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尿蛋白多(+~++).可有少许红、白细胞,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尿比重降低且较固定,多在1.015以下;尿渗透浓度低于350mmol/L,尿与血渗透浓度之比低1.1;尿钠含量增高,多在20~60mnol/L,肾衰指数常大于l;滤过钠排泄分数常大于1。
更多“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尿液有哪些异常表现? ”相关问题
  • 第1题:

    肾损害表现可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
    • B、血液成分异常
    • C、尿液成分异常
    • D、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尿液检查有何异常?


    正确答案: (1)尿量改变:每.日尿量少于400mL,非少尿型尿量正常或、增多。
    (2)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多为+~++,常以中、小分子蛋白质为主,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及少许红纽胞、白细胞。
    (3)尿比重低而固定,多在1.015以下。
    (4)尿渗透压低于350mOsm/L,尿与血渗透压之比少于1.1。
    (5)尿钠含量增高,多在40~60mmol/L。
    (6)尿尿素与血尿素之比降低,常<10。
    (7)尿肌酐与血肌酐之比降低,常<10。
    (8)肾衰指数常>2。
    (9)滤过钠排泄分数常>1。

  • 第3题:

    新鲜尿液有氨臭味,提示有( )

    • A、泌尿系统感染
    • B、前列腺炎
    • C、急性肾炎
    • D、盆腔炎
    • E、急性肾衰竭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依据是()。

    • A、电解质紊乱
    • B、尿液检查异常
    • C、贫血
    • D、血肌酐的绝对或相对值的变化
    • E、代谢性酸中毒

    正确答案:D

  • 第5题:

    问答题
    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尿液检查有何异常?

    正确答案: (1)尿量改变:每.日尿量少于400mL,非少尿型尿量正常或、增多。
    (2)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多为+~++,常以中、小分子蛋白质为主,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及少许红纽胞、白细胞。
    (3)尿比重低而固定,多在1.015以下。
    (4)尿渗透压低于350mOsm/L,尿与血渗透压之比少于1.1。
    (5)尿钠含量增高,多在40~60mmol/L。
    (6)尿尿素与血尿素之比降低,常<10。
    (7)尿肌酐与血肌酐之比降低,常<10。
    (8)肾衰指数常>2。
    (9)滤过钠排泄分数常>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依据是()
    A

    电解质紊乱

    B

    尿液检查异常

    C

    贫血

    D

    血肌酐的绝对或相对值的变化

    E

    代谢性酸中毒


    正确答案: D
    解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为急性肾衰竭的恢复期,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恢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血尿素氮及肌酐即可降至正常。

  • 第7题:

    问答题
    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骨病的常见表现是什么?形成原因和治疗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常见表现有:纤维性骨炎、尿毒症骨软化症(肾性维生素D缺乏病)、骨质疏松症及骨硬化症。前两者可引起自发性骨折,患者可有骨酸痛、行走不便等。
    形成原因:由于缺乏活性维生素D3、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
    治疗措施:可应用骨化三醇提高血钙,治疗骨软化症。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对纤维性骨炎、异味钙化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骨病的常见表现是什么?形成原因和治疗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常见表现有:纤维性骨炎、尿毒症骨软化症(肾性维生素D缺乏病)、骨质疏松症及骨硬化症。前两者可引起自发性骨折,患者可有骨酸痛、行走不便等。
    形成原因:由于缺乏活性维生素D3、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
    治疗措施:可应用骨化三醇提高血钙,治疗骨软化症。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对纤维性骨炎、异味钙化有效。

  • 第9题:

    关于IgA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15%患者可呈现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
    • B、可隐匿起病,表现为无症状性尿异常
    • C、诊断确立后每年约有1%~2%患者发展为CRF
    • D、少数IgA肾病患者可合并急性肾衰竭
    • E、IgA肾病早期高血压常见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急性肾衰竭临床病程可分为三期:(1)少尿期:①尿量减少:患者突然或逐渐出现少尿(<400ml/D.,尿量少于100ml/d为无尿。但也有些患者可没有少尿,尿量在400ml/d以上,少尿期持续时间一般为7~14天。②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③循环系统症状:多因尿少和未控制饮水,以致体液过多,出现高血压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及心包炎等。④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意识障碍、躁动、谵妄、抽搐、昏迷等脑病症状。⑤感染是急性肾衰竭另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可表现为:A.代谢性酸中毒,主要因为肾脏排酸能力减低,同时又因急性肾衰竭常合并高分解代谢状态,使酸性产物明显增多.B.高钾血症,除肾排泄钾减少外,酸中毒、组织分解过快也是主要原因.C.低钠、低钙、高磷血症。(2)多尿期: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每日尿量可进行性增加,此时肾功能并未立即恢复,可有多尿表现,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继而再恢复正常。多尿期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易发生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等,持续时间1~3周。(3)恢复期: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恢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少数患者可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缺陷。

  • 第11题:

    问答题
    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急性肾衰竭临床病程可分为三期:
    (1)少尿期:①尿量减少:患者突然或逐渐出现少尿(<400ml/d),尿量少于100ml/d为无尿。但也有些患者可没有少尿,尿量在400ml/d以上,少尿期持续时间一般为7~14天。②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③循环系统症状:多因尿少和未控制饮水,以致体液过多,出现高血压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及心包炎等。④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意识障碍、躁动、谵妄、抽搐、昏迷等脑病症状。⑤感染是急性肾衰竭另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可表现为:a.代谢性酸中毒,主要因为肾脏排酸能力减低,同时又因急性肾衰竭常合并高分解代谢状态,使酸性产物明显增多.b.高钾血症,除肾排泄钾减少外,酸中毒、组织分解过快也是主要原因.c.低钠、低钙、高磷血症。
    (2)多尿期: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每日尿量可进行性增加,此时肾功能并未立即恢复,可有多尿表现,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继而再恢复正常。多尿期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易发生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等,持续时间1~3周。
    (3)恢复期: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恢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少数患者可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缺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新鲜尿液有氨臭味,提示有( )
    A

    泌尿系统感染

    B

    前列腺炎

    C

    急性肾炎

    D

    盆腔炎

    E

    急性肾衰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急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肾前性:如有效血容量减少,心源性休克,药物等引起的血压下降。
    (2)肾后性:系尿路梗阻引起,如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药物结晶、血块、损伤、炎症和神经源性。
    (3)肾性:在肾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如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肾炎、肾动脉栓塞及移植,肾急性排斥等。肾毒性物质如重金属、氨基苷类抗生素及蛇毒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慢性肾衰竭患者尿液有哪些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些改变?

    正确答案: 早期:多尿、夜尿 机制:残存肾单位代偿,渗透性利尿。
    晚期:少尿 机制:残存肾单位太少。
    尿比重变化:低渗尿 机制:早期浓缩功能下降,稀释功能正常
    等渗尿 机制:随着病情发展,浓缩与稀释功能均丧失
    尿成分变化:
    蛋白质(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机制:肾小球滤过膜通道通透性增加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血尿(尿中有红细胞中)
    脓尿(尿中有大量变性的白细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