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AF、BE、EF相互铰接,并支承如图所示。今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P,P'), 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支座反力作用线的方向应:A.过A点平行力P B.过A点平行BG连线 C.沿AG直线 D.沿AH直线

题目
杆AF、BE、EF相互铰接,并支承如图所示。今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P,P'), 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支座反力作用线的方向应:

A.过A点平行力P B.过A点平行BG连线
C.沿AG直线 D.沿AH直线


相似考题
更多“杆AF、BE、EF相互铰接,并支承如图所示。今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P,P'), 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支座反力作用线的方向应: ”相关问题
  • 第1题:

    图示结构在水平杆AB的B端作用一铅直向下的力P,各杆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FA的作用线应该是:

    A. FA沿铅直线 B. FA沿水平线
    C. FA沿

    A、D连线 D. FA与水平杆AB间的夹角为30°

    答案:D
    解析:
    提示:CD为二力杆。研究AB,应用三力汇交原理。

  • 第2题:

    在不计自重的曲杆AB上作用一力P,与水平线的夹角为,若固定端的反力偶为零,则角等于(  )。

    A.15°
    B.30°
    C.45°
    D.60°

    答案:C
    解析:
    以A为支点,A端的反力偶等于零,则力P对A点的力矩等于0,力P必须通过A点,因此,夹角a为45°。

  • 第3题:

    五根等长的细直杆铰结成图示杆系结构,各杆重力不计。若PA=PC=P,且垂直BD。则杆BD内力SBD为:



    答案:C
    解析:
    提示:用截面法将AD、BD、BC杆中间截开,取其中一部分,再沿与AD垂直方向投影。

  • 第4题:

    杆AF、BE、EF相互铰接,并支承如图所示。今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P,P'), 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支座反力作用线的方向应:


    A.过A点平行力P
    B.过A点平行BG连线
    C.沿AG直线
    D.沿AH直线

    答案:B
    解析:
    提示:BE杆可用三力汇交原理得到B处反力过G点;再考虑整体平衡,(P,P')构成力偶,A、B处的约束力也应构成力偶。

  • 第5题:

    如图所示直角杆CDA和T字形杆BDE在D处铰接,并支承如图。若系统受力偶矩为m的力偶作用,不计各杆自重,则支座A约束力的方向为(  )。

    A.FA的作用线沿水平方向
    B.FA的作用线沿铅垂方向
    C.FA的作用线平行于D、B连线
    D.FA的作用线方向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T字形杆BDE为二力构件,B处约束力沿DB连线,系统整体应满足力偶的平衡,支座A约束力与RB构成力偶与m平衡,则FA的作用线平行于D、B连线,且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第6题:

    图示结构在斜杆CD的中心作用一铅垂向下的力P,杆AB水平,各杆的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RA的作用线应该是( )。


    A.RA.沿水平线
    B.RA.沿铅垂线
    C.RA.沿A.、D.连线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杆ACB为二力构件,应用二力平衡原理

  • 第7题:

    图示力P作用在BC杆的中点,且垂直BC杆。若,杆重不计。则杆AB内力S的大小为:

    A. 1kN B. 0.5kN
    C. 1.414kN D. 2kN


    答案:B
    解析:
    提示:研究整体,由方程∑mA = 0,求出FBy;再研究BC (包括C、B铰),由方程∑mc=0可得。

  • 第8题:

    已知杆AB和杆CD的自重不计,且在C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杆上的力偶的矩为m1,则欲使系统保持平衡,作用在CD杆上的力偶矩m2,转向如图4-14所示,其矩的大小为( )。



    答案:A
    解析:
    提示:作用在AB杆C处的约束力为水平方向,根据力偶的性质,A、D处约束力应满足二力平衡原理。

  • 第9题:

    图4-8所示结构在斜杆CD的中点作用一铅垂向下的力F,杆AB水平,各杆的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约束力FA的作用线应该是( )。

    A.沿水平方向 B.沿铅垂方向 C.沿A、D连线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提示:杆ACB为二力构件,应用二力平衡原理。

  • 第10题:

    下面哪条不是在取桁架的计算简图时,作出的假定()。

    • A、桁架的结点都是光滑的铰结点
    • B、各杆的轴线都是直线并通过铰的中心
    • C、荷载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铰结点上
    • D、结构杆件的弯矩和剪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直角杆CDA和T字形杆BDE在D处铰接,并支承如图所示。若系统受力偶矩为M的力偶作用,不计各杆自重,则支座A约束力的方向为:()
    A

    FA的作用线沿水平方向

    B

    FA的作用线沿铅垂方向

    C

    FA的作用线平行于D、B连线

    D

    FA的作用线方向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对桁架结构的假定有以下哪些()
    A

