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中部烟叶烘烤干筋期的基本技术操作。”相关问题
  • 第1题:

    烘烤干筋期,需要()温度和更低的相对湿度,促进主脉干燥

    A更高

    B较低

    C更低

    D40℃


    A

  • 第2题:

    白肋烟叶面平展的烟叶多产于中部叶和近中部叶。

    A

    B



  • 第3题:

    烟叶烘烤干筋期,干球温度不得超过(),以防烤红和香气物质受损失。
    68℃

  • 第4题:

    烟叶的烘烤过程一般分为变黄期、()和干筋期。
    定色期

  • 第5题:

    在烤烟调制干筋阶段,基本任务是确保烟叶()

    • A、变色
    • B、变黄
    • C、干筋
    • D、调制安全和节能

    正确答案:C,D

  • 第6题:

    简述DT蒸烘机的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①进湿粕前20分钟开间接蒸汽阀门,排去蒸烘机各层中的冷凝水,蒸汽压力控制在0.2~0.3Mpa。
    ②在湿粕进入DT机前10分钟开动搅拌器,并蒸烘机冷凝器开始进水。然后对蒸烘机进行预热,开启下层烘缸的间接蒸汽, 用直接蒸汽预热缸体约6min。直接蒸汽控制在0.02~0.05Mpa左右。
    ③按粕的流向逆向开启蒸烘机、料封绞龙、刮板输送机,后开启上的直接蒸汽,直接蒸汽控制在0.02~0.05Mpa左右,开启湿式捕粕器的喷水阀门,即可进料。
    ④当湿粕进入蒸烘机后,要按工艺要求控制好汽相温度,一般为80~90℃。
    ⑤烘干层料层一般控制在400mm左右,出粕温度为105~110℃ 出粕水分在10%~12%以下,每班应对粕作引爆试验,打包时粕温控制在60℃以下。
    ⑥停车时必须使料走完一层关一层的蒸汽阀门,待料全部走完后,再空转15min后停蒸烘机,再关捕粕器喷水及粕了输送设备。

  • 第7题:

    如何预防烟叶底烘。


    正确答案: 合理密度;及时打顶、合理留叶、彻底除芽;及时清理土脚叶;高抬垄、深挖沟。

  • 第8题:

    不属于烟叶复烤作用的是()。

    • A、调整烟叶水分、防止霉变
    • B、杀虫灭菌、有利烟叶储存
    • C、把烟叶烤黄、烤干、烤香
    • D、排除烟叶杂气、净化香气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简述三段式烘烤工艺变黄期的基本技术操作要领。


    正确答案: 变黄期的基本技术操作装满炕后,关闭天窗、地洞,点火后以05-1℃/小时的升温速度将炕温升到34-38℃。稳烧小火,保持干球温度稳定。调整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1-4℃。
    烟叶开始被逐渐加热,失水、变黄和后熟过程开始在人为控制下加速进行。首先使烟叶适当脱水,增强水解酶类的活性,能促进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分解转化,增进和改善烟叶品质。防止底棚叶尖烤青。

  • 第10题:

    烟叶烘烤与烟叶等级质量的关()导致烟叶光泽灰暗。

    • A、定色前温度过高.排湿不畅
    • B、定色期湿球温度过低或不稳定或干筋期湿球温度过低
    • C、干筋期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过高
    • D、干筋期干球温度大幅度下降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干筋期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过高,会造成烟叶()。

    • A、烤红
    • B、挂灰
    • C、蒸片
    • D、轻度洇筋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烟叶烘烤变黄阶段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操作要求

    正确答案: (1)烟叶变黄操作技术指标:变黄阶段(35-42℃)要使烟叶既变黄,又变软。35℃/33-34℃,烟叶开始变黄,37℃-38℃/35-36℃底棚80%烟叶变8成黄。失水20%左右,叶片发软;40-42℃/36-37℃烟叶充分变黄,达到基本全黄,叶片充分塌架(先出汗,后变软),主脉发软,叶尖部主脉及侧脉发软,失水量30—40%。 稳烧小火,避免温度过高。
    (2)烟叶变黄和烤黄操作要求:确保烤房湿度,增进烟叶香气;素质好变黄慢的烟叶, 要保持较高相对温度,大胆提高变黄程度,消除青烟同时提高内在品质;素质差、水分大、变黄快的烟叶下部叶,则必须大胆排湿,防止出现硬变黄最终形成花片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烟叶发生底烘的原因是什么?
    (1)水烘:主要是由于光照不足引起的。密度过大,施氮肥过多,都会造成光照不足。
    (2)旱烘:主要由于干旱引起的。

