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中庸》对古代教育理论的另一贡 献,在于它对学习过程的阐述。《中庸》中的“博 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习 过程具体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先后相续 的步骤。这一表述概括了知识获得过程的基本环节和顺序,是对先秦儒家学习过程思想——学、思、行的发挥和完整表述。 如果将《中庸》的五步骤与《大学》的“八条 目”作一比较,那么可以看出:学、问、思、辨、行着 重于阐述求知意义上的学习过程,列举了知识获 得过程中一些基本的学习环节,比较局限;而“八 条目”则着重说明为学、为人、处身、立命的完整 过程,内涵更为丰富,过程更为漫长,要求更高。 但二者也有共同点,即都把学习过程视为学习、 思索和行动诸环节前后相续、缺一不可的完整过 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学习思想的基本特征。 学、问、思、辨、行被后世学者引为求知的一 般方法和途径,朱熹曾称之为“为学之序",列为 《白鹿洞书院揭示》的重要规定,因此产生了很大 影响。《中庸》还特别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学 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倡"人一能之,己百之;人 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 强”。
更多“《中庸》是如何阐述学习过程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论述经验学习模型,着重阐述行为技术是如何从观测和实践中发展而来的。


    正确答案:通过经验学习模型,全面的学习包括四点因素:积极参与新的实践(具体实践);对这种实践的检验(边观察边思考);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将结论整合为可行的理论(抽象概念);将这种理论应用到新的形势中(积极的实验)。根据这种方式,当学生们有机会将看到的、想到的以及正在做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就能最大限度地学习技能。

  • 第2题:

    ()里阐述了“在宇宙大化的过程中,人是一个观察者,一个欣赏者”。

    • A、《论语》
    • B、《中庸》
    • C、《韩非子》
    • D、《孟子》

    正确答案:B

  • 第3题:

    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正确答案: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存储库,而是一个动态、活跃的系统,从事着信息的接收、存储、组织、改变和恢复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其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 第4题:

    《中庸》关于学习的五步骤是()、()、()、()、()。


    正确答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第5题:

    鸟类是如何实现双重呼吸的?阐述其呼吸过程。


    正确答案:鸟类的支气管式的肺与呼气、吸气两组气囊相连。
    第一次吸气时,大部分新鲜气体(气团1)经过中支气管进入后气囊;少部分气体经中支气管、次级支气管进入三级支气管(肺)。
    第一次呼气时,后气囊中的气团1经次级支气管进入三级支气管(肺)。
    第二次吸气时,三级支气管(肺)中的气团1进入前气囊,第二次呼气时,气团1经中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排出。
    每次呼吸运动都有两团气体参与,每次呼气、吸气都有气体交换,一团气体经过两次呼吸运动排出体外。

  • 第6题:

    《中庸》提出的学习的过程为()

    • A、博学之
    • B、审问之
    • C、慎思之
    • D、明辨之
    • E、笃行之

    正确答案:A,B,C,D,E

  • 第7题:

    你是如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正确答案:自主:即主动学习。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
    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①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③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是指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探究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 第8题:

    判断题
    《中庸》中将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中庸》提出的学习的过程为()
    A

    博学之

    B

    审问之

    C

    慎思之

    D

    明辨之

    E

    笃行之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阐述,()是错误的。
    A

    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

    B

    学习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

    C

    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D

    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你是如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正确答案: 自主:即主动学习。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
    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①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③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是指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探究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里阐述了“在宇宙大化的过程中,人是一个观察者,一个欣赏者”。
    A

    《论语》

    B

    《中庸》

    C

    《韩非子》

    D

    《孟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庸》中将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请阐述如何审核一个组织的沟通过程。


    正确答案: (1)内部沟通的内容
    (2)外部沟通的对象
    (3)沟通信息的处理
    (4)沟通人员的职责
    (5)沟通对体系更新的影响

  • 第15题:

    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的?


    正确答案: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
    一、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以学习者的生理发展为物质前提;而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
    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和保持的关键因素。
    三、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因为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极为重要。
    四、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特别是其中的认知风格)对学习有深入影响。
    五、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六、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物质环境(设备设施等)、及非物质环境(校风、学习气氛、文化氛围等)对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第16题:

    以下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阐述,()是错误的。

    • A、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
    • B、学习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
    • C、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 D、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请阐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


    正确答案:(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强化和动机过程

  • 第18题:

    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A、《学记》
    • B、《论语》
    • C、《大学》
    • D、《中庸》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鸟类是如何实现双重呼吸的?阐述其呼吸过程。

    正确答案: 鸟类的支气管式的肺与呼气、吸气两组气囊相连。
    第一次吸气时,大部分新鲜气体(气团1)经过中支气管进入后气囊;少部分气体经中支气管、次级支气管进入三级支气管(肺)。
    第一次呼气时,后气囊中的气团1经次级支气管进入三级支气管(肺)。
    第二次吸气时,三级支气管(肺)中的气团1进入前气囊,第二次呼气时,气团1经中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排出。
    每次呼吸运动都有两团气体参与,每次呼气、吸气都有气体交换,一团气体经过两次呼吸运动排出体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请阐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

    正确答案: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强化和动机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正确答案: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存储库,而是一个动态、活跃的系统,从事着信息的接收、存储、组织、改变和恢复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其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论述经验学习模型,着重阐述行为技术是如何从观测和实践中发展而来的。

    正确答案: 通过经验学习模型,全面的学习包括四点因素:积极参与新的实践(具体实践);对这种实践的检验(边观察边思考);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将结论整合为可行的理论(抽象概念);将这种理论应用到新的形势中(积极的实验)。根据这种方式,当学生们有机会将看到的、想到的以及正在做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就能最大限度地学习技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简要阐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被迫的服从也称顺从,即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相一致,而在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是试图与榜样一致。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主体虽然对道德行为规范本身仍缺乏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但由于对榜样的仰慕,在行为上就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的愿望越强烈,对榜样的模仿就越主动,在困难面前就越能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榜样的特点、榜样行为的性质、示范的方式等都影响着认同。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由于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当个人按自己内化了的价值行动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而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