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实验设计采用循环法平衡实验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顺序、被试差异都作为自变量因素来处理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专门解决被试内实验设计顺序误差的方法叫做

    A、多变量实验设计

    B、非实验设计

    C、平衡技术设计

    D、混合设计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D.区组设计形式易产生顺序误差,对于这些误差不能采用ABBA循环法平衡。这样,每种处理进行实验就不止—次,需要平衡的无关变量效果层次越多,每种实验处理实验测定的次数越多


    参考答案:C

  • 第3题:

    为了研究中叙述的方便,O在实验设计中表示()

    A、表示实验被试

    B、表示被试是经过随机选择和分配的

    C、表示一种实验处理,即实验的自变量

    D、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即实验的因变量的测量


    参考答案:D

  • 第4题:

    在下列选项中,主要以变量的控制情况和控制水平高低来分类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

    A.完全随机、随机区组和拉丁方实验设计
    B.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
    C.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设计
    D.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答案:D
    解析:
    几种实验设计的区分。 选项A中三种实验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选项B的区别在于自变量的数量;选项C的主要区别在于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种类数,是否控制个体差异;选项D的主要区别是对变量的控制情况和控制水平的高低。故选择D。本题考查实验设计分类的基础知识。

  • 第5题:


    在该实验设计中,不存在的误差是

    A.被试间的差异
    B.顺序误差
    C.自变量之间的影响
    D.疲劳误差

    答案:A
    解析:
    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 第6题: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A.3
    B.4
    C.5
    D.6

    答案:D
    解析:
    该研究是2x3实验设计,因此实验处理数为6。

  • 第7题:

    与单因素实验设计相比,多因素实验设计最重要的优点是(  )

    A.可以看到因素的主效应
    B.可以看到因素的交互作用
    C.被试量大大减少
    D.不受被试的个体差异影响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多因素实验处理的理解和掌握。从实验情境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角度看,单因素的设计未免有些把事实的情境过分简单化或人工化了。要使实验更接近实际,就应采用多因素的设计方案。这是多因素与单因素实验相比最大的优点。

  • 第8题:

    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某本科生想以混合设计模式研究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度和主题熟悉度四个因素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请指明被试数量;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被试:被试人数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具体不确定。
    (2)变量:
    ①自变量有4个,分别是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短和主题熟悉度。
    变量水平根据需要设置。
    ②因变量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阅读成绩(正确率、错误率等也可以)、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等。
    ③可能的额外变量有文章长度、字体类型(如黑体、宋体、隶书等),被试的阅读水平、对文章的熟悉度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计算机、纸质文稿等)。
    (3)实验设计类型:该实验设计为4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根据需要指明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要注意考虑被试的疲劳程度)。
    (4)实验基本步骤:
    ①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处理个数和研究需要,选择被试;
    ②选编实验材料(注意呈现方式);
    ③呈现实验材料(注意随机化),进行实验;
    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6)可能的结果:在主效应方面,生字密度和文章类型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可以有变化);在交互效应方面,鼓励大胆假设。

  • 第10题:

    问答题
    Müller-Lyer错觉量与箭头方向和夹角有关,有人选择了2种箭头方向,均选择了4种夹角水平,即30°、60°、90°、120°,16名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实验顺序是先做箭头向内的,按30°、60°、90°、120°的顺序进行,随后再做箭头向外的,也按以上顺序进行。该实验设计为何种类型的实验设计?应用什么统计方法?该实验设计有无问题?

    正确答案: (1)该实验设计为二因素重复实验设计。
    (2)应该用的重复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3)该实验设计有问题,表现在:
    ①在实验刺激的呈现次序上没有做到随机化,可能会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②实验次数太少,可能具有偶然性。
    ③被试来源可能具有显著的区组差异,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要尽可能做到随机化。
    ④其他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
    A

    因子设计

    B

    重复测量设计

    C

    拉丁方格设计

    D

    多因素实验设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单因素实验设计是在实验时只施加一种实验因素,其他实验因素保持不变,从而研究该实验因素(自变量)与实验结果(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通常当被试不能被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时,可以应用准实验设计,包括()。

