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 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 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 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

题目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 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 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 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相似考题

3.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艺术,列入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生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规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取材于李振道的文章《楔》)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体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更多“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 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 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 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 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 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文段先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关键性的发展看似神秘,与人们 的日常生活无关。然后阐述了这两个理论对近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最后总结“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因此作者意在说明的是科学原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与此表述一致 的是C项。

  • 第2题:

    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研究为核技术和核能开发奠定了基础,激光的发现带来了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些实例表明解决技术问题经常需要新的科学知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问题对经典物理学有何冲击?


    正确答案: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表明,以太说是错的,从而不存在最佳参考系。黑体辐射问题表明,能量分布是不连续的,从而机械决定论是不适用的。

  • 第4题:

    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说明“()”的概念是多余的,光速是不变的。


    正确答案:以太

  • 第5题: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发现光速不变。爱因斯坦在设计的理想实验里得出这样的结论:两个运动方向相反、时速为光速的火车,其相对速度仍为光速;两个以光速同向运动的物体,其相对速度亦为光速。爱因斯坦的这一想法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爱因斯坦的理论是:()

    • A、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
    • B、光速不变原理
    • C、光电效应
    • D、波粒二象性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单选题
    1900年Kelvin指出的两朵小小的乌云是什么()?
    A

    黑体辐射实验和相对论

    B

    宇宙背景辐射和光干涉实验

    C

    黑体辐射实验和光衍射实验

    D

    黑体辐射实验和光干涉实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19世纪末科学界所说的两朵“乌云”是指()
    A

    相对论

    B

    宇宙大爆炸

    C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D

    黑体辐射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个是迈克尔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

    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

    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文段先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关键性的发展看似神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关,然后阐述了这两个理论对近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最后总结“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因此作者意在说明科学原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C项正确。

  • 第10题:

    填空题
    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说明“()”的概念是多余的,光速是不变的。

    正确答案: 以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黑体辐射实验是谁做的()?
    A

    爱因斯坦

    B

    薛定谔

    C

    费米

    D

    普朗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量子力学的发展经历了量子力学、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3题:

    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提出黑洞的预言是建立在()基础上

    • A、牛顿经典力学;
    • B、量子力学;
    • C、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 D、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确答案:玻尔

  • 第15题:

    一般而言,今天的科学家按照两个基本的部分理论——()来描述宇宙。

    • A、广义相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 B、万有引力定律、广义相对论
    • C、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
    • D、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普朗克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中提出了能量子的观点
    • B、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中提出光具有粒子性
    • C、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发现光具有波动性
    • D、铝箔对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个试验支持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A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B

    黑体辐射

    C

    宇宙的加速膨胀

    D

    水星近日点进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我们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这说明()
    A

    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B

    牛顿力学体系存在对宇宙认识的误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真相

    D

    相对论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问题对经典物理学有何冲击?

    正确答案: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表明,以太说是错的,从而不存在最佳参考系。黑体辐射问题表明,能量分布是不连续的,从而机械决定论是不适用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个实验否定了以太假说?()
    A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B

    卢瑟福散射实验

    C

    黑体辐射

    D

    宇宙的加速膨胀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提出相对论宇宙模型的是()。
    A

    英国人牛顿

    B

    美国人迈克耳孙和莫雷

    C

    美籍犹太人爱因斯坦

    D

    英国人霍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量子力学的发展经历了量子力学、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四个阶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