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现有的各种疲劳裂纹萌生(形核)模型的分析,以及对表面形变强化材料裂纹裂纹萌生现象的大量观察与分析,发现形核理论有若干不足。为此,提出了新的疲劳裂纹萌生微细观过程理论,并进而提出了表征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又一个新的特征参量()。A、内部疲劳极限B、外部疲劳极限C、表面完整性D、内部应力

题目
通过对现有的各种疲劳裂纹萌生(形核)模型的分析,以及对表面形变强化材料裂纹裂纹萌生现象的大量观察与分析,发现形核理论有若干不足。为此,提出了新的疲劳裂纹萌生微细观过程理论,并进而提出了表征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又一个新的特征参量()。

A、内部疲劳极限

B、外部疲劳极限

C、表面完整性

D、内部应力


相似考题
更多“通过对现有的各种疲劳裂纹萌生(形核)模型的分析,以及对表面形变强化材料裂纹裂纹萌生现象的大量观察与分析,发现形核理论有若干不足。为此,提出了新的疲劳裂纹萌生微细观过程理论,并进而提出了表征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又一个新的特征参量()。 ”相关问题
  • 第1题:

    2、根据柯垂耳-赫尔模型,提高材料的滑移抗力,可阻止裂纹的萌生,增强材料的疲劳强度,所以可以采用()方法来提高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

    A.表面淬火

    B.表面滚压

    C.表面喷丸

    D.表面渗碳


    变大

  • 第2题:

    通常将()的裂纹定为疲劳裂纹核,并由此确定疲劳裂纹萌生期。

    A.0.05-1 μm

    B.0.01-0.05 mm

    C.0.05-1 mm

    D.1-2 mm


    B

  • 第3题:

    疲劳裂纹萌生后便马上开始扩展,扩展分为介稳扩展和失稳扩展两个阶段,而且介稳扩展的速率较快。


  • 第4题:

    2、通常将()的裂纹定为疲劳裂纹核,并由此确定疲劳裂纹萌生期。

    A.0.05-1 μm

    B.0.01-0.05 mm

    C.0.05-1 mm

    D.1-2 mm


    错误

  • 第5题:

    7、通常将()的裂纹定为疲劳裂纹核,并由此确定疲劳裂纹萌生期。

    A.0.05-1 μm

    B.0.01-0.05 mm

    C.0.05-1 mm

    D.1-2 mm


    答: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阻止疲劳裂纹萌生的一般方法: 滑移带开裂产生裂纹 从滑移带开裂产生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来看,提高材料的滑移抗力(如采用固溶强化、细晶强化等手段),均可以阻止疲劳裂纹萌生,提高疲劳强度。 相界面开裂产生裂纹 从第二相或夹杂物可引发疲劳裂纹的机理来看,只要能降低第二相或夹杂物的脆性,提高相界面强度,控制第二相或夹杂物的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使之“少、圆、小、匀”,均可抑制或延缓疲劳裂纹在第二相或夹杂物附近萌生,提高疲劳强度。 ( 3 )晶界开裂产生裂纹 从晶界萌生裂纹来看,凡使晶界弱化和晶粒粗化的因素,如晶界有低熔点夹杂物等有害元素和成分偏析、回火脆性、晶界析氢及晶粒粗化等,均易产生晶界裂纹,降低疲劳强度;反之,凡使晶界强化、净化和细化晶粒的因素,均能抑制晶界裂纹形成,提高疲劳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