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场地的地层分布如下:第一层耕土,γ=17kN/m3,厚度0.6m;第二层粉质粘土,厚度为2.0m,γ=18.6kN/m3,γsat=19.7kN/m3,地下水位1.1m;第三层淤泥质土γsat=16.5kN/m3,厚2m,第三层底的垂直自重应力为(  )kPa。A.47.1 B.49.5 C.56.1 D.82.1

题目
某建筑场地的地层分布如下:第一层耕土,γ=17kN/m3,厚度0.6m;第二层粉质粘土,厚度为2.0m,γ=18.6kN/m3,γsat=19.7kN/m3,地下水位1.1m;第三层淤泥质土γsat=16.5kN/m3,厚2m,第三层底的垂直自重应力为(  )kPa。

A.47.1
B.49.5
C.56.1
D.82.1

相似考题
更多“某建筑场地的地层分布如下:第一层耕土,γ=17kN/m3,厚度0.6m;第二层粉质粘土,厚度为2.0m,γ=18.6kN/m3,γsat=19.7kN/m3,地下水位1.1m;第三层淤泥质土γsat=16.5kN/m3,厚2m,第三层底的垂直自重应力为(  )kPa。”相关问题
  • 第1题:

    场地为饱和淤泥质黏性土,厚5.0m,压缩模量ES为2.0MPa,重度为17.0kN/m3,淤泥质黏性土下为良好的地基土,地下水位埋深0.50m。现拟打设塑料排水板至淤泥质黏性土层底,然后分层铺设砂垫层,砂垫层厚度0.80m,重度20kN/m3,采用80kPa大面积真空预压3个月(预压时地下水位不变)。问固结度达85%时的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A. 15cm B. 20cm C. 25cm D. 10cm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某住宅,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宽1.2m,埋深为1.0m,上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的荷载为120kN/m,基础及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0kN/m3。场地土质条件:第一层为粉质黏土,层厚1.0m,重度为17.5kN/m3;第二层为淤泥质黏土,层厚15.0m,重度为17.8kN/m3,含水量为65%,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第三层为密实砂砾石层。地下水距地表为1.0m。则垫层厚度应为( )m。

    A. 1. 0 B. 1.5 C. 1.7 D. 2.0


    答案:C
    解析:

    pz + pcz = 52. 2 + 25. 3 = 77. 5kPa>64kPa。
    以上说明设计的垫层厚度不够,再重新设计垫层厚度为1.7m,同理可得: pz + pcz = 38. 9 + 30. 8 = 69. 7kPa<77. 1 kPa。
    满足设计的垫层厚度要求,故垫层厚度取1.7m。

  • 第3题:

    圆形基础上作用于地面处的竖向力Nk=1200kN,基础直径3m,基础埋深2.5m,地下水位埋深4.5m,基底以下的土层依次为:厚度4m的可塑黏性土、厚度5m的淤泥质黏土。基底以上土层的天然重度为17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已知可塑黏性土的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为23°,则淤泥质黏土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下列何值(  )

    A. 20kPa
    B. 39kPa
    C. 63kPa
    D. 88kPa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5.2.7条。
    (1)基底附加压力计算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压力为:
    pc=2.5×17=42.5kPa
    基底压力为:
    pk=Fk/A+γGd=1200/(3.14×1.52)+20×2.5=219.9kPa
    基底附加压力为:
    p0=pk-pc=219.9-42.5=177.4kPa
    (2)淤泥质黏土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
    附加压力扩散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面积:
    A′=π(d+2ztanθ)2/4=3.14×(3+2×4×tan23°)2/4=32.11m2
    由p0A=pzA′,可得:
    pz=p0A/A′=(177.4×3.14×1.52)/32.11=39.03kPa
    【说明】此题别出心裁,考的是圆形基础下卧层验算,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压力扩散角法的原理,即基底附加压力与基础面积的乘积和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与扩散面积的乘积相等。

  • 第4题:

    场地为饱和淤泥质粘性土,厚5.0m,压缩模量为Ea为2.0MPa,重度为17.0kN/m3,淤泥质粘性土下为良好的地基土,地下水位埋深0.50m。现拟打设塑料排水板至淤泥质粘性土层底,然后分层铺设砂垫层,砂垫层厚度0.80m,重度20kN/m3,采用80kPa大面积真空预压3个月(预压时地下水位不变)。问固结度达85%时的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A. 15cm B.20cm C.25 cm D.10cm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已知某条形基础底宽b=2.0m,埋深d=1.5m,荷载合力的偏心距e=0.05m。地基为粉质黏土,黏聚力ck=10kPa,内摩擦角φk=20°,地下水位距地表1.0m,地下水位以上土的重度γ=18kN/m3,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饱和重度γsat=19.5kN/m3,则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于(  )kPa。

