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人同时上山砍柴,甲花了6个小时砍了一担柴,乙砍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刀比较钝,于是下山磨了一次刀,磨刀加上上下山共花了一个小时,磨完之后效率提升了50%,总共也花费了6个小时砍了同样多的一担柴,如果甲、乙两人磨刀之前的效率是相同的,则乙磨刀之前已经砍了( )个小时柴。A. 1 B. 2 C. 3 D. 4

题目
甲、乙两人同时上山砍柴,甲花了6个小时砍了一担柴,乙砍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刀比较钝,于是下山磨了一次刀,磨刀加上上下山共花了一个小时,磨完之后效率提升了50%,总共也花费了6个小时砍了同样多的一担柴,如果甲、乙两人磨刀之前的效率是相同的,则乙磨刀之前已经砍了( )个小时柴。

A. 1
B. 2
C. 3
D. 4

相似考题
更多“甲、乙两人同时上山砍柴,甲花了6个小时砍了一担柴,乙砍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刀比较钝,于是下山磨了一次刀,磨刀加上上下山共花了一个小时,磨完之后效率提升了50%,总共也花费了6个小时砍了同样多的一担柴,如果甲、乙两人磨刀之前的效率是相同的,则乙磨刀之前已经砍了( )个小时柴。”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由甲单独做需36小时,由乙单独做需27小时;现由乙作先开始做6小时,然后甲、乙两人同时做,完成任务时,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600个,由乙加工零件的个数是( )。

    A.1200

    B.1800

    C.2000

    D.2100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6小时后在A、B两地中点相遇,如果甲每小时多走8公里,乙提前2小时出发,则甲、乙两人仍在中点相遇,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

    A.168
    B.192
    C.256
    D.304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对于甲,两次都是到达中点,故路程相等;第二次因乙提前两小时,且乙速度不变,得到第二次甲走了4个小时;设甲的速度为v,路程相等,有(v+8)×4=v×6,解得v=16。
    第三步,求得甲的路程为96,乙的路程也为96,所以AB总路程为192。

  • 第3题:

    甲、乙两人进行自行车比赛,甲每小时骑12千米,乙每小时骑11千米,乙比甲多骑了20分钟,结果乙比甲多骑了2千米。则乙总共骑了()千米。

    • A、20
    • B、22
    • C、24
    • D、25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甲饮酒后持刀砍了乙一刀,乙逃跑,甲追逐了约20米后停止,后甲将自己的手划伤。经查,乙的手臂被甲用刀背砍了一下,未形成伤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甲酒后耍威风、无事生非、寻求精神刺激,持刀砍乙,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应定性为寻衅滋事
    • B、如果甲针对的目标和对象就是乙,意图对乙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应定性为故意伤害
    • C、甲将自己的手划伤,如果甲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乙,称乙持刀将其手砍伤,意图使乙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应定性为诬告陷害
    • D、甲将自己的手划伤,如果甲在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时称乙持刀将其手砍伤,以逃避处罚,应定性为提供虚假证言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0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多少个小时完成?()

    • A、15
    • B、18
    • C、20
    • D、25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单选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脚到山顶的距离为多少米?()
    A

    2400

    B

    2610

    C

    3150

    D

    34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甲、乙两人进行自行车比赛,甲每小时骑12千米,乙每小时骑11千米,乙比甲多骑了20分钟,结果乙比甲多骑了2千米。则乙总共骑了()千米。
    A

    20

    B

    22

    C

    24

    D

    25


    正确答案: D
    解析: 设乙骑车时间为t小时,有11t-12(t-1/3)=2,解得t=2,则乙总共骑了11×2=22千米,故选B。

  • 第8题:

    单选题
    甲欲杀乙,在砍了第一刀准备举刀再砍时,看到乙惨不忍睹的样子,再加上乙的苦苦哀求,甲扔下刀而走。甲构成()。
    A

    犯罪未遂

    B

    犯罪既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甲只是因为看到乙的惨状再加上乙的哀求而放弃了杀乙的行为,属于能犯而不为、自动放弃犯罪的中止,故选C。

  • 第9题:

    单选题
    有一项工作,甲单干需要10个小时完成,乙单干需要12个小时完成。甲、乙两人同时工作5小时后,甲另有其他的事情去做,只有乙继续工作,那么完成这项工作共用了()小时。
    A

    5

    B

    6

    C

    7

    D

    8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0题:

    现由甲、乙、丙三人完成一项工程,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需要12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需要l0小时完成;如果甲、乙、丙三人合作,需要6小时才能完成,则这项工程如果全部由甲单独完成,所需小时数为(  )。