    节点都是铰接

    B

    每个杆件的轴线是直线,并通过铰心

    C

    杆件受轴力和弯矩作用

    D

    荷载及支座反力都作用在节点上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图示杆件AB长2m,B端受一顺时针向的力偶作用,其力偶矩的大小m= 100N* m,杆重不计,杆的中点C为光滑支承,支座A的反力FA的大小和方向为:

    A. FA= 200N,方向铅直向下
    B. FA = 115. 5N,方向水平向右
    C. F

    A = 173. 2N,方向沿AB杆轴线
    D. FA= 100N,其作用线垂直AB杆,指向右下方

    答案:D
    解析:
    提示:A、C两处反力应构成力偶,而C处反力垂直于AB杆。

  • 第14题:

    已知杆AB和杆CD的自重不计,且在C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杆AB上力偶矩为M1,若欲使系统保持平衡,作用在CD杆上力偶矩M2的,转向如图所示,则其矩值为:



    答案:A
    解析:
    根据受力分析,A、C、D处的约束力均为水平方向,分别考虑杆AB、杆DC的平衡,采用力偶的平衡方程即可。

  • 第15题:

    图示结构受一水平向右的力P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反力RA的大小为( )。



    答案:B
    解析:
    研究AE,应用三力汇交原理

  • 第16题:

    如图所示,结构由AB、BC、CE三杆铰接而成,A处为固定端,杆重不计,铰C上作用一铅垂力P,则二力杆为(  )。

    A.AB、BC、CE
    B.BC、CE
    C.AB
    D.均不是二力杆

    答案:B
    解析:
    在铅垂力P的作用下,此结构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原理,不计自重的刚体在二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是:二力沿着同一作用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仅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称为二力体,又称二力杆件,故杆BC和杆CE是二力杆。

  • 第17题:

    已知杆AB和杆CD的自重不计,且在C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杆AB上的力偶的矩为m1,则欲使系统保持平衡,作用在CD杆上的力偶矩m2,转向如图所示,其矩的大小为:



    答案:A
    解析:
    提示:根据受力分析,A、C、D处的约束力均为水平方向,分别考虑杆AB、DC的平衡,采用力偶的平衡方程即可。

  • 第18题:

    图示结构受力P作用,杆重不计,则A支座约束力的大小为:



    答案:C
    解析:
    提示:杆AC、BC均为二力杆。研究C点,可得AC杆的力即为A处约束反力。

  • 第19题:

    已知杆AB和CD自重不计,且在C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AB杆上力偶的矩为M1,则欲使系统保持平衡,作用在CD杆上力偶的矩M2的转向如图示,其矩值为:

    (A) M2=M1 (B) M2=4M1/3 (C) M2=2M1 (D) M2=3M1


    答案:B
    解析:
    解:选B
    由基本的矢量原理可较松判断出。

  • 第20题:

    两直角刚杆ACD,BEC 在C处铰接,并支承如图4-21所示。若各杆重不计,则支座A处约束力的方向为( )。

    A. FA的作用线沿水平方向 B. FA的作用线沿铅垂方向
    C. FA的作用线平行于B、C连线 D. FA的作用线方向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提示:为二力构件。对结构整体,根据力偶的性质,A、B处约束力应组成一力偶。

  • 第21题:

    杆AF、BE、EF、CD相互绞接并支承如图4-23所示,今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P,P'),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处约束力的方向为()。

    A.过A点平行力P B.过A点平行BG连线
    C.沿AG连线 D.沿AH直线


    答案:B
    解析:
    提示:BE杆可用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得到B处约束力过G点;对结构整体,根据力偶的性质,A、B处约束力应组成一力偶与(P,P')平衡。

  • 第22题:

    单选题
    杆AF、BE、EF相互铰接,并有CD杆支承,如图4-1-28所示,今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P、P′),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支座反力的作用线(  )。图4-1-28
    A

    过A点平行力P

    B

    过A点平行BG连线

    C

    沿AG直线

    D

    沿AH直线


    正确答案: D
    解析:
    系统所受合外力为一力偶,根据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系统受力平衡可知,A、B支座处的支座反力作用线互相平行。EF、CD是二力杆,故对BE杆的作用力分别沿FE、DC方向,BE杆上无外力偶作用,故作用在BE杆上的三个外力必为平衡汇交力系,即作用方向交于一点,由此知道B支座的支座反力沿BG方向。所以A支座的支座反力作用线过A点并平行于BG的连线。

  • 第23题:

    单选题
    如图所示,力P作用在BC杆的中点,且垂直于BC杆,若P=kN,杆重不计。则杆AB的内力大小S为( )
    A

    1kN

    B

    0.5kN

    C

    1.41kN

    D

    2kN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