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更多“体谅模式的提出者是麦克费尔。() ”相关问题
  • 第1题:

    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答案:B
    解析: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此模式的一大特色是,它的理论假设是在对学生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教材也取自对学生的调查。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该理论是英国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所创,曾风靡于英美。故正确答案为B。

  • 第2题:

    麦克费尔的德育课程模式是()。

    A“符号”课程模式

    B“体谅”课程模式

    C“社会行动”课程模式

    D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B

  • 第3题:

    分析论述麦克费尔体谅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有哪些?
    体谅关心模式以哲学、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基本原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从实际调查了解学生心理世界入手,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以情感人.开展道德教育。该模式的支柱是--《生命线丛书》,它由3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地人际与社会情景。
    第一部分《设身处地》:旨在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含《敏感性》《后果》《观点》三个单元,其中的所有情境都是围绕人们在家庭、学校或邻里中经历的各种共同的人际问题设计的;
    1)《敏感性》由46种个人对个人的情境,每一种情境都以一幅生动的彩色画加以描绘,展现在“敏感性卡片”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鼓励学生对一切表明人的需要、利益及情感的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的观察。
    2)《后果》由71张“情景卡”组成.其情境不只涉及两个人,而涉及许多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超越一对一关系的道德,采取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进行思考,以增强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像、理解、推测的能力。
    3)《观点》由63种“冲突情境”构成,包括性别、年龄、阶级、种族、文化冲突、宗教、政治冲突、心理冲突等.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在最后道出自己在特定的冲突情境中会怎么办之前,扮演与之发生冲突一方的角色. 第二部分《证明规则》:这个部分由5个单元组成,以逐渐复杂的方式,探讨少年保罗以及他的庭朋友邻居在各种社会背景中面对各种社会压力和要求时发生的难题; 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这部分有6个小分册.每个分册各自围绕一个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编写.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超越当前社会的道德视野,鼓励学生形成更为深刻普遍的判断框架。
    影响:它提供了一整套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开放性情境教材,并且为教师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师指南.“学会关心”在我国中小学已经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并有一些学校正在开展这方面的试验与研究。

  • 第4题:

    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答案:B
    解析:
    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于70年代提出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 第5题:

    分析论述麦克费尔体谅课程模式的理论假设是什么?
    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可以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认为行为和态度是富有感染力的,品德是感染来的而非直接教来的.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理论假设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理论假设②: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理论假设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理论假设④:教育即学会关心.麦克费尔坚信,行为和态度是富有感染力的,品德是感染来的而非直接教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