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试论民法的性质。”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论女真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1115年元旦,阿骨打称皇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府(黑龙江省阿城县南面)。阿骨打就是金太祖。阿骨打称帝以后,扩充和整顿了金朝的军队,推行了猛安谋克制度。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加以发展。他提出“女真、渤海本同一家”的口号,争取东北地区各部族的归附。对归附部族的首领,一律给以猛安或谋克的称号,对其部众则和女真本*部族战士一样进行军事编制,规定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由于实行了“壮者皆兵”即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即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称为猛安谋克户)。在其管辖之下的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应征出战。这样,不仅能节约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有较强的战斗力。

  • 第2题:

    试论述文学的双重性质?


    正确答案: 该题是个重点题,重在考察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分清并分别阐明文学的一般性质即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特殊性质即审美性的特征。特别是这两种性质的矛盾统一的关系。

  • 第3题:

    试论法国民法典的规定,渊源,特点和意义。


    正确答案: (一)规定:《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制定,又称《拿破仑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巩固大革命的胜利成果的产物。资产阶级在1789年《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和一系列革命法律、决议、命令中确立了民事权力平等、契约和贸易自由、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等根本原则。于1870年最后正式称为《法国民法典》。
    (二)其渊源主要是:
    1.革命初期的各种民事立法和法制原则。
    2.革命前的王室法令。
    3.习惯法。
    4.罗马法。
    5.前巴黎高等法院的判决和教会法。
    6.自然法学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三)特点:
    1.是一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民主法典;
    2.贯彻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3.保留了旧制度的若干残余;
    4.法典注重实际效果,缺乏理论概括;
    5.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
    (四)意义: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部民法典。实在大革命宣告结束,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的背景下制定的,它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肯定和维护了资产阶级的财产关系,用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和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的巨大影响在于,由于法国对外征服和殖民扩张,使得其民法典影响的扩大,最终形成资产阶级一大法系-大陆法系。

  • 第4题:

    问答题
    试论经济法与行政法、民法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1)经济法与行政法联系: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有许多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性质;经济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必要时也采用行政手段。
    (2)经济法与行政法区别有:
    1)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关系.
    2)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的联结状态也丁同于行政法律关系,虽有上下层次之分,但彼此却都互力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3)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都是追求一定的经济目的,即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说,应服从的是经济规律;行政活动追求的是工作效率,它首先应服从的是长官意志.
    4)经济法也运用行政手段,但它具有辅助的性质,而且一般应与经济手段等结合运用;行政法则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它主要以命令与服从的方式实施.
    (3)经济法与民法联系:最为密切,两者都调整经济关系。经济法和民法经常需要交错、配合调整。
    (4)经济法与民法区别有:(1)调整范围不同。(2)主体构成不同。(3)主旨思想不同。(4)调整手段不完全相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试论“文协”的性质及历史功绩。

    正确答案: 成立最早的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功绩:
    1、在抗日的前提下空前地团结作家,建立全国作家通讯网,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分会,调动了一切主张抗日的作家。2、出版机关刊物《抗战文艺》(共十卷七十一期),推动了抗日文艺活动。
    3、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号召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现实斗争,为抗战服务。
    4、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抗战文艺工作团”等。
    5、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以戏剧、诗歌、报告文学的成绩最为显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试论述民法的平等原则。

    正确答案: ①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地位平等,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彼此之间互不隶属。
    ②平等原则是民法的最基本原则,是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③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同民事主体参加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贯彻平等协商原则,任何人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民事主体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论《德国民法典》的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论教学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正确答案: ①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②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③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广告的性质与功能。

    正确答案: (1)广告的本质属性或者说主导属性是商业信息的传播。广告是应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即使发展到现代,广告也主要是为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服务的。它主要属于商业的范畴,社会经济的范畴。 
    (2)广告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社会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广告是企业营销中必需的、最常采用的、最为节省的、最重要的一种营销推广手段,广告的商业信息传播可以激发人们潜在的消费欲求,从而促进社会消费的增长,广告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是社会经济发展强有力的驱动力与润滑剂。
    (3)广告的基本功能之二是社会文化传播功能。非商业广告不具有经济的功能,而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尤其是公益广告,直接参与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塑造,这些都是广告社会文化功能的直接体现。即使是商业广告,在传达商业信息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某种社会文化观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试论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功能。


    答案:
    解析:
    (1)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是民法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表达了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高度抽象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2)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包括: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民事主体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解释民事法律法规和填补法律漏洞的依据。 (要求对上述j种功能作具体阐释,否则酌情扣分;如以某一具体民法基本原则为例论述的,酌情给分。)

  • 第11题:

    试论述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渊源、特点及其发展。


    正确答案: (1)法国民法典虽然是一部开创性的的法典,但并未割裂其历史连续性,民法典是在吸收采纳了习惯法、罗马法、教会法、前巴黎高等法院的判决、革命前的王室法令和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事立法等多种复杂的渊源的基础上形成的。
    (2)民法典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第一、是一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民法典;
    第二、贯彻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法典保留了旧制度的若干残余;
    第四、法典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第五、民法典用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立法注重实际应用。
    (3)民法典自颁布之后,在最初70多年修订极少,但在19世纪下半叶,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民法的变化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
    第一、物权的主体和客体增多;
    第二、对所有权的限制明显加强;
    第三、契约自由受到限制和干预;
    第四、过失责任原则与无过失责任原则并用;
    第五、父权和夫权被极大的削弱,原来有关人格和身份不平等的规定绝大多数都已被修改。

  • 第12题:

    试论述民法的平等原则。


    正确答案: ①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地位平等,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彼此之间互不隶属。
    ②平等原则是民法的最基本原则,是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③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同民事主体参加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贯彻平等协商原则,任何人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民事主体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 第13题:

    问答题
    试论述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性质和职能

    正确答案: (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构。
    (2)自我管理是指农村社区村民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
    (3)自我教育就是通过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使村民受到各种教育。
    (4)自我服务是指村民群众组织起来,自己开展为自己的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活动。
    (5)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6)管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7)协助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行政社会管理工作。
    (8)调解民间纠纷。
    (9)维护社会治安。
    (10)向人民政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及建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试论述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渊源、特点及其发展。

    正确答案: (1)法国民法典虽然是一部开创性的的法典,但并未割裂其历史连续性,民法典是在吸收采纳了习惯法、罗马法、教会法、前巴黎高等法院的判决、革命前的王室法令和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事立法等多种复杂的渊源的基础上形成的。
    (2)民法典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第一、是一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民法典;第二、贯彻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法典保留了旧制度的若干残余;第四、法典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第五、民法典用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立法注重实际应用。
    (3)民法典自颁布之后,在最初70多年修订极少,但在19世纪下半叶,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民法的变化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物权的主体和客体增多;第二、对所有权的限制明显加强;第三、契约自由受到限制和干预;第四、过失责任原则与无过失责任原则并用;第五、父权和夫权被极大的削弱,原来有关人格和身份不平等的规定绝大多数都已被修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试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民法的关系

    正确答案: 关系:
    ⑴在专门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出现之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依靠民事侵权救济机制加以解决
    ⑵民法中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如人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试论述文学的双重性质?

    正确答案: 该题是个重点题,重在考察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分清并分别阐明文学的一般性质即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特殊性质即审美性的特征。特别是这两种性质的矛盾统一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试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正确答案: 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属性绝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正是由于具有自身特有的审美风貌,文学才能巧妙地体现出社会属性。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文学愈是审美的,便往往愈能寄寓社会意图;反之,文学愈具有社会性,便往往愈注意突出审美属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