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5层框筒结构主楼,外围有2层裙房,地基土为均匀厚层的中等压缩性土。以下哪些选项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A)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B)主搂和裙房之间设置施工后浇带 (C)减少裙房基底面积 (D)加大裙房基础埋深

题目
某15层框筒结构主楼,外围有2层裙房,地基土为均匀厚层的中等压缩性土。以下哪些选项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A)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B)主搂和裙房之间设置施工后浇带
(C)减少裙房基底面积
(D)加大裙房基础埋深


相似考题
更多“某15层框筒结构主楼,外围有2层裙房,地基土为均匀厚层的中等压缩性土。以下哪些选项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相关问题
  • 第1题:

    建筑物的沉降缝宜设置在下列哪些部位?(  )

    A、框筒结构的核心筒和外框柱之间
    B、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C、建筑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的部位
    D、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的部位

    答案:B,C,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7.3.2条第1款规定,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①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②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③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④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⑤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⑥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 第2题:

    在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主楼为框剪结构,高60m,裙房为框架结构,高21m,主楼与群房间设防震缝,缝宽至少为下列何值?( )

    A.100mm
    B.140mm
    C.260mm
    D.400mm

    答案:B
    解析:
    本题应按照框架21m高的部分确定缝宽,计算公式为(21-15)/3X20+100=140(mm)

  • 第3题:

    一建筑物,主楼为十六层,裙房为三层,且主楼和裙房连成一体,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设计等级为甲级
    B.设计等级为乙级
    C.设计等级为丙级
    D.设计等级为丁级

    答案:A
    解析:
    参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1条: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 第4题:

    建筑物的沉降缝宜设置在()。

    • A、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的核心筒和外框柱之间
    • B、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 C、建筑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的部位
    • D、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的部位

    正确答案:B,C,D

  • 第5题: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下的整体筏形基础,其主楼下筏板的整体挠度值不宜大于();主楼与相邻的裙房柱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其跨度的()。

    • A、0.05%;0.05%
    • B、0.10%;0.05%
    • C、0.05%;0.10%
    • D、0.10%;0.10%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沿海某城市一大厦坐落在软粘土地基上,主楼部分2层地下室,裙房部分1层地下室。主楼部分基坑深10m,裙房部分基坑深5m。设计采用水泥重力式挡土结构作为基坑围护体系,并对裙房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和主楼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分别进行设计。当裙房部分和主楼部分基坑挖至地面以下5.0m深时,外围水泥挡土墙变形很小,基坑开挖顺利。当主楼部分继续开挖,挖至地面以下8.0m左右时,主楼基坑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包括该区裙房基坑围护墙,均产生整体失稳破坏,主楼工程桩严重位移。试分析事故原因?


    正确答案:①对主楼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裙房基坑围护结构和主楼基坑围护结构分别按开挖深度5.0m计算是错误的。
    ②当总挖深度超过5.0m后,作用在主楼基坑围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值远大于设计主动土压力值,提供给裙房基坑围护结构上的被动土压力值远小于设计被动土压力值。当开挖深度接近8.0m时。势必产生整体失稳破坏。

  • 第7题:

    沿海某城市一大厦坐落在软粘土地基上,主楼部分2层地下室,裙房部分1层地下室。主楼部分基坑深10m,裙房部分基坑深5m。设计采用水泥重力式挡土结构作为基坑围护体系,并对裙房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和主楼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分别进行设计。当裙房部分和主楼部分基坑挖至地面以下5.0m深时,外围水泥挡土墙变形很小,基坑开挖顺利。当主楼部分继续开挖,挖至地面以下8.0m左右时,主楼基坑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包括该区裙房基坑围护墙,均产生整体失稳破坏,主楼工程桩严重位移。试述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①在围护体系设计中,为了减小主动压力,也为了减小围护墙的工程量,可先挖去墙后部分土,进行卸载。但必须注意卸载后坡顶余土对作用在围护墙上土压力值的影响。
    ②对于水泥土墙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引起的墙顶位移一般较大,对变形保护要求高的情况下应慎用。
    ③应严格控制水泥土墙后的地面超载。尽量避免在此处设置钢筋料场,当重车必须在坑边通行时,可以直接行驶在水泥土墙体上,以减小墙后侧压力。
    ④开挖引起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封堵,以防雨水渗漏,降低水泥土墙维护的安全性。雨天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工作。
    ⑤应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信息化施工,防患于未然。