    A.98.2
    B.116.7
    C.135.9
    D.152.3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均质土中某点深度为10米,土的天然重度为18kN/m3,其自重应力为()。


    正确答案:180KPa

  • 第7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垫层底面处径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
    A

    164kPa

    B

    170kPa

    C

    173kPa

    D

    180kPa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由钻探取得某原状土样,经试验测得该土的天然重度γ=17kN/m3,含水量w=13.2%,土粒相对密度ds=2.69。土的饱和重度γsat最接近于()kN/m3。
    A

    19.44

    B

    17

    C

    15.2

    D

    14.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垫层底面宽度为()。
    A

    4.2m

    B

    4.4m

    C

    4.6m

    D

    4.8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基底平均附加应力为()。
    A

    200kPa

    B

    203kPa

    C

    210kPa

    D

    230kPa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值()。
    A

    90.2kPa

    B

    94.2kPa

    C

    98.2kPa

    D

    100kPa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土样的天然重度γ=17kN/m3,干重度γd=14.5kN/m3,饱和重度γsat=18kN/m3,液性指数IL=0,土的塑限ωp为(  )。
    A

    5.9%

    B

    17.2%

    C

    21.6%

    D

    24.1%


    正确答案: B
    解析:
    因为液性指数IL=(ω-ωp)/Ip=0,所以ω=ωp。设土粒的质量为ms,土体体积为V,天然土水的质量为mw1,饱和时土中水的质量为mw2,根据重度定义有:
    天然重度:γ=(ms+mw1)g/V,则1.7=(ms+mw1)/V。
    干重度:γd=msg/V,则1.45=ms/V。
    饱和重度:γsat=(ms+mw2)g/V,则1.8=(ms+mw2)/V。
    联立上述三式,可解得:ms=1.45V,mw1=0.25V,mw2=0.35V。
    则天然含水量为:ω=mw1/ms=(0.25V/1.45V)×100%=17.2%
    因此,土的塑限为ωp=ω=17.2%。

  • 第13题:

    某工程场地条件为:(1)杂填土,厚1.7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0m。地下水位以上γ=16kN/m3,地下水位以下γ=19kN/m3;(2)粉质黏土,厚2.0m,γ=19kN/m3,fak=200kPa,Es=8.7MPa;(3)淤泥质土,厚4.5m,γ=18.4kN/m3,fak=80kPa,Es=2.2MPa。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2.5m×3.6m,埋深1.8m,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的压力为180kPa。则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  )kPa。

    A.60
    B.64
    C.73
    D.94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规定,计算如下: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pc=16×1.0+9×0.7+9×0.1=23.2kPa;

  • 第14题:

    某建筑物40层,基础埋深4.0m,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为 600kPa,传至地面以下深度25.0m处的附加压力为220kPa。地层情况大致如下:地面以下深度0~2m为人工填土(γ=15kN/m3),2~10m为粉土(γ=17kN/m3),10~18m为细砂(γ=19kN/m3),18~26m为粉质黏土(γ=18kN/m3),26~35m为卵石 (γ=21kN/m3),地下水位深为8.0m。在深度25.0m处取出土样,做压缩试验时最大压力至少应为( )

    A200kPa
    B500kPa
    C600kPa
    D700kPa

    答案:B
    解析: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4.1.5条第三条规定:压缩试验的最大压力应不小于有效上覆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
    有效上覆自重压力为
    15×2+17×8+19×8+18×7-10×(25-8)=274kPa
    有效上覆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为
    274+220=494≈500kPa

  • 第15题:

    某建筑物40层,基础埋深4.0m,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为 600kPa,传至地面以下深度25.0m处的附加压力为220kPa。地层情况大致如下:地面以下深度0~2m为人工填土(γ=15kN/m3),2~10m为粉土(γ=17kN/m3),10~18m为细砂(γ=19kN/m3),18~26m为粉质黏土(γ=18kN/m3),26~35m为卵石 (γ=21kN/m3),地下水位深为8.0m。在深度25.0m处取出土样,做压缩试验时最大压力至少应为( )

    A.200kPA.
    B.500kPA.
    C.600kPA.
    D.700kPA.

