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与北京的时差为-13h。李伯伯在北京乘坐早晨8:00的航班飞行约20h到达纽约,那么李伯伯到达时纽约时间是几点?

题目

纽约与北京的时差为-13h。李伯伯在北京乘坐早晨8:00的航班飞行约20h到达纽约,那么李伯伯到达时纽约时间是几点?


相似考题
更多“纽约与北京的时差为13h。李伯伯在北京乘坐早晨8:00的航班飞行约20h到达纽约,那么李伯伯到达时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悉尼与北京的时差为3小时,例如:当悉尼时间是12:O0时,则北京时间是9:00。某日,当悉尼时间是9:15时,小马和小杨分别乘机从悉尼和北京同时出发去对方所在地,小马于北京时间19:33到达北京,小马和小杨路途上所用时间之比为7:6,那么小杨到达悉尼时,当地时问是( )。

    A.19:03

    B.17:39

    C.20:39

    D.23:39


    正确答案:C

  •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讲解时差时.设计了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某人于早晨8点15分从东八区的北京乘坐飞机起飞,飞行一小时到达东九区的东京,请问到达东京时是几时 反之,早8点15分从东京出发,到达北京时是几时
    (2)中国横跨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而全国统一采用的是东八区“北京时间”,若北京人早8点上班,位于东六区的乌鲁木齐人早上几点上班合理
    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析。(16分)


    答案:
    解析:
    本次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且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能够覆盖本课知识点。但是在以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学习任何与时差相关的知识,不具备去做这些题目的能力。
    本课课程结构应该分为三部分,第一,教师抛出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让学生能够把地理课堂和生活挂钩;第二,教师结合具体的地图和地球仪等教具去讲解时差产生的原因以及推导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第三,教师给学生一些习题或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组织形式不合理。
    本堂课教师想采取现在新课标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自学。但是自学不是把所有的问题生硬地抛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水平不断地去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尤其在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给予点拨。
    (3)具体内容不太合理。
    提出的问题不太严谨。第一问中的“请问到达东京时是几时 ”存在歧义,指向性不太明确,到底是“到达东京时候东京时间”还是“到达东京时候的北京时间”。

  • 第3题:

    坐火车去北京要5小时,早上8:00出发()到达。

    A.3时

    B.下午3时

    C.13:00

    D.15:00


    13 :00

  • 第4题:

    俄罗斯实行夏令时后,北京和俄罗斯的时差是4小时,例如北京时间12点时,莫斯科是8点。某日当北京时间8:25时,李同学和张老师分别从北京和俄罗斯同时出发去对方所在地,张老师于北京时间15:46到达北京,李同学和张老师在途中所花时间之比是6∶7,那李同学到达莫斯科时,当地时间为:

    A.10:25
    B.10:39
    C.10:43
    D.11:51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
    第二步,由题意可知,张老师从莫斯科到北京总共用时7小时21分,根据“所花时间之比是6∶7”,可知李同学途中所花时间为(7小时21分)×

    ,即6小时18分钟。
    第三步,故李同学到达目的地时,北京时间是14:43。由于北京和俄罗斯有4小时时差,此刻莫斯科时间是10:43。

  • 第5题:

    张老师在讲解时差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小明跟随者父母打算在十月一期间去日本旅游,已知他们在十月一日早晨8点15分从北京乘坐飞机起飞,飞行一小时到达日本的东京,已知北京位于东八区,日本位于东九区,请问到达东京时是什么时间 反之,早8点15分从东京出发,到达北京时是什么时间
    (2)中国横跨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而全国统一采用的是东八区“北京时间”,若北京人早上8点上班。位于东六区的乌鲁木齐人早上几点上班合理
    问题: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答案:
    解析: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为教学素材,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能够覆盖备课的知识点,符合地理课堂教学由易到难的标准。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没有学习任何与时差相关的知识,学生不具备去做这些题目的能力。所以本课课程结构应该分为三部分:
    第一,教师首先抛出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让学生能够把地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第二,教师结合具体的地图和地球仪等教具去讲解时差产生的原因,以及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第三;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或罗列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组织形式不合理。本堂课教师想采用现在新课标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但是没有体现出教师引导的作用。新课标要求并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而是以教师为引导作用,引发学生去学习知识,去达到探究的目的。
    (3)具体内容不够合理。提出的问题不够严谨。第一问中的“请问到达东京时是几时 ”存在歧义,指向性不太明确,到底是“到达东京时的东京时间”还是“到达东京时的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