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音乐受外来文化影响,有着自己特殊的音律、调式、旋律、曲式、体裁、乐器和乐队、演唱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旋律中有很多滑音和装饰音 B.器乐中有很多持续音 C.歌声略带鼻音色彩 D.音乐中具有丰富、浑厚的和声

题目
印度音乐受外来文化影响,有着自己特殊的音律、调式、旋律、曲式、体裁、乐器和乐队、演唱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旋律中有很多滑音和装饰音
B.器乐中有很多持续音
C.歌声略带鼻音色彩
D.音乐中具有丰富、浑厚的和声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印度音乐是线性、旋律性的音乐,没有和声的概念。
更多“印度音乐受外来文化影响,有着自己特殊的音律、调式、旋律、曲式、体裁、乐器和乐队、演唱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分析歌曲《歌声与微笑》。
    要求:
    (1)说明曲式名称。(5分)
    (2)写出调式调性。(5分)
    (3)说明乐曲的旋律特点。(5分)


    答案:
    解析:
    (1)单二部曲式;
    (2)C自然小调转C和声小调;
    (3)《歌声与微笑》歌曲语言简洁、寓意深刻,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的旋律写成,4/4拍子速度稍快.A段由两个变化重复的乐句构成,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活泼轻快,表达了青少年的阳光、热情。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上移。改用和声小调式,把情绪推向高潮。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形成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热情洋溢,充满希望,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盼望。

  • 第2题:

    分析下面谱例(歌词略)。

    要求:

    (1)画出曲式结构图式。(5分)

    (2)说明乐曲的整体曲式结构和次级曲式结构。(4分)

    (3)判断调式调性。(2分)

    (4)写出主旋律的发展特点和典型的伴奏织体特征。(4分)



    答案:
    解析:
    本题目共四问,内容都是围绕和声、曲式分析展开的。(1)第一问要求画出曲式结构图。(2)第二问中要求陈述曲式名称和次级曲式结构,即在说清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对乐句的组成进行描述。(3)第三问是乐理问题,要求判断调式调性。该旋律没有调号,虽然出现了临时变音记号,但都属于经过音,尾音落在主音C上,由此判断为C自然大调。(4)第四问中涉及旋律发展手法和伴奏织体的相关知识。具体分析见参考答案。

  • 第3题:

    分析歌曲《同一首歌》。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
    (2)写出曲式结构。
    (3)写出旋律特点。


    答案:
    解析:
    (1)歌曲为F大调,4/4拍。
    (2)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3)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2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B段也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并由“#4”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采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 第4题:

    分析歌曲《月光光》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5分)
    (2)曲式结构;(5分)
    (3)旋律特点。(5分)



    答案:
    解析:
    (1)《月光光》,是音乐剧《四毛英雄传》中的一首二重唱,F大调,4/4。
    (2)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3)旋律引用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动机”,进行发展变化。分别运用了对唱、二重唱、齐唱的形式,随着声部的增多,歌曲的力量也逐渐增强,表现了小人物在困境中敢于向命运挑战。对生活充满坚强信念。

  • 第5题:

    分析《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主题旋律。
    要求:
    (1)说明该旋律的调式调性。
    (2)说明该旋律主要发展手法。


    答案:
    解析:
    (1)此主题旋律为a和声小调。 (2)首先第一小节使用的是一个主和弦的分解音,明确调性,接着本主题旋律使用严格模进的手法进行发展,原型为第三小节,依次进行一个二度的下行模进,二度模进音程度数跳动小,整体旋律进行平稳。
    (3)这段旋律是作品《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主题旋律,又叫珀塞尔主题部分,是乐曲的呈示部。它先是通过整个管弦乐队的合奏展示出珀塞尔的音乐主题。这个主题庄重宏伟,具有十分雄壮的气势,这个主题奏完后,按照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最后再次整合管弦乐队全部乐器,按照这样的顺序,先后五次变化重复进行演奏。

  • 第6题:

