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中的“珍贵文物”,只能是行为人“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 B.过失损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即使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也不构成犯罪 C.非法私增文物藏品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 D.行为人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主观方面要求具有以牟利为目的

题目
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中的“珍贵文物”,只能是行为人“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
B.过失损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即使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也不构成犯罪
C.非法私增文物藏品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
D.行为人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主观方面要求具有以牟利为目的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属于妨害司法罪的有( )。

    A.组织越狱罪

    B.传授犯罪方法罪

    C.非法生产警用装备罪

    D.妨害公务罪


    正确答案:A
    解析:组织越狱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监管所管理秩序,因而属于妨害司法罪。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洗钱罪上游犯罪的有( )。

    A.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C.职务侵占罪
    D.集资诈骗罪

    答案:A,B,D
    解析:
    刑法规定的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故选A、B、D项。此为高频考点,务必铭记。

  • 第3题:

    关于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本罪具有窃取文物的目的
    B.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窃取文物的,以本罪与盗窃罪并罚
    C.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即构成本罪的既遂,至于是否窃取了文物,并不影响成立本罪的既遂
    D.在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过程中,又损毁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应当以本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并罚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认定。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窃取文物的,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论处,B选项错误。在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过程中,又损毁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应当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处罚,D选项错误。

  • 第4题:

    下列关于故意毁坏财物罪说法正确的有(  )。
    A.该罪属于侵犯财产犯罪一章
    B.该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
    C.该罪的主观上要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D.将自己抢劫获得的赃物故意予以毁坏的,构成该罪


    答案:A
    解析:
    【精解】故意毁坏财物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不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成立该罪要求主观上具有毁坏财物的目的,而不是非法占有的目的。另外将自己抢劫获得的赃物故意予以毁坏的,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不另外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故选A项。

  • 第5题:

    下列关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说法正确的有:

    A、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边检的,应数罪并罚
    B、引诱幼女卖淫,又容留该幼女卖淫的,应以一罪从重论处
    C、房主出租房屋后,发现租客在房屋内吸食、注射毒品的,不成立容留吸毒罪
    D、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的,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一罪论处

    答案:C,D
    解析:
    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在于,刑法321条第二款规定,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过程中,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应认定为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一罪。
    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在于,引诱幼女卖淫的,成立引诱幼女卖淫罪,容留幼女卖淫的,成立容留卖淫罪,对此应数罪并罚。
    C项的说法是正确。理由在于,容留吸毒罪中的“容留”指的是允许他人在自己管理的场所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一般表现为积极的方式,仅仅是发现他人吸毒或卖淫而置之不理的,不认定为“容留”。
    D项的说法是正确。理由在于,刑法328条第四项的规定,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论处。

  • 第6题:

    寻衅滋事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下列“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属于出入境管理部门管辖的是()。

    • A、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
    • B、偷越国境罪
    • C、为他人提供伪造出入境证件罪
    • D、破坏界桩罪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关于文物类犯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刘某将其爷爷土改时隐匿的一缸银元出售给文物贩子,不构成倒卖文物罪
    • B、孙某穷困潦倒,迫于生计将祖传的文物高价卖给了古董爱好者,孙某不构成倒卖文物罪
    • C、国有博物馆馆长以自己的名义将文物送给朋友,馆长构成非法私赠文物藏品罪
    • D、将国家禁止出口的古董高价卖给外国人的,构成非法向外国人出售珍贵文物罪

    正确答案:A,B,D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故意损毁文物罪,是指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不包括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B

    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是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售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给外国人,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不构成此罪

    C

    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的犯罪主体是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

    D

    倒卖文物罪要求以牟利为目的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项,故意损毁文物罪保护的对象包括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B项,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也是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
    C项,《刑法》第327条规定,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是指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D项,《刑法》第326条规定,倒卖文物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行为。

  • 第10题:

    单选题
    行为人高某在盗掘古墓葬的过程中,造成大量的珍贵文物严重毁损。关于高某的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正确?(  )
    A

    高某构成盗掘古墓葬罪

    B

    高某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

    C

    高某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数罪并罚

    D

    高某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择一重罪处罚


    正确答案: B
    解析:
    《刑法》第328条第1款规定,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①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③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④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因此,高某在盗掘古墓葬过程中造成大量珍贵文物严重损毁的行为只构成盗掘古墓葬罪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是(  )。
    A

    投敌叛变罪

    B

    投放危险物质罪

    C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资敌罪。B项,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C项,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第12题:

    单选题
    甲欠乙10万元久拖不还,乙向法院起诉并胜诉后,甲在履行期限内仍不归还。于是,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候,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的行为成立拒不执行裁定罪与妨害公务罪,两罪数罪并罚

    B

    甲的行为成立拒不执行裁定罪与妨害公务罪,两罪想象竞合

    C

    甲的行为成立拒不执行裁定罪、妨害公务罪与故意伤害罪,属于想象竞合犯

    D

    甲的行为成立拒不执行裁定罪、妨害公务罪与故意伤害罪,应当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妨害公务罪
    B.走私罪
    C.择一重罪处罚
    D.数罪并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走私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竞合问题。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行为,以走私罪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 第14题:

