育异常
    E.交通性鞘膜积液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男性,6个月,出生不久哭闹时于右阴囊触及一包块,平卧安静时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2小时前因哭闹包块掉出伴呕奶,不停哭闹,精神委靡,右阴囊可见一梨状包块。
    对本例,以下哪项治疗措施最有效()
    A.用止痛剂
    B.应用镇静剂
    C.抗生素治疗
    D.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E.试行手法复位


    答案:E
    解析:
    患者男性婴儿,出生不久哭闹时右阴囊有一包块,平卧安静时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考虑腹股沟斜疝。2小时前因腹压增高,包块掉出伴呕奶,不停哭闹,考虑嵌顿疝。此时应行腹部X线片,目的是观察片中积气的小肠,或当嵌顿时间较长以后出现液平,提示肠梗阻的存在。治疗最有效的措施是解除梗阻,试行手法复位。

  • 第3题:

    男,6个月,出生不久哭闹时右阴囊有一包块,平卧安静时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2小时前因哭闹包块掉出,伴呕奶,不停哭闹,精神萎靡,右阴囊可见一梨状包块
    最可能的诊断是()
    A.交通性鞘膜积液
    B.睾丸炎
    C.嵌顿疝
    D.睾丸发育异常
    E.睾丸扭转


    答案:C
    解析:
    患儿有哭闹等腹压增高的诱因,有疝特有体征,应考虑疝

  • 第4题:

    甲状腺肿瘤案例: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46岁。发现右颈部包块1个月。1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颈部有一无痛性包块,随吞咽上下活动,无声嘶及饮水呛咳。查体:右颈前直径3cm类圆形包块,光滑,界清,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超声检查示右甲状腺直径3cm包块伴囊性变。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本例甲状腺肿物待查,根据病史和检查,初步印象是甲状腺腺瘤
    可能性大,其诊断依据是:
    (1)中年女性,发现颈部包块1个月。
    (2)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相关临床症状,无声嘶及饮水呛咳等肿瘤侵犯或肿块
    压迫表现。
    (3)查体示包块和甲状腺关系密切。直径3cm类圆形包块,光滑,界清,无压痛,性质为良性可能性大。
    (4)超声检查示右甲状腺直径3cm包块伴囊性变。
    2.鉴别诊断 主要与甲状腺恶性肿瘤相鉴别。患者无无声嘶及饮水呛咳等肿瘤侵犯表现,查体包块光滑,界清,无压痛,超声检查示右甲状腺直径3cm包块伴囊性变。提示良性可能性大,明确诊断需依靠手术病理。
    3.进一步检查
    (1)甲状腺核素扫描。
    (2)三大常规、心肺相关检查。
    (3)气管像。
    4.治疗原则 积极准备,手术切除,术中病理决定手术范围。

  • 第5题:

    主诉:男性,56岁,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
    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
    查体:T36.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 腹股沟斜疝(右侧)。
    (2)诊断依据
    ①男性,56岁,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
    ②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可坠入阴囊,平卧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
    ③透光实验(-)。
    2.鉴别诊断(5分)
    ①腹股沟直疝。
    ②鞘膜积液。
    ③腹股沟肿大淋巴结。
    3.进一步检查(4分)B超或CT。
    4.治疗原则(3分)手术治疗: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