  • 第14题:

    简述中部烟叶定色期的基本技术操作?
    中部叶定色期的基本技术操作:稳定加大烧火,逐渐开大天窗,地洞,不断加大排湿量,使烤房内温度以平均2—3小时升温1℃的速度提高到54℃—55℃,必要时在46℃~48℃延长时间,使叶脉变黄,叶片干燥。
    在50℃以前,保持湿球温度在37℃—39℃,使烟叶达到黄筋黄片小卷筒。之后,保持湿球温度在38℃—40℃。在烟叶没有达到筋黄片小卷筒之前,环境温度不得超过50℃。在干球温度稳定地保持在54℃—55℃时,主要靠延长时间确保致香物质的大量形成,以及全炕烟叶的完全定色。

  • 第15题:

    在烘烤干筋期,干球温度高(超过69°C),易导致()。

    A烤青

    B挂灰

    C烤红

    D洇筋


    C

  • 第16题:

    蒸片烟叶多发生在烘烤的()。

    A变黄后期和定色期

    B变黄初期

    C干筋期

    D定色期


    A

  • 第17题:

    白肋烟叶面平展的烟叶多产于中部叶和近中部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简述烟叶烘烤定色阶段的主要技术操作要求


    正确答案: (1)湿球温度由37℃左右逐渐升高到40℃;烧火稳中加大,防止猛升温和降温。
    (2)升温速度: 烟叶变黄快,则快升温,快排温,快定色。烟叶变黄慢,则慢升温,慢排湿,慢定色。烧火要稳,升温要准,排湿要适当及时。
    (3)排湿技术:强调主动排湿。 先调控天窗,后调控地洞。排湿前调整烧火。供热与排湿协调;烟叶变黄和干燥均衡发展;在54℃解决叶背面灰白色现象

  • 第19题:

    属于烟叶复烤作用的是()。

    • A、调整烟叶水分、防止霉变
    • B、杀虫灭菌、有利烟叶储存
    • C、把烟叶烤黄、烤干、烤香
    • D、排除烟叶杂气、净化香气

    正确答案:A,B,D

  • 第20题:

    底烘常常给烟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影响,发生底烘的烟田往往出现一些蚜传病害和叶部病害的流行,加大了底烘造成的降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损失。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简述中部烟叶烘烤干筋期的基本技术操作。


    正确答案: 中部烟叶干筋期基本技术操作:稳住火力大小,干球温度1℃/小时的升温速度,自54℃升达67-68℃。
    湿球温度很快(1-2小时)自40℃左右上升41-43℃,并保持稳定。延长时间,直至烤房中部层次仅有个别烟叶主脉3-5厘米未干时住火。

  • 第22题:

    烘烤干筋期,需要()温度和更低的相对湿度,促进主脉干燥

    • A、更高
    • B、较低
    • C、更低
    • D、40℃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潮汕工夫茶茶艺中“烘茶冲点”中的“烘茶”是()。

    • A、用沸水烫热茶壶
    • B、靠水温来烘茶
    • C、用火将茶叶烤干
    • D、茶壶放入壶盘中冲入开水

    正确答案:B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烟叶烘烤定色阶段的主要技术操作要求

    正确答案: (1)湿球温度由37℃左右逐渐升高到40℃;烧火稳中加大,防止猛升温和降温。
    (2)升温速度: 烟叶变黄快,则快升温,快排温,快定色。烟叶变黄慢,则慢升温,慢排湿,慢定色。烧火要稳,升温要准,排湿要适当及时。
    (3)排湿技术:强调主动排湿。 先调控天窗,后调控地洞。排湿前调整烧火。供热与排湿协调;烟叶变黄和干燥均衡发展;在54℃解决叶背面灰白色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