    关于妨害作证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
    B.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各种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
    C.采取暴力手段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而触犯其他罪名的,应当数罪并罚
    D.司法工作人员犯妨害作证罪的,从重处罚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妨害作证罪的认定。因采取暴力手段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而触犯其他罪名的。应当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从一重罪处断。

  • 第15题:

    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故意损毁文物罪,是指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不包括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B.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是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给外国人,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不构成此罪
    C.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的犯罪主体是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
    D.倒卖文物罪要求以牟利为目的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妨害文物管理罪的认定。故意损毁文物罪保护的对象包括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A选项错误。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也是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B选项错误。

  • 第16题:

    甲盗掘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墓葬,窃取大量珍贵文物,并将部分义物偷偷运往境外出售牟利。司法机关发现后,甲为毁灭罪证将剩余珍贵文物损毁。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运往境外出售与损毁文物,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论处
    B:损毁文物是为自己毁灭证据的行为,不成立犯罪,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走私文物罪论处
    C:盗窃文物是盗掘古墓葬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论处
    D:盗掘古墓葬罪的成立不以盗窃文物为前提,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论处

    答案:A,B,D
    解析:
    【考点】盗掘古墓葬罪【详解】根据《刑法》第328条的规定,盗窃珍贵文物是盗掘古墓葬罪法定刑升格条件,因此,本案中盗窃文物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选项ABD都是错误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也称为共罚的事后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场合,利用该犯罪行为的结果的行为,如果孤立地看,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但是由于被综合评价在该状态犯中,故没有必要另认定为其他犯罪。但是如果事后行为侵犯新的法益,则后一行为构成其他犯罪。与属于种类物的一般财物不同,文物是特定物,将文物运往境外出售与损毁文物的行为,都已经侵害了新的法益,因此不能将其视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而是构成走私文物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 第17题:

    下列不属于妨害社会管理行为的是()。

    A.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
    B.制造噪声干扰他人生活
    C.妨害文物管理
    D.非法持有或吸食毒品

    答案:A
    解析: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属于侵犯他人人身权利。

  • 第18题: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正确答案: 一般或特殊主体主观故意或过失,妨害国家社会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 第19题:

    妨害信用卡管理,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刑法》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规定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甲走私获利100万元请知道真相的乙帮忙汇往国外,请问对于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构成妨害司法罪
    • B、构成洗钱罪
    • C、构成非法经营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正确答案: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侵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如果情节轻微,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那些情节严重,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就构成了犯罪。如:扰乱公共秩序罪,其中包括:妨碍公务罪。煽动抗拒法律实施罪;招摇撞骗罪,聚众“打砸抢”罪;扰乱社会秩序罪和冲击国家机关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再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中的“珍贵文物”,只能是行为人“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

    B

    过失损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即使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也不构成犯罪

    C

    非法私赠文物藏品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

    D

    行为人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主观方面要求具有以牟利为目的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项,《刑法》第325条规定,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构成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据此,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中的“珍贵文物”,只能是行为人“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
    B项,《刑法》第324条第3款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成立过失损毁文物罪
    C项,《刑法》第327条规定,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将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构成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
    D项,《刑法》第326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构成倒卖文物罪。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
    A

    伪证罪与包庇罪是相互排斥的关系,甲不可能既构成伪证罪又构成包庇罪

    B

    甲的主观目的在于骗取保险金,没有妨害司法的故意,不构成妨害司法罪

    C

    乙唆使丁代替自己承担交通肇事的责任,就此构成教唆犯

    D

    丁的“自首”行为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触犯包庇罪


    正确答案: B,C
    解析:
    A项,《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第310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行为人完全可能同时构成上述两罪,如证人作假证明的行为就可能构成伪证罪和包庇罪的想象竞合犯
    B项,妨害司法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使用各种方法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破坏国家司法权的行使,情节严重的行为。甲作为证人,故意隐瞒将车借给没有驾照的乙使用的事实,已经妨害了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构成妨害司法罪。
    C项,《刑法》第30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构成妨害作证罪。乙唆使他人陈述虚假事实,包庇犯罪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不构成教唆犯。
    D项,丁明知肇事者乙的犯罪行为、后果以及其包庇乙将导致交管部门无法查明事实真相的后果,仍然作假证明包庇乙,构成包庇罪。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五的定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
    A

    丁指使王某作伪证,构成妨害作证罪的教唆犯

    B

    丁构成包庇罪的教唆犯

    C

    丁的教唆行为属于教唆未遂,应以未遂犯追究刑事责任

    D

    对丁的妨害作证行为与包庇行为应从一重罪处罚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C两项,根据《刑法》第307条的规定,妨害作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事实五中,丁某指使王某作伪证,属于妨害作证罪的实行犯
    BD两项,根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该罪主体为对行为人提供帮助的人,行为人包庇自己的行为,缺乏期待可能性,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构成包庇罪。如果王某接受教唆并实施,由于具有期待可能性,则王某构成包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