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思想 A.正确肯定了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 B.根本忽视了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C.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属于历史决定论的观点

题目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思想

A.正确肯定了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
B.根本忽视了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C.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属于历史决定论的观点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缺陷。
【正确分析】从总体上看,唯心主义历史观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用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的自我运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认为客观精神支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黑格尔是其主要代表。另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用主体的、个别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来解释社会的发展,德国的卡莱尔和中国的梁启超都属于这一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干扰分析】梁启超思想错误的关键不在于肯定英雄的历史作用,而在于夸大了历史英雄的作用,上升到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因此,AC选项错误。历史决定论是承认社会现象、历史事件具有必然性、规律性、因果制约性的哲学观点,这与梁启超的思想不符,因此D选项错误。
更多“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思想 ”相关问题
  • 第1题: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①承认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否定了实践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B

  • 第2题: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下列观点中,与黑格尔观点相近的有()。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D、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正确答案:B,D

  • 第3题: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下列观点中,与黑格尔观点相近的有()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D、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正确答案:B,D

  • 第4题:

    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下列说法与鲁迅先生观点一致的有()

    • 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 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 C、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 D、大人物心理之动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正确答案:A

  • 第5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


    正确答案: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 第6题:

    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下》)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王制》篇)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摘自《饮冰室合集》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胡适论学近著》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正确答案: 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
    ①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的。
    ②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 第7题:

    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下》)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王制》篇)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摘自《饮冰室合集》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胡适论学近著》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正确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占人口大多数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 第8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正确答案:材料1的合理性是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作用,强调一种民本主义。局限性是民本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 第9题: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①否认了社会实践的能动性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③承认了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承认了英雄人物对社会的发展的重要影响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填空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只有坚持历史()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

    正确答案: 唯物主义
    解析: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

  • 第11题:

    多选题
    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
    A

    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

    B

    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客观规律

    C

    认为英雄人物创造社会历史

    D

    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思想动机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 )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D

    上帝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A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B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C历史是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的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B

  • 第14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英雄人物和伟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并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下列选项与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吻合的是()

    • A、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C、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理,或者说,它是真理,因为它是有用的
    • D、在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在球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材料1  梁启超曾认为:“国民不可不拜英雄,此英国诗人卡黎(莱)尔之言也。卡黎尔曰:‘英雄者上帝之天使,使率其民以下于人世者也。凡一切之人,不可不跪于其前,为之解靴纽。质而论之,宇宙者崇拜英雄之祭坛耳,治乱兴废者,坛前燔祭之烃耳’。嘻,殆非过言,殆非过言。徵诸古今东西之历史,凡一国家一时代社会之污隆盛衰,惟以其有英雄与否为断,惟以其国民之知崇拜英雄与否为断。”          材料2          恩格斯:“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对比两组材料回答: 梁启超在历史观上的局限性。


    正确答案:梁启超的这一观点属于英雄史观,把英雄看作历史的主宰,否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一切唯心史观都有两个基本缺陷:第一,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但没有探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未能揭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这就是用社会意识解释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二,未能正确说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英雄史观正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一唯心史观的根本观点出发,否认物质生产的历史作用,进而否认以物质生产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把英雄的意志、思想、才智看作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 第17题:

    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

    • A、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
    • B、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客观规律
    • C、认为英雄人物创造社会历史
    • D、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思想动机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下》)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王制》篇)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摘自《饮冰室合集》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胡适论学近著》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


    正确答案: 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两者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 第19题:

    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 l)孟柯说:“民为贵,社根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 (材料 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 “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 《 饮冰室合集 》 ) (材料 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 请回答:分别指出材料 2 和材料 3 的思想倾向。


    正确答案:材料 2 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 3 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

  • 第20题:

    《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考证历史事实
    • B、把握历史规律
    • C、分析历史原因
    • D、描述历史现象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在他看来,“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见解属于(  )。
    A

    主观唯心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正确答案: B
    解析:
    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 第23题:

    单选题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①承认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否定了实践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