    A.自变量为被试变量

    B.控制变量较多

    C.在研究中难以实现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

    D.在研究中可以实现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


    参考答案:AC

  • 第14题:

    准实验设计是指由了对照参考的组别或被试,也对实验过程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但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被试分组的设计,因而还不是真正的标准实验设计,包括的几种设计模式是()。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平衡设计

    D、修补法准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ABCD

  • 第15题:

    (  )实验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即每个被试都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单组设计
    D.同组设计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该实验设计中,每个被试接受4种实验处理的顺序是不一样的,因此容易产生顺序误差

    A.情绪特性
    B.记忆特性
    C.思维特征
    D.需要特征

    答案:A
    解析:
    动作稳定仪是用来考查情绪对动作稳定性影响的实验仪器。

  • 第17题:

    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A.3
    B.4
    C.5
    D.6

    答案:D
    解析:
    题干的实验设计方案中一共有a.b两个自变量,a有两个水平,b有三个水平,则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2×3=6。

  • 第18题: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在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系统误差主要是

    A.各处理组被试之间的差异
    B.顺序误差
    C.练习与疲劳误差
    D.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

    答案:A
    解析:
    一般来说,被试间设计存在的主要的系统误差是不同处理组之间被试的差异,一般采用匹配法和随机化法消除这一误差。

  • 第19题:

    单因素实验设计是在实验时只施加一种实验因素,其他实验因素保持不变,从而研究该实验因素(自变量)与实验结果(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

    • A、因子设计
    • B、重复测量设计
    • C、拉丁方格设计
    • D、多因素实验设计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解释一个2×3×4的完全随机因素实验设计(要指出该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数、每个自变量的水平数、可检验几个主效应、交互作用等)。假如同一实验条件(即一个实验单元)需要5名被试,那么完成该实验需要多少名被试?如果将实验设计改为混合设计,其中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第三个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则该实验需要多少组被试?

    正确答案: (1)该设计中,自变量有3个,分别有2、3、4个水平,可检测3个主效应和4个交互作用。
    (2)假如同一实验条件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共需120名被试。
    (3)如果该实验设计为混合设计,且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另一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则需要30名被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本科生想以混合设计模式研究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度和主题熟悉度四个因素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请指明被试数量;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被试:被试人数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具体不确定。
    (2)变量:
    ①自变量有4个,分别是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短和主题熟悉度。
    变量水平根据需要设置。
    ②因变量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阅读成绩(正确率、错误率等也可以)、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等。
    ③可能的额外变量有文章长度、字体类型(如黑体、宋体、隶书等),被试的阅读水平、对文章的熟悉度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计算机、纸质文稿等)。
    (3)实验设计类型:该实验设计为4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根据需要指明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要注意考虑被试的疲劳程度)。
    (4)实验基本步骤:
    ①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处理个数和研究需要,选择被试;
    ②选编实验材料(注意呈现方式);
    ③呈现实验材料(注意随机化),进行实验;
    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6)可能的结果:在主效应方面,生字密度和文章类型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可以有变化);在交互效应方面,鼓励大胆假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探讨文章的生字密度、文章的类型和文章的句子长短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要求写明:被试数量;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被试:被试类型、人数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具体不确定。
    (2)变量:
    ①自变量有3个,分别是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短。变量水平根据需要设置。
    ②因变量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阅读成绩(正确率、错误率等也可以)、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等。
    ③可能的额外变量有文章长度、字体类型(如黑体、宋体、隶书等),被试的教育水平(或者年龄、年级)、对文章的熟悉度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计算机、纸质文稿等)。
    (3)实验设计类型: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重复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中的1种。如果是混合设计,必须指明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要注意考虑被试的疲劳程度)。
    (4)实验基本步骤:
    ①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处理个数和研究需要,选择被试;
    ②选编实验材料(注意呈现方式);
    ③呈现实验材料(注意随机化),进行实验;
    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6)可能的结果:在主效应方面,生字密度和文章类型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可以有变化);在交互效应方面,鼓励大胆假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