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地震作用和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 ) A.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都是将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分别乘以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B.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C.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以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D.对于有可能导致地震时产生严重破坏的建筑结构等部位,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题目
计算地震作用和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 )
A.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都是将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分别乘以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B.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C.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以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D.对于有可能导致地震时产生严重破坏的建筑结构等部位,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相似考题
更多“计算地震作用和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  )

    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条文说明第1.0.1条规定,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10规范继续保持89规范提出的并在2001规范延续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某种具体化。规范继续采用二阶段设计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根据第1.0.5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 第2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个选项?( )
    A.地震活动周期 B.结构自振周期
    C.设计特征周期 D.地基固有周期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5. 1. 5条,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如图9 - 1所示。

  • 第3题:

    某Ⅲ类场地上的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 3%,设计地震分组笫一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规定,当有必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时,算得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最为接近?
    (已知结构自振周期T=0.75s,阻尼比=0.075)
    (A) 0.55 (B) 0. 52
    (C) 0. 71 (D) 0. 83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第 5.1.5条节进行计算(参见下图)

  • 第4题:

    哪些结构需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


    正确答案: (1)8、9度的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结构。
    (2)9度的高层建筑。

  • 第5题: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当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 B、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
    • C、基础底面压力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并采用拟静力法计算
    • D、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特征值较静力荷载下承载力特征值有所提高

    正确答案:C,D

  • 第6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 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 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 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涉及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  )[2011年真题]
    A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正确答案: A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0.1条条文说明规定,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10规范继续保持89规范提出的并在2001规范延续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某种具体化。规范继续采用二阶段设计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D项,根据第1.0.5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

    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

    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

    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

    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

    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

    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0.1条条文说明规定,建筑抗震设计有三个水准和二个阶段。三水准是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两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是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多遇地震)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并保持同原规范相当的可靠度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验算,这样,既满足了在第一水准下具有必要的强度可靠度,又满足第二设防水准(中震)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大震)的设防要求。一般来讲,对大多数的结构,仅需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根据第5.1.6条条文说明规定,对于大部分结构,包括6度设防的上述较高的高层建筑和不规则建筑,可以将设防地震下的变形验算,转换为以多遇地震下按弹性分析获得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作为额定统计指标,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有关抗震设防的说法中,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
    A

    多遇地震烈度对应于地震发生概率统计分析的“众值烈度”

    B

    取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

    C

    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普遍高一度半

    D

    处于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程均须进行抗震设计


    正确答案: C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条文说明第1.0.1条规定,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本规范取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约10%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当基本烈度6度时罕遇地震烈度为7度强,7时为8度强,8度时为9度弱,9度时为9度强。D项,第1.0.2条规定,抗震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 第11题:

    单选题
    计算地震作用和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
    A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都是将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分别乘以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B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C

    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以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D

    对于有可能导致地震时产生严重破坏的建筑结构等部位,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A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涉及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  )

    A、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B、同一结构单元不允许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C、处于液化土中的桩基承台周围,宜用密实干土填筑夯实
    D、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答案:B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3.3.4条规定,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②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③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成严重不均匀土时,应根据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他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C项,根据第4.4.4条规定,处于液化土中的桩基承台周围,宜用密实干土填筑夯实;D项,根据第4.2.2条规定,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

  • 第14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版)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个选项?
    (A)地震活动周期 (B)结构自振周期
    (C)设计特征周期 (D)地基固有周期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一幢高60m、按6度抗震设防、位于Ⅳ类场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市级电信大楼,经计算可知: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因6度抗震设防,可允许不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仅需对框架和剪力墙分别按四级和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B、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四级、剪力墙按三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C、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按三级、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 D、应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并同时对框架和剪力墙均按二级抗震等级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在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4个抗震设防类别
    • B、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C、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各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 D、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法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D/T5131—2005),地震作用应按塔桅所在地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进行计算;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下时可以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仅需满足抗震构造要求。

    • A、6
    • B、7
    • C、8
    • D、9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度以上的建筑结构,应进行多与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 A、5
    • B、6
    • C、7
    • D、8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A

    地震活动周期

    B

    结构自振周期

    C

    设计特征周期

    D

    地基固有周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地震活动周期代表地震活动出现的频繁程度,与地震影响系数无关;B项,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不同的结构对应不同的自振周期,因此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起始点无关;C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2.1.7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D项,地基固有周期是指场地处地基土的振动周期,又称卓越周期,其和设计周期不同。地基固有周期是地基土对地震动信号的反应,对同频率的信号有加强作用,发生共振,是地基土本身的特性之一。通常软土地区固有周期较长,频率较高,岩石地区周期较短,频率较低。该周期可以通过波速测井和微动测量进行测定和计算。

  • 第20题:

    单选题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度以上的建筑结构,应进行多与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A

    5

    B

    6

    C

    7

    D

    8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结构截面抗震验算以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中分项系数的取值,下列何项所述正确?()[2008年真题]
    A

    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

    B

    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取0.5

    C

    进行结构位移计算时,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

    D

    进行结构位移计算时,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3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4.1条,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B项,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取用;C项,根据第5.5.1条,当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时,地震作用应采用标准值,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D项,同C项。

  • 第22题:

    单选题
    计算地震作用和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规定的?(  )[2010年真题]
    A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都是将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分别乘以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B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C

    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以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D

    对于有可能导致地震时产生严重破坏的建筑结构等部位,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2.1条、第5.3.1条规定的计算公式,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均等于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相应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乘以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C项,根据第3.6.1条规定,除本规范特别规定者外,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内力和变形分析可采用线性静力方法或线性动力方法;D项,根据第3.6.2条规定,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可能导致重大地震破坏的建筑结构,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此时,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当本规范有具体规定时,尚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 第23题:

    多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下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基本组合值

    B

    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C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级别确定

    D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设计地震烈度确定,且不得小于1.0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当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B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

    C

    基础底面压力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并采用拟静力法计算

    D

    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特征值较静力荷载下承载力特征值有所提高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