  • 第8题:

    单选题
    某15层框筒结构主楼,外围有2层裙房,地基土为均匀厚层的中等压缩性土。以下哪个选项的措施不利于减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A

    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B

    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施工后浇带

    C

    减少裙房基底面积

    D

    加大裙房基础埋深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下的整体筏形基础,其主楼下筏板的整体挠度值不宜大于();主楼与相邻的裙房柱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其跨度的()。
    A

    0.05%;0.05%

    B

    0.10%;0.05%

    C

    0.05%;0.10%

    D

    0.10%;0.1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沿海某城市一大厦坐落在软粘土地基上,主楼部分2层地下室,裙房部分1层地下室。主楼部分基坑深10m,裙房部分基坑深5m。设计采用水泥重力式挡土结构作为基坑围护体系,并对裙房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和主楼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分别进行设计。当裙房部分和主楼部分基坑挖至地面以下5.0m深时,外围水泥挡土墙变形很小,基坑开挖顺利。当主楼部分继续开挖,挖至地面以下8.0m左右时,主楼基坑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包括该区裙房基坑围护墙,均产生整体失稳破坏,主楼工程桩严重位移。试分析事故原因?

    正确答案: ①对主楼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裙房基坑围护结构和主楼基坑围护结构分别按开挖深度5.0m计算是错误的。
    ②当总挖深度超过5.0m后,作用在主楼基坑围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值远大于设计主动土压力值,提供给裙房基坑围护结构上的被动土压力值远小于设计被动土压力值。当开挖深度接近8.0m时。势必产生整体失稳破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沿海某城市一大厦坐落在软粘土地基上,主楼部分2层地下室,裙房部分1层地下室。主楼部分基坑深10m,裙房部分基坑深5m。设计采用水泥重力式挡土结构作为基坑围护体系,并对裙房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和主楼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分别进行设计。当裙房部分和主楼部分基坑挖至地面以下5.0m深时,外围水泥挡土墙变形很小,基坑开挖顺利。当主楼部分继续开挖,挖至地面以下8.0m左右时,主楼基坑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包括该区裙房基坑围护墙,均产生整体失稳破坏,主楼工程桩严重位移。试述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①在围护体系设计中,为了减小主动压力,也为了减小围护墙的工程量,可先挖去墙后部分土,进行卸载。但必须注意卸载后坡顶余土对作用在围护墙上土压力值的影响。
    ②对于水泥土墙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引起的墙顶位移一般较大,对变形保护要求高的情况下应慎用。
    ③应严格控制水泥土墙后的地面超载。尽量避免在此处设置钢筋料场,当重车必须在坑边通行时,可以直接行驶在水泥土墙体上,以减小墙后侧压力。
    ④开挖引起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封堵,以防雨水渗漏,降低水泥土墙维护的安全性。雨天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工作。
    ⑤应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信息化施工,防患于未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如果高层建筑的主楼和裙房相连,则裙房的抗震等级应()。
    A

    与主楼相同;

    B

    不小于主楼;

    C

    大于主楼;

    D

    小于主楼一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主裙连体建筑物,如采用整体筏板基础,差异沉降计算值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案解决(  )

