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A.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题目
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相似考题

2.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 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B.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 C.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 D.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 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3.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由“矛盾二”的内容可以推出的结论是:A.政府更需要提高环保执行水平,注重环保效率与效果 B.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60.6% C.72.3%的公众对政府有依赖惯习 D.政府依赖惯习以政府的积极环保态度为基础

更多“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 ”相关问题
  • 第1题: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对“矛盾一”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B.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力的矛盾
    C.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社会参与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D.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办公场所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在“矛盾一”的叙述中,文章首先指出环保选择具有压倒性优势,接着以“但”做转折说明了我国公众虽然有环保意识(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但是其落实在行为层面上,环保行为的采取率却较低,特别是在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由此可知,“矛盾一”是指“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力的矛盾”。故正确答案为B。A项不符合文章内容,C、D两项过于片面。

  • 第2题:

    政府将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资金,交给公众讨论,并由公众决定,使预算编制更加公开、民主、透明──这就是“参与式预算”。此举有利于()。

    • A、公民对政府的监督
    • B、公众成为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
    • C、唤醒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 D、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杜绝腐败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包括()。

    • A、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 B、保证公众对环保活动的参与权
    • C、发展环境保护民间组织
    • D、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关于推动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必要性表述正确的有()。

    • A、推动公众参与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
    • B、推动公众参与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 C、推动公众参与是有效解决政府决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需要
    • D、推动公发展众参与是实现政府行为公共性目标的需要
    • E、推动公众参与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国内缺乏健全的法律和法规保障公众参与志愿服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单选题
    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

    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

    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

    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

    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正确,文中首先指出公众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接着分析中国公众的环保参与程度低的因,由“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可知,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缺乏渠道,或渠道不畅通。因此D项正确。

  • 第7题: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作用主要有( )。

    A.公众参与能够有效体现城市规划的基础化
    B.公众参与能够有效体现城市规划的法制化
    C.公众参与使城市规划有效应对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D.公众参与将导致城市规划的制度化
    E.公众参与可以保障城市空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答案:B,C,E
    解析: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作用主要有:①公众参与使城市规划有效应对利益主体的多元化;②公众参与能够有效体现城市规划的民主化和法制化;③公众参与将导致城市规划的社会化;④公众参与可以保障城市空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 第8题:

    政府将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资金交给公众讨论,并由公众决定,使预算编制更加公开、民主、透明——这就是“参与式预算”。“参与式预算”有利于()。

    • A、公民对政府的监督
    • B、公众成为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
    • C、唤醒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 D、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杜绝腐败

    正确答案:C

  • 第9题:

    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公众发生关系的行为,其前提有()。

    • A、政府的沟通渠道畅通
    • B、公众的参与度高
    • C、政府与公众展开了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接触
    • D、联系接触能够对公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或回应

    正确答案:C,D

  • 第10题:

    更加重视公众参与和环保自愿政策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实施更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政策,便利于公众参与、监管、维权,环评报告书、排污许可证、企业环境监测监察、“三同时”验收、环境质量等必要环境信息应全部向公众公开,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环保。

  • 第11题:

    多选题
    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包括()。
    A

    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B

    保证公众对环保活动的参与权

    C

    发展环境保护民间组织

    D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公众发生关系的行为,其前提有()。
    A

    政府的沟通渠道畅通

    B

    公众的参与度高

    C

    政府与公众展开了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接触

    D

    联系接触能够对公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或回应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