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高潮、四种模式。

题目
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高潮、四种模式。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高潮、四种模式。”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四种社会保障模式.


    正确答案: (1)福利国家型(瑞典)
    (2)社会保险型(德国)
    (3)国家保险型(前苏联)
    (4)个人储蓄型(新加坡和智利)

  • 第2题:

    简述世界和平运动三次高潮出现的背景、表现。


    正确答案: 第一次: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第二次: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由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发动越南战争开始。
    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特点是阶层多,时间长,规模大。
    第三次: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导弹以对抗苏联。
    1983年,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

  • 第3题:

    简述三次新闻改革。


    正确答案: 第一次,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提出党报“四性”: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第三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新闻改革。

  • 第4题:

    第三次建交高潮


    正确答案: 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改变了对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认为他们象第三世界一样,是美苏超级大国竞争的牺牲品,是能够与之进行对话,联合的潜在伙伴。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到需要借重对方,抗衡苏联、互相支持,加强经济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努力。为此,中国先后与西欧除梵蒂冈、摩纳哥、安道尔、列支敦士登外的20个国家,以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了第三次建交高潮。(重点在同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 第5题:

    简述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


    正确答案: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领域的术语。野中郁次郎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称为knowledgeconversion,即知识转化。他提出,知识的转化要通过“Socialization(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Externalization(外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Combination(连接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Internalization(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四个过程来完成,简称SECI。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世界和平运动三次高潮出现的背景、表现。

    正确答案: 第一次: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第二次: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由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发动越南战争开始。
    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特点是阶层多,时间长,规模大。
    第三次: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导弹以对抗苏联。
    1983年,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

    正确答案: 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即市,墟,集,会。古人把贸易地场所称为“市”。墟。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集。我国人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斯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评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正确答案:
    (1)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初,在苏南冲突的大背景下,南斯拉夫开风气之先,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率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自1950年起开始自治社会主义的建设。苏联自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也开始了改革的探索。以1965年苏联实行新经济体制为标志,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1968年,匈牙利推行新经济管理体制,民主德国1964年开始实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新经济体制”也于同年达到高潮,捷克斯洛伐克则出现了著名的“布拉格之春”。这一时期,南斯拉夫把“工人自治”推进到了“社会自治”阶段,罗马尼亚也于1965年开始加入到了改革的行列,保加利亚从1971年开始推行新经济体制,随后波兰也开始实行新体制战略。70年代以后,虽然一些国家仍没有停止探索,但总体而言,改革的势头再次受到扼制。
    ②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重新开启了苏联改革的闸门。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改革相继复兴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这一时期,除极个别的例外,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加入了改革的行列。1988年以后,东欧国家的政局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相互作用和巨大冲击下,开始发生急剧变化。与剧变相伴随的改革也开始失去其原本的含义,体制改革演变成了制度转轨。
    (2)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成就与历史局限性
    ①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成就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缓和了所在国的矛盾;
    b.改革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神话,使人们认识到了改革旧体制的必要性;
    c.改革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d.改革促进了各社会主义国家对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e.改革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论的探索,而理论探索反过来又推动着改革实践的深化。
    ②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局限
    a.改革在启动之初普遍准备不足;
    b.尽管各个国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大多数国家的改革普遍存在着不深入、不彻底的毛病;
    c.改革不全面、不配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其他改革的相互配合以及经济体制内部各项改革的不配套,政治体制以及其他改革也是如此;
    d.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明显不足,没能与改革的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三次新闻改革。

    正确答案: 第一次,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提出党报“四性”: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第三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新闻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正确答案: (1)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长城三次修筑高潮时间、起止点、长度。

    正确答案: 第一次秦代:秦长城西起甘肃临洮,沿黄河北上到内蒙古临河,向东折过阴山,接燕国北长城,一直绵延至辽东,达今朝鲜平镶大同江北岸,全长约5000多公里。
    第二次汉代:汉长城东起鸭绿江畔,向西经过内蒙古的阴山、居延海、再过甘肃的酒泉、玉门、敦煌,向西一直延伸到新疆的罗布泊和库尔勒,全长近10000公里,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第三次明代:明长城西起甘肃的嘉峪关,经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直到辽宁的鸭绿江,横亘9个省、区、市,全长7500多公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四种社会保障模式.