    A. 在与主楼相邻的裙房的第一跨,设置沉降后浇带
    B. 对裙房部位进行地基处理,降低其地基承载力及刚度
    C. 增加筏板基础的配筋量
    D. 裙房由筏板基础改为独立基础

    答案:B,C,D
    解析:
    主裙楼减小差异沉降的措施是减小高层沉降或增大低层沉降。A项错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4.20条第2款规定,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置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小高层建筑与裙房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置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B项正确,人为合理地调整地基土的刚度使其在平面内变化,降低地基承载力和刚度可以增大裙房沉降,减小差异沉降,相当于桩基中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C项正确,第8.4.21条规定,增加筏板配筋和厚度能够增大刚度,改善基础的差异沉降和内力分布,有利于控制基础差异沉降,但容易增加筏板的局部内力。
    D项正确,采用独立基础可以增大裙房沉降量,减小差异沉降。

  • 第14题: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

    假定裙房的面积、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则该房屋主楼的高宽比取值应为(  )。

    A.1.4
    B.2.2
    C.3.4
    D.3.7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3.1条、表3.3.1-1注1及条文说明第3.3.2条规定,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水箱、机房;对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虑,则该房屋主楼的高宽比为58/26=2.23。

  • 第15题:

    某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该后浇带封闭时间至少应在:( )

    A.主楼基础施工完毕之后两个月
    B.裙房基础施工完毕之后两个月
    C.主楼与裙房基础均施工完毕之后两个月
    D.主楼与裙房结构均施工完毕之后

    答案:D
    解析:
    后浇带分为伸缩后浇带(或叫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一般是混凝土浇筑时间60天后可以封闭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大多用在高层建筑中,当然有时多层建筑也会用。它的封闭一般要等到后浇带两侧沉降稳定后才能封闭,要根据沉降观测的实际数据来确定,但至少要在主楼和裙房均施工完毕,所有结构自重均施加之后。

  • 第16题:

    某15层框筒结构主楼,外围有2层裙房,地基土为均匀厚层的中等压缩性土。以下哪个选项的措施不利于减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 A、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 B、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施工后浇带
    • C、减少裙房基底面积
    • D、加大裙房基础埋深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某15层框筒结构主楼,外围有2层裙房,地基土为均匀厚层的中等压缩性土。()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 A、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 B、主楼和裙房之间设置施工后浇带
    • C、减少裙房基底面积
    • D、加大裙房基础埋深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如果高层建筑的主楼和裙房相连,则裙房的抗震等级应()。

    • A、与主楼相同;
    • B、不小于主楼;
    • C、大于主楼;
    • D、小于主楼一级。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下的大面积整体筏形基础,其主楼与相邻的裙房柱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跨度的()。

    • A、1/100
    • B、1/1000
    • C、3/1000
    • D、2/1000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多选题
    某15层框筒结构主楼,外围有2层裙房,地基土为均匀厚层的中等压缩性土。(  )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2007年真题]
    A

    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B

    主楼和裙房之间设置施工后浇带

    C

    减少裙房基底面积

    D

    加大裙房基础埋深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1.6条规定,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小相互之间的影响:①尽量减小新建建筑物的沉降量;②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③选择对地基变形不敏感的结构形式;④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如分段施工、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以及对原有建筑物地基进行加固等措施。加大裙房基础埋深后其附加应力变小,沉降减小,主楼不变,差异沉降增大。

  • 第21题:

    多选题
    建筑物的沉降缝宜设置在下列哪些部位?(  )[2011年真题]
    A

    框筒结构的核心筒和外框柱之间

    B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C

    建筑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的部位

    D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的部位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7.3.2条第1款规定,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①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②高度差异荷载差异处;③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④地基土的压缩性显著差异处;⑤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⑥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 第22题:

    多选题
    建筑物的沉降缝宜设置在()。
    A

    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的核心筒和外框柱之间

    B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C

    建筑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的部位

    D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的部位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某15层框筒结构主楼,外围有2层裙房,地基土为均匀厚层的中等压缩性土。()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A

    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B

    主楼和裙房之间设置施工后浇带

    C

    减少裙房基底面积

    D

    加大裙房基础埋深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