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于被同学揭发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如试图对李进行教育,教师应从哪方面人手?(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题目
李由于被同学揭发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如试图对李进行教育,教师应从哪方面人手?(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相似考题

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女,26岁,已婚,中学教师。案例介绍:李某表情惊慌,服饰不整,由其父母带来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谈话。心理咨询师: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李某:我,最……最近很害怕,心里不踏实,我们教研组组长换人了,我害怕原来的组长迫害我,我觉得她怀疑是我在背后搞鬼让她下台的;我害怕新组长整我,因为我和新组长有矛盾,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换组长,我从不问这些事……心理咨询师:那你怎么觉得组长要害你呢?李某:她们两个人下了课就坐在一起嘀咕,有一次我去组长办公室,她们俩看我进来立刻不说话了,肯定是在说我坏话,商量怎么害我,怕我听见。心理咨询师:如果她们在说别的事情,实际上与你无关呢?李某:不可能,我连上课时都听到她们俩议论我。她们还派同学监视我,呼啦啦一群人,我坐公交车她们也坐,我骑自行车她们也骑,有时我实在害怕就让我爸爸开车来接我,照样有同学让其父母开车尾随我,现在我都无法讲课了,上课我说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故意要看我的笑话,她们为什么都要和我作对呢?我头都要炸了,总是有声音和我对话,让我“滚蛋,滚蛋”。心理咨询师:建议你去精神专科做做检查,那样对你有好处。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得精神病,我没病。李某认为别人讲自己的坏话,想害她属于()。多选 A:关系妄想B:被害妄想C:夸大妄想D:自罪妄想

更多“李由于被同学揭发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如试图对李进行教育,教师应从哪方面人手?(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 第2题:

     初一(2)班体育课中练习前滚翻,李同学每次练习时总是偏向一侧,体育委员对他说:“你两手臂要用力一致。”李同学按要求练习了几遍,但还是朝一侧偏,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嘲笑。李同学找到体育老师问:“张老师,我做前滚翻时为什么总朝一侧偏呢?应该怎么办?”张老 师说:“你做一遍我看看。”张老师看后说:“你在两手臂用力均匀的同时,一定要把头放正。然后在张老师的保护与帮助下李同学又做了一遍,身体不再偏了。李同学非常高兴。
    指出张老师可能采用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答案:
    解析:
    张老师单跪于李同学的前侧方,前滚时一手托其颈部,随后换托其背,另一手托其大腿后部。

  • 第3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妒嫉,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说“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表明其可能存在()单选

    A. 思维奔逸
    B. 强制性思维
    C. 思维云集
    D. 思维被洞悉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思维障碍
    内心揭露感又称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

  • 第4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妒嫉,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提示其可能存在()。单选

    A. 嫉妒妄想
    B. 关系妄想
    C. 钟情妄想
    D. 被害妄想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思维障碍
    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这是把与其无关的事情,行为和其无关,是关系妄想。

  • 第5题:

    一般资料:李某,女性,16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李某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陪伴同学说,李某刚入学时成绩较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发现她有时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人吵闹,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家人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就让她休学了。后来回校,发现她和别人吵架更多了,老师建议她做心理咨询。李某很不情愿,这次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同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
    李某: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侮辱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李某: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李某: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单选:对李某,首选的心理测验是()。查看材料

    A.MMPI
    B.SDS
    C.SAS
    D.16PF

    答案:A
    解析:
    通过案例可以知道李某是精神病性问题,精神障碍诊断首选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做前399题即可。因此本题选A。

