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错误
更多“犯罪动机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相关问题
  • 第1题: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是以观念形态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是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为了报复乙,欲通过投毒的方式剥夺乙的生命,则甲的犯罪目的是报复
    B.甲担心乙对其实施打击报复,将乙非法拘禁数日,则甲的犯罪动机是恐惧
    C.甲投毒致乙死亡,经查明是因为其嫉妒乙的才华,则甲的犯罪目的是嫉妒
    D.甲贪图钱财,通过盗窃而非法占有乙的财物,则甲的犯罪动机是非法占有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犯罪目的”“犯罪动机”,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犯罪目的: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②犯罪动机: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欲通过投毒的方式剥夺乙的生命,说明其“希望达到的结果”是毒死乙,即甲的“犯罪目的”是剥夺乙的生命,并非报复,错误;
    B项:甲对乙实施非法拘禁的“心理原因”是担心乙对其实施打击报复,即甲的“犯罪动机”是恐惧,正确;
    C项:甲投毒致乙死亡,说明其“希望达到的结果”是毒死乙,即甲的“犯罪目的”是致乙死亡,并非嫉妒,错误;
    D项:甲盗窃乙的财物的“心理原因”是贪图钱财,即甲的“犯罪动机”是贪财,并非是非法占有,错误。

  • 第2题:

    关于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目的,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实现某种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
    B.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
    C.犯罪动机是法定或酌定的量刑情节
    D.同一犯罪行为出于相同的犯罪动机

    答案:D
    解析:
    犯罪动机,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各种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杀人可能出于奸情、仇恨、图财、激愤等不同的动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各种不同的犯罪,如仇视社会的心理可能推动人实施杀人、放火、爆炸等不同的犯罪。

  • 第3题:

    12、以下选项中关于故意犯罪心理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B.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C.故意犯罪行为人并不希望行为结果发生。

    D.故意犯罪行为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答:心理防卫是指一种自寻理由或采取某种行为使自己摆脱某种心理状态困扰的心理活动。(1)犯罪人这种心理防卫是一种在内心自我掩饰、辩解和投射罪责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及心理活动进行开脱和辩解,使之合理化和淡化。(2)故意犯罪人心理防卫的形式①合理化犯罪的合理化是指行为人努力使自己相信犯罪有一定的原因,实属迫不得已,借以减轻或消除内心的犹豫和顾虑,以便能在心安理得的心境中进行犯罪活动,并在犯罪之后亦少为罪责所恐惧和苦恼。②投射投射是指犯罪人把自己的犯罪过错或行为的趋势归咎于他人,认为自己之所以犯罪或应当犯罪是他人的行为或某种客观存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③掩饰掩饰是指犯罪人寻找各种理由,进行自我辩解,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罪过或罪过不严重。④转移转移是指犯罪人将自己决意犯罪或实施犯罪所产生的情绪,有意识地转移到其他方面,以获得紧张心情的减轻或消除,以便使自己能在犯罪活动中和作案后进入轻松的心境,保持情绪上的稳定。

  • 第4题: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直接体现犯罪故意的内容是犯罪动机的具体指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报复乙,致乙重伤,甲的犯罪目的是报复他人
    B.甲嫉妒乙,偷乙的财产,甲的犯罪目的是占有乙的财物
    C.甲为兄弟义气杀人,巩固友情是甲的犯罪目的
    D.甲为吸毒资金实施抢劫,满足吸毒需要是甲的犯罪目的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
    ②直接体现犯罪故意的内容是犯罪动机的具体指向。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乙重伤”是甲的犯罪行为所达到的某种危害社会结果,即“乙重伤”是甲的犯罪目的,而非“报复他人”,说法错误;
    B项:“占有乙的财物”是甲偷盗行为所达到的某种危害社会结果,即甲的犯罪目的,说法正确;
    C项:“致人死亡”是甲杀人行为所达到的某种危害社会结果,即“致人死亡”是甲的犯罪目的,而非“巩固友情”,说法错误;
    D项:“获得财物”是甲抢劫行为所达到的某种危害社会结果,即“获得财物”是甲的犯罪目的,而非“满足吸毒需要”,说法错误。

  • 第5题: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答案:D
    解析:
    解析:此题测试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的含义。所谓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得逞是犯罪未遂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不能将犯罪未得逞简单地等同于行为人没有达到犯罪目的或者没有发生实际危害后果。在有的案件中行为人没有达到犯罪目的或者没有发生实际危害后果,但犯罪行为已经完全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仍应当认定为犯罪已经得逞,而不能认定为犯罪未得逞。因此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