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理论假设 假设一: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是指判断的理由以及说 明理由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 假设二:个体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假设三: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德育目的论:从认知结构思想出发,提出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激发儿童的积极道德思 维,使他们的道德思维达到较高的阶段,以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水平I——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 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 力量本身就是价值。所谓对的就是服从权威和规则,对就能避免惩罚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 那些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并认为对的只是相对而言。儿童 知道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等概念,但往往根据市场上等量的公平交换原则来满足自己和他人 水平II——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考虑的问题,认为道 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3:好孩子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意识到与周围人际关系的重要,认为大多数人的 意见或习俗的观点是正确的,能重视别人的感情,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 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力争按此期望和要求展开思维和行动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尽自己的义务、对 权威表示尊敬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就是正确的,开始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全体社会共 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 水平III——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仅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而且开始 认识到法律、规则的人为和相对的性质,会在考虑到诸如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等方面 形成超逾法律和规则的普遍原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不再把规则、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 教条,而是认识到规则是人为的、灵活的,是一种民主的、契约性的东西 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维护 社会秩序可能的弊端,个人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的普遍价值标准判断道德行为,形成自 己的道德哲学 (4)德育方法论:在前期比较注重培养儿童个体的道德思维,其主张的德育模式主要是“新 苏格拉底德育模式”,课堂讨论法是该模式最基本的德育方法。而后期比较注重健康公民的培 养,其德育实践模式主要是“新柏拉图德育模式”,“公正团体法”是该模式具体运用过程中 最主要的方法 (5)学界对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批评 批评一:一些研究表明,有些文化背景的人根本没有阶段5和阶段6的道德发展特征,柯尔 伯格对这两个阶段的定义带有西方文化的偏见 批评二:调查显示,达到阶段5和阶段6的人中,以男性居多,而没有充分体现女性在阶段4 之后的道德发展特征 批评三: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发展具有不可逆性,然而,对美国中学毕业生的 调查显示,他们道德发展水平多数已经达到阶段4,但之后的调查发现其中不少人又回到了阶段 2,这是对发展不可逆定理的挑战,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却没有很好回答这个问题
更多“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回答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提出了3种水平和6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 第2题: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说。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科尔伯格把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为促进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他认为一个人道德判断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一个由低到高顺序发展的过程。科尔伯格曾对这“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过程模式作了详细阐明,后又作过重大修正。
    他在70年代后期将该模式概括为: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二:以个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三: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五:以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六:以普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阶段。
    他认为儿童的年龄与其道德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一般0至9岁处于第一水平,9至15岁处于第二水平,16岁后向第三水平发展,但年龄并非是决定因素。尽管发展阶段不可跳跃、发展方向不可逆转,而在发展速度上则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还有的可能长期处于某一阶段上停滞不前。科尔伯格主张用教育,特别是道德两难故事策略,促使其尽快向更高一阶段发展。

  • 第3题: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


    答案:
    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存在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两个阶段: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基础上,以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并细化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分析这三个水平的时候,可以将三个水平与皮亚杰提到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起来。在分析这六个阶段的时候,要明晰每一个阶段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

  • 第4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一)道德发展的实质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①第一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 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包括惩罚与服从阶段(第一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第二阶段)。②第二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小学高年级开始至青年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包括好孩子道德观(第三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第四阶段)两个阶段。③第三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青年末期开始)——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包括社会契约理论(第五阶段)和全面的道德原则(第六阶段)两个阶段。

  • 第5题:

    科尔伯格是()的创立者。

    • A、认知发展理论
    • B、道德发展理论
    • C、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D、人格发展理论
    • E、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简述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2、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3、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推移与道德教育4、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 第7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习俗道德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1)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
    2)世俗水平,包括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
    3)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习俗道德水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是()的创立者。
    A

    认知发展理论

    B

    道德发展理论

    C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D

    人格发展理论

    E

    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一:以服从与惩罚为取向。
    阶段二:以工具性目的为取向。
    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三:以“好孩子”为取向。
    阶段四: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五:以社会观念为取向。
    阶段六:以价值观念为取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要分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方法——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要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
    提出和倡导这一方法,是科尔伯格早期以道德认知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并特别重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他看来,“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作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

  • 第14题:

    论述皮噩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自律期:大约8、9岁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但这时期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以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水平: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他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 第15题:

    评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前道德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有很模糊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8~9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自律期: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8、9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当然这个时期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的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 第16题:

    道德认知理论的先驱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华生

    D杜威


    B

  • 第17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一:以服从与惩罚为取向。
    阶段二:以工具性目的为取向。
    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三:以“好孩子”为取向。
    阶段四: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五:以社会观念为取向。
    阶段六:以价值观念为取向

  • 第19题:

    概述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要点。


    正确答案:(1)皮亚杰的两个阶段理论
    皮亚杰用讲故事的临床访谈法对5~13岁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研究,他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①他律道德,大约出现在5~8岁,以学前儿童居多数。这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服从权威就是对的。他们对行为对错的判断只看重行为后果(打破杯子多就是更坏),不考虑行为意向,因而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②自律道德,约始于9岁以后,约在小学中年级。这一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后果之外,还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因而称为道德相对主义。
    (2)科尔伯格的三阶段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把道德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4~10岁)
    阶段1:惩罚定向。强调对权力的服从,行为无所谓好坏,由可能受到的惩罚来评价。
    阶段2:寻求快乐定向。行为是否正确由一个人自身的需要决定。对他人需要的关心一般是出于互惠的目的,而不是出于忠诚、感激或公正。
    ②习俗水平(10~13岁)
    阶段3:好孩子定向。强调“好的表现”,好的行为是使群体中的其他人感到愉快,或者是能受到表扬的行为。
    阶段4:权威定向。强调遵守法律、执行命令、服从权威、履行职责以及符合社会规范。
    ③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规范是可以质疑的,是为了群体利益和民主而存在的。对法律和规范的支持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和相互的协定。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以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指导行为,这些准则有着综合性、全面性和普遍性。公正、尊严和平等被赋予很高的价值。

  • 第20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 第21题:

    判断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三个级别的内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