    吹奏乐队是以()组成的乐队,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管乐队。

    A.打击乐器和弦乐器
    B.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
    C.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D.管乐器和弦乐器

    答案:C
    解析:
    吹奏乐队是以西洋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乐队.
    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 第7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
    (4)写出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


    答案:
    解析:
    (1)G自然大调转D自然大调转G自然大调。
    (2)
    (3)四乐句乐段结构。
    (4)逆行模仿。

  • 第8题:

    分析歌曲《飞来的花瓣》。



    (1)分析该歌曲的调式调性及音乐风格。(5分)
    (2)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5分)
    (3)分析该歌曲的旋律特点。(5分)


    答案:
    解析:
    (1)本曲为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图示为:



    (2)本曲为bE大调。
    (3)A段为单声部,自然而近乎口语化的音乐主题于平易、亲切中饱含深情。弱起的节奏,朴实的音调及接下来的略为舒展的旋律,富于动感的音型伴奏下,恰似在“春风中”飘逸着的“片片花瓣”。B段与之对比,旋律提高了音区,但仍是以级进为主的平和的旋律进行,表达了对老师感怀的一种内心的激动。接下来为塑造“春风中”的意境,飘逸的旋律,至呼唤式的“回答老师”处达到了全曲的高潮。



  • 第9题:

    分析歌曲《鼓浪屿之波》。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
    (2)写出曲式结构。
    (3)写出旋律特点。


    答案:
    解析:
    (1)D大调。
    (2)单二部曲式(A+B)。
    (3)第一段由四乐句构成,比较抒情,犹如一股涌动的浪花,给人一种源远流长的感觉,带着期盼和依恋,思乡情感早已漂向美丽的台湾岛。第二段由四乐句构成,充满了激昂和渴望,促使情感的迸发,渴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

  • 第10题:

    独奏协奏曲是由一件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协奏的体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印度音乐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 A、有复杂复杂多变、强烈奔放的节奏。
    • B、有很多的滑音和装饰音。
    • C、旋律多采用以五声调式,有淳朴含蓄的特点。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不是音乐基本要素的是()。
    A

    旋律

    B

    曲式

    C

    调式

    D

    力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对电声乐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声乐队中可以用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
    B.电吉他在乐队中主要演奏节奏声部,也可以演奏独奏旋律
    C.电贝司在乐队中承担低音声部
    D.电子合成器音色丰富,在乐队中只用于演奏旋律?


    答案:D
    解析:
    电子合成器又称电子音乐合成器,是由电子设备代替乐队进行演奏和进行编曲的一种电子化设备,不只用于演奏旋律。

  • 第14题:

    分析下列旋律。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
    (2)画出曲式结构图示。
    (3)分析说明乐曲旋律发展特点。


    答案:
    解析:
    (1)此旋律为bE自然大调。 (2)此旋律曲式结构为五乐句乐段。图示结构如下:

    (3)该乐曲旋律是在四乐句乐段的结构上扩充而成,在谱曲时,将开头的一局歌词谱写成两个乐句,从而成为五乐句乐段。乐曲旋律总体上也是采用“起一承一转一合”的发展方式,在c乐句中达到高潮,表现了人们勤劳勇敢的美好品质。

  • 第15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3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6分)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3分)

    (4)写出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3分)


    答案:
    解析:
    本题共四问。

    (1)第一问提问调式调性。

    (2)第二问要求画出曲式结构图。

    (3)第三问要求写出整体结构名称。由此可见,前三问内容较为简单直接。

    (4)第四问就1~2小节和3~4小节的旋律发展手法做出了提问。

    实际上,1~2小节的旋律发展是

    而3~4小节的旋律进行是

    其节奏是完全相同的,前后呈现出对应的旋律曲线,这种形式叫作逆行模仿。

  • 第16题:

    电声乐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声乐队中可以用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
    B.电吉他在乐队中主要演奏节奏声部,也可以演奏独奏旋律
    C.电贝司在乐队中承担低音声部
    D.电子合成器音色丰富,在乐队中只用于演奏旋律

