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据,原来各是什么数?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为7.2×105㎡; (2)人体中约有2.5×1013个红细胞 ; (3)全球每年大约有5.77×1014m3的水从海洋和陆地转化为大气中的水汽。

题目

下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据,原来各是什么数?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为7.2×105㎡;

 (2)人体中约有2.5×1013个红细胞 ;

 (3)全球每年大约有5.77×1014m3的水从海洋和陆地转化为大气中的水汽。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据,原来各是什么数?(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为7.2×105㎡;(2)人体中约有2.5×1013个红细胞 ;(3)全球每年大约有5.77×1014m3的水从海洋和陆地转化为大气中的水汽。”相关问题
  • 第1题:

    地球水圈由海洋、湖泊、江河、沼泽、地下水及冰川等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据科学家估算,地球表层的总水量约为14 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水占97.3%,以冰川为主的陆上水占2.7%,大气中的水,与前两者相比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以上材料不可能推出的是( )


    A. 陆地上的水主要在冰川中
    B. 海水中有液态水,也可能有固态水
    C.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多
    D. 从大气中取水意义不大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由“以冰川为主的陆上水占2. 7%”可以推出A,由第一句话可以推出B,由“大气中的水,与前两者相比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推出D。故答案为C。

  • 第2题:

    全球每年参加水文循环的水约有( )。

    A.57.7万k㎡
    B.5.77万k㎡
    C.577万k㎡
    D.5770万k㎡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日本的自杀人数很多,每年大约有()死于自杀。

    • A、1-2万
    • B、2-3万
    • C、3-4万
    • D、5-6万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关于疟疾,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是由于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 B、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
    • C、疟疾主要表现为全身交替剧烈寒冷和发热持续性发作
    • D、全球每年大约有2亿疟疾病例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无始无终,大致沿着海洋(或陆地)→大气→陆地(或海洋)→海洋(或陆地)的路径,循环不已。

    • A、水汽循环
    • B、水文大循环
    • C、水文小循环
    • D、水文循环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从海洋上蒸发出来的一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冷凝后降落到陆地表面。其中一部分重新蒸发又回到大气中,一部分从地面和地下汇人河流,最后注入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

    • A、大循环和小循环
    • B、海、陆循环
    • C、海、陆、空循环
    • D、大循环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小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循环是指海洋蒸发的水汽凝结后形成降水又直接降落在海洋上

    B

    小循环是指海洋蒸发的水汽降到大陆后又流归到海洋与陆地之间水文循环

    C

    小循环是指随着大气环流运行的大气内部水循环

    D

    小循环是指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换与循环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北京故宫的文物大约有多少件()
    A

    140万

    B

    150万

    C

    160万

    D

    170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人体中细胞的类型大约有()种。

    正确答案: 20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从海洋上蒸发出来的一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冷凝后降落到陆地表面。其中一部分重新蒸发又回到大气中,一部分从地面和地下汇人河流,最后注入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
    A

    大循环和小循环

    B

    海、陆循环

    C

    海、陆、空循环

    D

    大循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为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这重要的角色。可以说,_______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决定全球生态的平衡因子是沙尘

    B

    风使得全球生态达到了平衡状态

    C

    全球生态的平衡因子取决于风向

    D

    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的平衡因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
    最终化为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这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决定全球生态的平衡因子是沙尘
    B.风使得全球生态达到了平衡状态
    C.全球生态的平衡因子取决于风向
    D.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的平衡因子

    答案:D
    解析:

  • 第14题:

    全球每年参加水文循环的水约有(  )。

    A. 57.7万km3
    B. 5.77万km3
    C. 577万km3
    D. 57770万km3

    答案:A
    解析:
    水文循环即水的三态互变,由水文四要素构成:蒸发、降水、下渗、径流。主要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即海陆间循环,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凝结后以降水形式降落到地表。其中一部分渗入地下转化为地下水;一部分又被蒸发进入天空;余下的水分则沿地表流动形成江河而注入海洋。小循环即海洋或大陆上的降水同蒸发之间的垂向交换过程,其中包括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小循环(内陆循环)两个局部水循环过程。全球每年约有577000km3的水参加水文循环。

  • 第15题:

    北京故宫的文物大约有多少件()

    • A、140万
    • B、150万
    • C、160万
    • D、170万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水汽压的大小视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而定,它表示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水从海洋蒸发,又降落到海洋,或从陆地的水体、土壤蒸发进入大气,最后又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陆地上,这种就地蒸发就地降落的水循环,称为()。

    • A、水文小循环
    • B、水文大循环
    • C、环球循环
    • D、水汽循环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从全球水量平衡可以知道,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和陆地降水量的绝大部分,海洋是大气水分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人体中细胞的类型大约有()种。


    正确答案:200

  • 第20题:

    单选题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这等于()。
    A

    72公顷

    B

    1080亩

    C

    7.2Km2

    D

    177.92英亩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主要给水来源的是()
    A

    大气降水                 

    B

    地表水的渗入 

    C

    人工补给                 

    D

    大气中的水汽和土壤中的水汽凝结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水汽压的大小视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而定,它表示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海洋对气候系统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

    海洋对大气系统热力平衡的影响: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储存于海洋深层中。这些能量将以潜热、长波辐射和感热交换的形式输送给大气,驱动大气的运动。海洋环流在大气系统能量输送和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

    B

    海洋对水汽循环的影响:大气中水汽的86%由海洋提供。尤其低纬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源地

    C

    海洋对大气运动的调谐作用:海洋的运动和变化具有明显的缓慢性和持续性。一是将大气环流变化信息存于海洋中,再对大气产生作用。二是海洋的热惯性使海洋状况的变化有滞后效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