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而采取的措施包括:(1)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人民政府收回了被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2)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的物价。(3)中央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4)通过土改、合理调整工商业和精兵简政措施,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5)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更多“简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而采取的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建国之初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确保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①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乎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②没收官僚资本对于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它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①打击金融投机活动、控制金融市场.
    ②稳定物价,统一货币和财政工作:1949年7月,成立了以陈云为主任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人民政权的金融工作从过去的分散状态逐步走向集中统一.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对全国财政收支、貿易和物资调度及现金实行集中和统一管理.1951年11月,印有少数民族文字的人民币发行范围扩大到所有解放区,标志着新中国统一货币的形成.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是人民解放军在前线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做的最大一件工作.
    ③1950年6月召开了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
    A.毛泽东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B.毛泽东强调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而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的不利局面.
    C.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召开的一次最重要会议.会议的决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①1951年底到1952年春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现任书记张子善,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保持共产党人在执政的条件下的革命精神.
    ②从1952年十月开始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合理调整公私关系.合理调整劳资关系.
    (4)国民经济的全民恢复:
    ①恢复表现: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②恢复原因:
    A.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B.从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C.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抵制资产阶级腐蚀.
    [解析11此题考查考生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掌握.考生应围绕没收官僚资本、七届三中全会、三反运动、五反运动等问题来展开说明.

  • 第2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关口”不包括()

    • A、1950年后,3年国民经济恢复
    • B、1956年后,国民经济恢复
    • C、1966年,文化大革命
    • D、197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正确答案:C

  • 第3题:

    中央人民政府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农村,土改后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 第4题:

    新中国初期(1949~1952年)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成效如何?扼要指出上述措施的共同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


    正确答案:⑴经济形势: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堵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国民经济崩溃。
    ⑵原因:国民党反对派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括;
    ⑶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完成土地改革,实行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⑷成效:1952年国家财政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⑸特点:
    ①以稳定经济秩序为目标,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
    ②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积极作用;
    ⑹原因:
    ①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民经济崩溃,财政困难,人民生活困苦,这些都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题;
    ②由党的正确领导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党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抓住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 第5题: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主要是为了()

    • A、恢复资本主义
    • B、限制资本主义
    • C、初步改造资本主义
    • 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简述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时期,国民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
    1、肃清外国在华特权势力,没收官僚资本。
    (1)收回海关主权,实行对外贸易管制。
    (2)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和我国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进行管制。
    (3)没收官僚资本。
    2、土地改革的完成。进行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这项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区就已经实行,新中国成立后,这项工作继续完成,1950年6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鼓励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3.统一财政经济工具,争取国民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主要是打击投机势力,稳定物价,同时,实行统一全国收支、统一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从增收和节支两方面着手平衡财政收支。
    4.调整工商业。调整工商业是人民政府对旧的经济结构进行重新改组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调整公私关系,调整劳资关系和调整产销关系。1951年冬和1952年初,党和国家又号召在全国的机关、学校、团体内开展了“三反”运动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五反”运动。

  • 第7题: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 B、没收官僚资本
    • C、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 D、合理调整工商业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护理工作的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有效政策和措施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政策和措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主要有:
    1.保护少数民族人身自由。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确认少数民族成分。建国后,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民族考察识别工作,辨别民族成分和确定民族名称,使许多不被旧中国统治者承认的少数民族获得了应有的承认,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并与中国其它民族一样享有平等权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工作有(  )。
    A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

    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③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 第13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及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答案:
    解析:
    争取因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T.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3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第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 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因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 分)第二,从当时的因情出发,对国家财经实行集中和统一管理,制定了“不婴四面出击”等正确的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劳资等各种社会关系: (3分)第三,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2 分)

  • 第14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有效政策和措施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政策和措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主要有:
    1.保护少数民族人身自由。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确认少数民族成分。建国后,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民族考察识别工作,辨别民族成分和确定民族名称,使许多不被旧中国统治者承认的少数民族获得了应有的承认,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并与中国其它民族一样享有平等权利。

  • 第15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奠定国家经济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是()

    • A、没收官僚资本
    • B、调整工商业
    • C、打击投机倒把
    • D、稳定市场物价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那些任务?为此中共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历史条件:
    ⑴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⑵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⑶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⑷全国人民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⑸新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党和人民政府的任务: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这三大任务,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
    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斗争:
    ⑴政治上:
    ①召开新政协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②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统一;
    ③进行抗美援朝。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④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⑤展开镇反运动。取缔旧社会遗留的丑恶现象,使我国社会秩序得到安定;
    ⑥开展“三五反”运动。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打退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进攻,在工商业中进行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⑵经济上: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全国物价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人民信任;统一财经,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农村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工人阶级领导地位,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
    ⑶外交上:
    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②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国际事务;(如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的政策。

  • 第17题: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一切物资都处于()阶段。


    正确答案:急需或待创

  • 第18题:

    ()以后上海在短短三年内着实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A、民国成立
    • B、改革开放
    • C、二十一世纪
    • D、新中国成立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的时间是()

    • A、1949至1952年
    • B、1953至1956年
    • C、1949至1957年
    • D、1953至1957年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实行土地改革

    B

    没收官僚资本

    C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D

    合理调整工商业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关口”不包括()
    A

    1950年后,3年国民经济恢复

    B

    1956年后,国民经济恢复

    C

    1966年,文化大革命

    D

    197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的措施。

    正确答案: 1、接管外国在我国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回教育主权
    2、停办私立幼儿园,向工农子女打开幼儿教育机构的大门
    3、制定颁布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育纲要
    4、学习前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时期,国民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
    1、肃清外国在华特权势力,没收官僚资本。
    (1)收回海关主权,实行对外贸易管制。
    (2)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和我国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进行管制。
    (3)没收官僚资本。
    2、土地改革的完成。进行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这项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区就已经实行,新中国成立后,这项工作继续完成,1950年6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鼓励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3.统一财政经济工具,争取国民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主要是打击投机势力,稳定物价,同时,实行统一全国收支、统一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从增收和节支两方面着手平衡财政收支。
    4.调整工商业。调整工商业是人民政府对旧的经济结构进行重新改组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调整公私关系,调整劳资关系和调整产销关系。1951年冬和1952年初,党和国家又号召在全国的机关、学校、团体内开展了“三反”运动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五反”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