    正确答案: (1)福利国家型(瑞典)
    (2)社会保险型(德国)
    (3)国家保险型(前苏联)
    (4)个人储蓄型(新加坡和智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网上银行业务的四种运营模式。


    正确答案: (1)补充性服务渠道。
    这是网上银行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典型形态。这时的网上业务主要表现为传统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介绍银行自身情况,发布有关金融信息,能完成基本的交易类服务,但是在账务系统、后台处理、市场定位和管理机构等方面还不具备独立的形态。
    (2)虚拟分支机构。
    这是目前传统银行发展网上银行的流行样式。传统银行以其现有银行专用网络系统与因特网联网,提供互联网服务,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网上支付等金融服务。当通过网上渠道提供的业务种类日渐增多时,要求银行对网上业务群进行整合。在管理上出现了专门的部门机构,在会计和账务处理上设置了虚拟储蓄所或虚拟支行。此时的网上金融服务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经营活动脱离传统架构,但在成长过程中已体现出网络作为渠道的优越性。
    (3)独立的虚拟银行。
    这是网络银行理想化的未来模型。即没有传统的营业网点,直接建立在因特网上的网络银行,这是一种虚拟银行的形式。
    (4)网上金融门户。
    它是指将银行、证券和保险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整合到网络平台上,实现一揽子网上金融服务。在服务种类上,网上金融门户是多家金融机构网上服务的结合,与各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存在直接的物理连接,属于真正的一站式服务。

  • 第14题:

    简述新闻改革有三次改革。


    正确答案: 第一次,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改版后的《人民日报》,从内容到形式涣然一新。
    第三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新闻改革。

  • 第15题:

    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探索的社会主义模式有()。

    • A、国家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
    • B、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模式
    • C、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 D、取消计划实行自由市场调节的模式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简述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正确答案: (1)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第17题:

    简述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


    正确答案: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即市,墟,集,会。古人把贸易地场所称为“市”。墟。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集。我国人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斯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

    正确答案: 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领域的术语。野中郁次郎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称为knowledgeconversion,即知识转化。他提出,知识的转化要通过“Socialization(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Externalization(外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Combination(连接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Internalization(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四个过程来完成,简称SECI。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规范的四种模式。

    正确答案: 规范具有四种模式:
    一是应为模式,即命令的规范;
    二是勿为模式,即禁止的规范;
    三是能为模式,并非必然具有命令的性质;
    四是可为模式,是容许的规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危机干预的四种基本模式。

    正确答案: 1.平衡干预模式(基本观点是:危机中的个体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使陷入危机中个体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水平是实施干预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2.认知干预模式(基本观点是: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对诱发事件存在错误的思维方式,而并非是事件本身或与事件和境遇有关的事实。)
    3.心理社会干预模式(心理社会干预模式认为,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影响人的社会环境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危机可能与内部和外部(心理的、社会的、环境的)困难有关。)
    4.折中干预模式(折中干预模式兼顾了各种干预模式的优点,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一种干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从所有危机干预的方法中,有意识地、系统地选择和整合各种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来帮助当事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法的要素的四种模式。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新闻改革有三次改革。

    正确答案: 第一次,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改版后的《人民日报》,从内容到形式涣然一新。
    第三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新闻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第三次建交高潮

    正确答案: 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改变了对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认为他们象第三世界一样,是美苏超级大国竞争的牺牲品,是能够与之进行对话,联合的潜在伙伴。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到需要借重对方,抗衡苏联、互相支持,加强经济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努力。为此,中国先后与西欧除梵蒂冈、摩纳哥、安道尔、列支敦士登外的20个国家,以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了第三次建交高潮。(重点在同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