  • 第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表明其可能存在()。单选
    A:思维奔逸
    B:强制性思维
    C:思维云集
    D:思维被洞悉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7题: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们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张雨轩大声地喊我:“老师,我向李浩然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任凭张雨轩怎么说,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着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我上前,问张雨轩:“你的油画棒呢?”她说昨天带回家忘记带来了,我又问李浩然小朋友:“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还给你,好不好?”李浩然不看我,低着头说:“我爷爷说我的油画棒不给别人用!”我当时头就有点懵,耐心地坐在他旁边和他好好地说:“爷爷这样说是希望你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没有带油画棒来画画,你是不是也希望她能借给你用一用呢?老师也记得你上次还借用过别的小朋友的水彩笔呢!有好的东西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张雨轩在旁边急着说:“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师对不对?”他这才不情愿地把油画棒借给张雨轩用,而且不准她自己从盒里拿油画棒,张雨轩用完后,很有礼貌地对着李浩然说谢谢。
    [问题1][简答题]
    分析以上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性格特点的成因,谈谈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答案:
    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的社会态度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中。”在幼儿园阶段,帮助幼儿提高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上述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是个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孩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被溺爱的独生子女,在家庭这个,小集体中是“掌中宝”,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形成一种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养成“独占”“独享”的习惯,待到要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他很自然地表现出家里养成的行为习惯,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体现出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其次,老一辈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忽视对幼儿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培养,甚至误导幼儿这方面能力的正常发展。
      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1)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隐藏了很多“舍作与分享”的教育契机,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些教育契机,使主题活动与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紧密结合。
      (2)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比如组织幼儿为灾区同胞献爱心活动。
      (3)结合社区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与人交往的范围较狭窄。因此,幼儿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与同伴之外的人群建立合作关系,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
      (4)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意识。合作与分享意识的培养和家长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利用节假日组织家长孩子一起进行活动,能够增加家长老师孩子之间的感情,分享成功的喜悦。

  • 第8题:

    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 )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答案: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小林明知偷拿水果不对却仍这么做,说明他缺乏道德意志。

  • 第9题:

    一般资料:李某,女性,17岁,高二学生。 案例介绍:李某表情惊慌,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介绍心理咨询后)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李某:我,我想上学,最……最近特别害怕。 心理咨询师:你能跟我说说因为什么你很害怕吗? 李某:我不敢说! 心理咨询师:别怕!你说的话我会为你保密的。 李某:我们班有几个男生喜欢我,别的女生就嫉妒,他们想害我,所以我很害怕!您千万别说是我说的。 心理咨询师:哦,你觉得班里的几个男生喜欢你,女生嫉妒你,所以她们想害你。你跟我说说,你怎么知道男生喜欢你,女生要害你呢? 李某:从这学期开学吧,我们班里有几个男生就经常问我一些问题,我知道,他们问问题是假,喜欢我是真。有一个男生跟我说多了,还脸红呢! 班里无论男生、女生见了我都嘀嘀咕咕的,有一天我去早了,明明听到教室里有同学说话,可我一进去,她们马上就不说了,表情很尴尬,她们肯定是在说我坏话,商量怎么害我,怕我听见。 心理咨询师:如果她们在说别的事情,不想让你知道,实际上确实也与你无关呢? 李某:不可能,我上学时经常听到她们议论我。她们还排班监视我,有时A跟着,有时B跟着,我坐公交车她们也坐,我骑自行车她们也骑。我让我爸爸开车来接我,照样有同学也坐家长的车尾随我。现在我都无法上学了,就是在家里也经常听到我的同学在楼下说我“不要脸,勾搭男生”。 心理咨询师:我是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我可能解决不了,建议你去精神专科医院,好吗? 李某:我好好的!您干吗让我上精神病医院啊? 李某对男同学问问题的解释,很可能是()。

    • A、客观存在的事实
    • B、出现了嫉妒妄想
    • C、目前无法判断性质
    • D、出现了钟情妄想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2013山东滨州)王小二偷拿同学的文具盒,被同学发现后告诉了老师,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王小二,你这是第几次拿别人的东西了?”王小二低着头回答:“第九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下列哪方面入手对王小二进行教育?()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张雨轩大声喊:“老师,我向李浩然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任凭张雨轩怎么说,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着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我上前,问张雨轩:“你的油画棒呢?”她说昨天带回家忘记带来了,我又问李浩然:“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还给你,好不好?”李浩然不看我,低着头说:“我爷爷说我的油画棒不给别人用!”于是我地坐在他旁边耐心地跟他说:“爷爷这样说是希望你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没有带油画棒,你是不是也希望她能借给你用一用呢?老师也记得你上次还借用过别的小朋友的水彩笔呢!有好的东西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张雨轩在旁边急着说:“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师,对不对?”李浩然这才不情愿地把油画棒借给张雨轩用,而且不准她自己从盆里拿油画棒,张雨轩用完后,很有礼貌地对李浩然说谢谢。问题:分析李浩然性格特点的成因,谈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李明同学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对李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李明同学缺乏道德意志,不能很好地克服困难,应培养其道德意志。