    答案:B
    解析: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4.1.5条第三条规定:压缩试验的最大压力应不小于有效上覆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
    有效上覆自重压力为
    15×2+17×8+19×8+18×7-10×(25-8)=274kPa
    有效上覆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为
    274+220=494≈500kPa

  • 第16题:

    某混凝土灌注桩,已知桩径0.8m,桩顶位于地面下2.0m,桩长10.0m,桩端进入砂卵石层深度为2m。建筑场地地层条件如下:
    第一层:0~2m,填土层,重度y= 18kN/m3
    第二层:2~4m,浓泥,重度y= 20kN/m3;
    第三层:4 ~ 7m,淤泥质黏土层,重度y= 20. 2kN/m3,液性指数IL=1.0;
    第四层:7~10m,黏土层,重度y= 19kN/m3,液性指数IL=0. 7;
    第五层:10m以下,砂卵石层。
    当地下水位由-2.0m降至-7.0m后,单桩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最接近于 ( )kN。
    A. 350 B. 420 C. 460 D. 650


    答案:C
    解析:
    地下水位下降后,土层中的自重应力增大,引起土层沉降。该桩桩周的淤泥、淤泥质黏土以及黏土层都有可能对桩侧产生负摩阻力。桩端持力层为砂卵石,属端承型桩,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粧的下拉荷载Qg。
    则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进行计算:
    ①根据第5. 4. 4条,单桩负摩阻力qnsi的计算公式为:
    qnsi=ζniσ′i
    式中,σ′i为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σ′i=p+yi′zi (p为超载,即地面均布荷载,本题中为0); ζn为桩周土负摩阻力系数。
    由于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为2. 0m,则桩长范围内压缩层厚度为:
    l0= =10.0-2.0 = 8.0m 桩端持力层为砂卵石层,查表5. 4. 4-2得中性点深度ln:

    ln = 0. 9l0=0. 9×8. 0 =7. 2m
    ln、l0分别为桩顶至中性点的距离和桩顶至桩周沉降变形土层下限深度(即压缩层厚度

  • 第17题:

    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重度y=18kN/m3;第二层粘土,厚5m,重度为y=18.4kN/m3,饱和重度ysat=1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5m,试求地表下6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 A、99.8kPa
    • B、109.8kPa
    • C、111kPa
    • D、109.2kPa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垫层底面处自重应力为()。
    A

    63kPa

    B

    70kPa

    C

    75kPa

    D

    80kPa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某砂土地基,天然重度=18kN/m3,饱和重度sat=20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2m,地表下深度为4m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A

    56kPa

    B

    76kPa

    C

    72kPa

    D

    80kPa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均质土中某点深度为10米,土的天然重度为18kN/m3,其自重应力为()。

    正确答案: 180KP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建筑物40层,基础埋深4.0m,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为600kPa,传至地面以下深度25m处的附加应力为220kPa,地层为:地面以下深度0~2m为人工填土(γ=15kN/m3),2~10m为粉土(γ=17kN/m3),10~18m为细砂(γ=19kN/m3),18~26m为粉质黏土(γ=18KN/m3),26~35m为卵石(γ=21kN/m3)地下水位深度为8.0m。则在深度为25.0m处取出的土样,做压缩试验时最大压力至少为(  )kPa。
    A

    220

    B

    500

    C

    600

    D

    7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试验最大压力应大于上覆土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土层自重分层计算,其自重应力,即做压缩试验时最大压力至少为:
    220+2×15+(8-2)×17+(10-8)×(17-10)+19-10)×8+(18-10)×(25-18)=494(kPa)
    故选项B最接近。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均质淤泥质土场地中有一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0m×2.0m,埋深为1.5m,荷载作用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顶面受到上部结构的荷载为800kN,基础与地基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土层重度为γ=19kN/m3,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地下水埋深为4.5m,如采用砾砂土做垫层,垫层厚度为()。
    A

    1.5m

    B

    2.0m

    C

    2.5m

    D

    3.0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重度为18kN/m3;第二层粘土,厚5m,重度为18.4kN/m3,饱和重度为19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5m,试求地表下6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A

    99.8kPa

    B

    109.8kPa

    C

    111kPa

    D

    109.2kPa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