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操作定义的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信号量的定义和作用。P,V操作原语是如何定义的?


    正确答案: 信号量一般是由两个成员组成的数据结构,其中一个成员是整型变量,表示该信号量的值,它与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有关;另一个是指向PCB的指针。当多个进程都等待同一信号量时,它们就排成一个队列,由信号量的指针项指出该队列的队首。
    信号量通常可以简单反映出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它与P、V操作原语一起使用可实现进程的同步和互斥。P,V操作原语有如下定义。
    P(S)顺序执行下述两个动作:
    ⑴信号量的值减1,即S=S-1;
    ⑵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执行。
    如果S<0,则把该进程的状态置为阻塞态,把相应的PCB连入该信号量队列的末尾,并放弃处理机,进行等待(直到其他进程在S上执行V操作,把它释放出来为止)。
    V(S)顺序执行下述两个动作:
    ⑴S值加1,即S=S+1;
    ⑵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运行;
    如果S<=0,则释放信号量队列上的第一个PCB所对应的进程(把阻塞态改为就绪态),执行V操作的进程继续运行。

  • 第2题:

    操作定义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有助于假设的检验。
    3、有利于提高教育心理研究标准的统一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与可重复验证性。

  • 第3题:

    简述缩复的定义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每当宫缩时,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虽又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此现象称缩复作用。缩复作用随产程进展使宫腔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不断下降及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 第4题:

    简述操作系统的定义。


    正确答案: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信度的理论定义及操作定义。

    正确答案: 信度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如果一个测验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几次测量的分数也大体相同,便说明此测验的性能稳定;反之,几次测量的分数相差悬殊,便说明此测验的性能不稳定,信度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信号量的定义和作用。P,V操作原语是如何定义的?

    正确答案: 信号量一般是由两个成员组成的数据结构,其中一个成员是整型变量,表示该信号量的值,它与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有关;另一个是指向PCB的指针。当多个进程都等待同一信号量时,它们就排成一个队列,由信号量的指针项指出该队列的队首。
    信号量通常可以简单反映出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它与P、V操作原语一起使用可实现进程的同步和互斥。P,V操作原语有如下定义。
    P(S)顺序执行下述两个动作:
    ⑴信号量的值减1,即S=S-1;
    ⑵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执行。
    如果S<0,则把该进程的状态置为阻塞态,把相应的PCB连入该信号量队列的末尾,并放弃处理机,进行等待(直到其他进程在S上执行V操作,把它释放出来为止)。
    V(S)顺序执行下述两个动作:
    ⑴S值加1,即S=S+1;
    ⑵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运行;
    如果S<=0,则释放信号量队列上的第一个PCB所对应的进程(把阻塞态改为就绪态),执行V操作的进程继续运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效度的理论定义和操作定义。

    正确答案: 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效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一个测验若无效度,则无论其具有其他任何优点,一律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操作风险定义。

    正确答案: 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包含了法律风险,但是不包含策略性风险和声誉风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简述DTD的定义及作用。


    正确答案:DTD是Document Type Definition(文档类型定义)的缩写。XML文档是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它可以由DTD来定义文档元素结构(如文档中的元素、属性等)。DTD指定XML文档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则,从而确保XML文档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 第10题:

    简述操作定义的意义和作用。


    正确答案: 1、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有助于假设的检验。
    3、有利于提高教育心理研究标准的统一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与可重复验证性。

  • 第11题:

    简述IMA定义和作用。


    正确答案: IMA是对低速链路的一种复用方式,也就是在发送端把一条传输链路上的ATM信元流反向复用到多条传输链路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把多条传输链路上过来的信元流重新会聚成一条的信元流。
    IMA作用:
    克服低速链路的带宽限制,扩大了使用范围:比如一条E1的速率是2.048M/s。如果用一条E1来承载PVC,扣除开销,最大可配置的PVC带宽不超过2M/s帧。如果我们把10条E1复用在一个IMA组上,那么最大能配置的PVC带宽就可以达到20M/s。类似于“一根筷子和十根筷子”的道理。
    增加了可靠性:比如把多条E1复用在一个IMA组,其中某几条E1(不是全部)有故障,对IMA组承载的PVC几乎没有影响(PVC的可用带宽可能会降低)。如果不复用,直接用E1链路来承载PVC,那么只要E1有故障,E1上承载的PVC链路全部完蛋。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操作系统的定义。

    正确答案: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简述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正确答案:
    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如下:
    (1)设计操作定义的原则
    科学地设计操作定义,必须遵循对称性原则和独特性原则。对称性原则指操作定义必须与其抽象定义相对称,不能过宽或过窄;独特性原则是指操作定义必须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独特特征。
    (2)设计操作定义的方法
    设计操作定义常见的方法有:①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即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给变量或指标下定义的一种方法,如“饥饿”可定义为剥夺进食24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②动态特征描述法,即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的一种方法,如“聪明”可定义为善于解决问题、运算灵活、记忆快速;③静态特征描述法,即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的一种方法,如“聪明”可定义为知识渊博、词汇丰富、运算技能熟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动态特征描述法、静态特征描述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操作定义的意义和作用。

    正确答案: 1、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有助于假设的检验。
    3、有利于提高教育心理研究标准的统一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与可重复验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操作定义的原则。

    正确答案: 设计操作定义的两条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特性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