    A.15
    B.18
    C.20
    D.25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人合作需6小时完成,乙、丙两人合作需10小时完成,则甲单独
    {图}

  • 第11题: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已知两者速度之比为7 :5,若两人同向而行,甲追上乙需要3小时。若两人相向而行,则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A.0.5小时
    B.1小时
    C.1.5小时
    D.2小时

    答案:A
    解析:
    令甲、乙二人速度分别为7千米/小时和5千米/小时,则AB两地相距(7-5)×3==6(千米)。若两人相向而行,则两人将在6÷(7+5)=0.5(小时)后相遇。

  • 第12题:

    甲欲杀乙,在砍了第一刀准备举刀再砍时,看到乙惨不忍睹的样子,再加上乙的苦苦哀求,甲扔下刀而走。甲构成()。

    • A、犯罪未遂
    • B、犯罪既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甲、乙两人同地同方向出发,甲每小时走14公里,乙每小时走10公里,乙先走3小时后,甲才开始走,则甲追到乙需( )小时。

    • A、7.5
    • B、7
    • C、6.5
    • D、6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单选题
    甲欲杀乙,在砍了第一刀准备举刀再砍时,在第三人丙的奋力阻止下,甲扔下刀而走。甲构成()。
    A

    犯罪未遂

    B

    犯罪既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甲在外力的奋力阻止下停止了杀乙,是出于甲的意志以外的因素使犯罪未能得逞,属于欲犯而不能的犯罪未遂,故选A。

  • 第15题:

    问答题
    甲因为生活琐事和邻居丙发生口角纠纷后,相互打斗。甲使用暴力故意伤害丙,并致其轻伤,丙随后被送往医院。丙在医院治疗时,由于医院发生火灾,丙被烧死。在司法机关对甲的行为进行追究以前,丙的妻子乙多次找甲评理。甲极其愤怒,欲杀乙,在山崖边对乙连砍了5刀,乙重伤昏迷,甲以为乙已经死亡,遂离去。但乙在自己苏醒过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 问题: 1.甲的伤害行为与丙的死亡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5分)

    正确答案: 1.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要使行为人对危害结果负责,就必须要求行为人的实行行为与实际发生的结果之间具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本案中,被告人只实施了轻伤害行为,该行为并不能直接导致死亡结果,是医院的火灾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伤害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火灾事故的介入而中断;同时故意伤害罪是结果加重犯,在加重结果不能归属于行为人时,其不需要对加重结果负责。所以,对于丙的死亡,甲只应负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
    2.就乙的死亡而言,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甲有杀人的行为,并实施了程度较高的暴力,导致被害人陷入昏迷。本案中,犯罪发生的场所特殊,甲的实行行为较为凶残,危险性大,实行行为对死亡结果发生具有决定性,所以,甲的实行行为和乙的最终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试图杀人,并最终导致了乙的死亡,应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甲、乙同样都想置被害人于死地,甲向被害人砍了一刀,将被害人砍倒在血泊中,再准备砍第二刀的时候被过路人奋力阻止,被害人幸免于死,造成重伤。乙向被害人砍了一刀,将被害人砍倒在血泊中,再准备砍第二刀的时候,看到被害人苦苦哀求,心生怜悯而扔下凶器离去,被害人重伤,则甲的行为属于(),乙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犯罪未遂

    B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D

    犯罪预备;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A
    解析: 《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本题中,甲乙都已着手实行犯罪,故不构成犯罪预备,所以选项BD的说法错误,排除。甲未能得逞的原因是被过路人奋力阻止,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符合犯罪未遂;乙未能得逞的原因是心生怜悯而扔下凶器离去,属于自动放弃犯罪,符合犯罪中止。所以选项A的说法错误,选项C的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 第17题:

    单选题
    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0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  )小时完成。
    A

    15

    B

    18

    C

    720

    D

    25


    正确答案: A
    解析:
    设翻译总量为1,甲、乙合作的效率为1/10,乙、丙合作效率为1/12。甲、丙先合作4个小时,乙单独翻译12个小时,在此过程中,甲完成了4个小时的工作量,乙完成了12个小时的工作量,丙完成了4个小时的工作量。保持此总量不变,将乙的工作拆分为三个独立的4个小时。甲、乙先合作4个小时,乙、丙再合作4个小时,最后乙单独做4个小时,仍然可以保证工程完成。设乙的效率为x,由题意则有4×1/10+4×1/12+4x=1,得x=1/15。因此乙单独完成需要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