    答案:D
    解析:
    D选项,电子音乐合成器又简称电子合成器.是由电子设备代替乐队进行演奏和进行自动化编曲的一种电子化设备. 用合成器制作声音的方法很多,起先是把若干个正弦波振荡器连在一起,改变各自的频率、振幅,就可以产生不同音色。后来,又采用压控方法,对频率、振幅、波形、时值、包络线等进行调制。近年来,又采用了调频的方法,波形记忆方法,脉冲数码调制方法等。也可以把以上各种方法混合使用。电子合成器和MIDI控制器的不同在于一个是不需要控制软件的,一个是必须控制软件的。综上,D选型描述有误。

    ABC选型,描述都正确,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D项。

  • 第17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歌曲的调式调性。
    (2)说明歌曲旋律音调上的特点。
    (3)画出曲式结构图。
    (4)说明乐句间主要的结构特点。



    答案:
    解析:
    (1)《上去高山望平川》为F,4/4拍的歌曲。
    (2)《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曲调是“河州令”。“河州令”是花儿中流行广、影响大、最有代表性的曲调之一。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地方特色。曲中仅用了四个音:d0、re、sol、la,d0是经过音.起调和色彩的作用,re—sol和re—la-sol作为乐句落音的处理,加上节奏的张弛和腔化的演唱,使音乐显得宽广、悠远。

    (4)乐句间主要结构特点: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广,起伏度大,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
    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 第18题:

    分析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谱例。
    要求:
    (1)说明曲式名称,画出结构图示,写出调式调性。
    (2)说明乐曲的旋律特点。



    答案:
    解析:
    (1)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是E大调,3/4拍,为单一部非方整性四句体结构。

    (2)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表现了主人公玛依拉热情活泼、多才多艺的形象。a句音域较高,以缓慢的速度似吟似唱.表现了玛依拉的自豪感,接下来重复了a句,承接稳定了音乐主题,b句重复主题乐句的前半部分,下半部分旋律偏向下行。落在属音。c句中衬词的使用使欢快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 第19题:

    属于西洋铜管乐器,是乐队中的“男高音”。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的乐器是( )。

    A.圆号
    B.大号
    C.长号
    D.小号

    答案:D
    解析:
    D选项,小号,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高的乐器,是乐队中的“男高音”。音色明亮锐利、高贵灿烂、宏伟庄严、具有光辉感、富有英雄气概,即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多用于吹奏号角之音和进行曲式的旋律。 综上,D选项正确。

    A选项,圆号又称法国号,音色圆润甜美、温和高雅,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应用最广泛的乐器。故排除。

    B选项,大号是交响乐队中最大的低音部铜管乐器,音色浑厚低沉、威严庄重。故排除。

    C选项,长号被大量用于爵士乐队中,被称为“爵士乐之王”。 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D项。

  • 第20题:

    分析歌曲《雪绒花》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


    答案:
    解析:
    (1)歌曲为C自然大调。 (2)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3)《雪绒花》是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歌曲优美、舒缓、轻柔,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祖国深深的祝福。第一乐段由两个平行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也包含两个乐句,其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段的原乐句的再现。第一乐段舒展而婉转的旋律是对雪绒花的赞颂。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后又再现第一乐段的音调与节奏,使两个乐段既统一又有对比。最后四小节是全歌的高潮,也是歌曲的点题——为我祖国祝福吧!

  • 第21题:

    以下关于音乐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行的旋律往往表达欢快的情绪,下行的旋律往往表达低沉的情绪
    • B、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也可以脱离节奏而独立存在
    • C、同样的七个音,以do为主音的是大调式,一般比较明快;以la为主音的是小调式,一般有些忧郁
    • D、旋律也叫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作曲家音乐创作前的主要构思有题材、素材、体裁、表现手法、调式调性、乐器选择、形象化塑造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3题:

    判断题
    独奏协奏曲是由一件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协奏的体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