  • 第14题:

    初一(2)班体育课中练习前滚翻,李同学每次练习时总是偏向一侧,体育委员对他说:“你两手臂要用力一致。”李同学按要求练习了几遍,但还是朝一侧偏,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嘲笑。李同学找到体育老师问:“张老师,我做前滚翻时为什么总朝一侧偏呢?应该怎么办?”张老 师说:“你做一遍我看看。”张老师看后说:“你在两手臂用力均匀的同时,一定要把头放正。然后在张老师的保护与帮助下李同学又做了一遍,身体不再偏了。李同学非常高兴。
    试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头不正时会出现滚翻偏向一侧”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
    解析:
      李同学头不正时会出现身体偏向一侧的主要原因是翻正反射的原理,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射。翻正发射比状态反射复杂,有赖于脑的协调。李同学的翻正反射主要是由于头部位置不正,视觉感受器与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传人冲动反射性地引起头部位置率翻正,由于头部翻正引起颈部扭曲,刺激颈部肌肉与关节中的本体感受器,继而导致躯翻转,案例中李同学的头部翻转偏离导致整体躯干发牛.偏离,因此会导致身体向一侧偏转。

  • 第15题:

    一般资料:李某,女性,16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李某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陪伴同学说,李某刚入学时成绩较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发现她有时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人吵闹,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家人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就让她休学了。后来回校,发现她和别人吵架更多了,老师建议她做心理咨询。李某很不情愿,这次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同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
    李某: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侮辱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李某: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李某: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单选:李某最突出的症状是出现了()。查看材料

    A.妄想
    B.错觉
    C.幻觉
    D.焦虑

    答案:A
    解析:
    李某认为同学吐痰是在侮辱她,她把与其无关的事件认为与自己有关,且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还坚信不疑,这可能是关系妄想。因此本题选A。

  • 第1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结束会谈后,不宜将初步诊断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多选
    A:同学
    B:家属
    C:邻居
    D:老师

    答案:A,C,D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1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提示其可能存在()。单选
    A:嫉妒妄想
    B:关系妄想
    C:钟情妄想
    D:被害妄想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18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妒嫉,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结束会谈后,不宜将初步诊断结果透露给李某()。多选

    A. 同学
    B. 家属
    C. 邻居
    D. 本人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将李某精神分裂症的初步诊断告知家属,以便其能更好地监护患者。不能告知邻居、同事,要为患者保密,否则会造成邻居和同事之间歧视患者。告知其本人意义也不大,因为其以无自知力,不会相信。

  • 第19题:

    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答案:C
    解析:
    小林知道自己不应该拿别人的苹果,但忍不住去拿,说明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是意志品质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故选C。

  • 第20题:

    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明进行教育。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初一(2)班学生李小刚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各科考试很少及格。一次期中数学考试,他一道题也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情难到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棵真心再见吧零分”。 数学老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字迹潦草的“答卷”后,非常生气地把李小刚叫到办公室,交给了新任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小刚,而是耐心地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 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 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 再见吧,零分! 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 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惊诧。梁老师接着说:“诗贵形象,你这首诗很形象。诗言情,诗言志,从这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个不甘心与零分为伍的人。” “这是诗?我也能写诗?” 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会如此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激动。 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端正了学习态扇。 两年后,李小刚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梁老师成功地运用了哪一德育原则?结合材料,阐述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梁老师成功地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2)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要在德育工作中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材料中梁老师对待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写的“诗”,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从中看到了学生不甘于落后的精神,体现梁老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其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梁老师通过改写学生的“诗”,利用学生的“诗”鼓励了学生,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自己积极的精神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好的成绩。
    最后,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梁老师对小刚的德育工作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对他“诗”的评价进而促使小刚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自我肯定,并在这种认识下坚定了学习信念。

  • 第22题:

    单选题
    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明进行教育。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  )
    A

    道德认识教育

    B

    道德情感教育

    C

    道德意志教育

    D

    道德行为教育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