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隧道塌方处理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岩石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Ⅱ~Ⅳ级 B.土质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Ⅳ~Ⅵ级 C.岩石类塌方已塌至隧道上方的原地面时,应及时处理地面塌口,后处理洞内塌方 D.处理土质隧道塌方时应采用清渣的方式处理

题目
下列关于隧道塌方处理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岩石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Ⅱ~Ⅳ级
B.土质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Ⅳ~Ⅵ级
C.岩石类塌方已塌至隧道上方的原地面时,应及时处理地面塌口,后处理洞内塌方
D.处理土质隧道塌方时应采用清渣的方式处理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隧道塌方处理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隧道通风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向交通隧道的设计风速不宜大于10m/s
    B.双向交通隧道设计风向宜与行车下坡方向一致
    C.连拱隧道左右相邻洞口间宜采取措施避免污染空气串流
    D.洞内通风气流组织方向不易频繁变化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处理隧道坍塌方常用支护方式有()。

    • A、喷锚处理
    • B、构件支撑处理
    • C、封堵
    • D、加强二衬

    正确答案:A,B

  • 第3题:

    隧道在软卧层地段施工时,为防止塌方,在可能塌方的不良地段采取()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快衬砌等措施。

    • A、不
    • B、先
    • C、后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分析某一隧道特殊地质地段的塌方原因、提出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塌方的原因:隧道穿越煤质地层时,遇到煤矿空区,采空区突水,构成沉降、失稳、诱发塌方.
    塌方程度描述:此次塌方从桩号AR14+00—AR14+025,共25米长,清除塌方的土石15000M3,三个作业班分为三班连续作业清理,用了20天时间.
    塌方处理措施:
    (1).改善围岩应力,调整支护形式;
    (2).加固围岩,包括对掌子面的超前加固;
    (3).提高衬砌强度;
    (4).保护塌体上部的围岩,采用先护后挖,谨慎施工,稳妥前进;
    (5).防排水与回填处理同时考虑进行;
    (6).在台车上安装保护网,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 第5题:

    隧道在软卧层地段施工时,为防止塌方,在可能塌方的不良地段采取()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快耐砌等措施。

    • A、不
    • B、先
    • C、后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正确的预防隧道施工塌方的措施包括()。

    • A、先排水
    • B、长开挖
    • C、弱爆破
    • D、强支护
    • E、早衬砌

    正确答案:A,C,D,E

  • 第7题:

    下列关于电缆隧道作业,说法错误的是()。

    • A、电缆隧道应有充足的照明
    • B、电缆隧道应有防水、防火措施
    • C、进入电缆隧道前,应先通风排除浊气
    • D、通风排除浊气后即可进入电缆隧道作业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多选题
    正确的预防隧道施工塌方的措施包括()。
    A

    先排水

    B

    长开挖

    C

    弱爆破

    D

    强支护

    E

    早衬砌


    正确答案: B,D
    解析: 预防塌方的施工方法是“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塌方的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1)隧道发生坍方,应及时迅速处理。处理时必须详细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坍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坍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经认真分析,制定处理方案。
    (2)处理坍方应先加固未坍塌地段,防止继续发展。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①小坍方,纵向延伸不长、坍穴不高。首先加固坍体两端洞身,并抓紧喷射混凝土或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坍穴顶部和侧部,再进行清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在坍渣上架设临时支架,稳定顶部然后清渣。临时支架待灌筑衬砌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拆除。
    ②大坍方坍穴高、坍渣数量大,坍渣体完全堵住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坍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和注浆固结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基本稳定后,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采取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的原则挖坍体,并尽快完成衬砌。
    ③坍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打设地面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④洞口坍方,一般易坍至地表,可采取暗洞明作的办法。
    (3)处理坍方的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坍方往往与地下水活动有关,治坍应先治水。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或地下,引截地下水防止渗入坍方地段,以免坍方扩大。具体措施:
    ①地表沉陷和裂缝,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紧密,开挖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
    ②坍方通顶时,应在陷穴口地表四周挖沟排水,并设雨棚遮盖穴顶。陷穴口回填应高出地面并用粘土或圬工封口,做好排水。
    ③坍体内有地下水活动时,用管槽引至排水沟排出,防止坍方扩大。
    (4)坍方地段的衬砌,应视坍穴大小和地质情况予以加强。衬砌背后与坍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当坍穴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坍穴填满;当坍穴较大时,可先用浆砌片石回填一定厚度,其以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特大坍穴应作特殊处理。
    (5)采用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或有条件的隧道,坍方后要加设量测点,增加量测频率,根据量测信息及时研究对策。浅埋隧道,要进行地表下沉量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出现塌方现象,经分析是由于该项目部针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制定的措施不完善造成,为保证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隧道在软卧层地段施工时,为防止塌方,在可能塌方的不良地段采取()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快衬砌等措施。
    A

    B

    C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塌方的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1)隧道发生坍方,应及时迅速处理。处理时必须详细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坍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坍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经认真分析,制定处理方案。
    (2)处理坍方应先加固未坍塌地段,防止继续发展。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①小坍方,纵向延伸不长、坍穴不高。首先加固坍体两端洞身,并抓紧喷射混凝土或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坍穴顶部和侧部,再进行清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在坍渣上架设临时支架,稳定顶部然后清渣。临时支架待灌筑衬砌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拆除。
    ②大坍方坍穴高、坍渣数量大,坍渣体完全堵住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坍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和注浆固结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基本稳定后,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采取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的原则挖坍体,并尽快完成衬砌。
    ③坍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打设地面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④洞口坍方,一般易坍至地表,可采取暗洞明作的办法。
    (3)处理坍方的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坍方往往与地下水活动有关,治坍应先治水。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或地下,引截地下水防止渗入坍方地段,以免坍方扩大。具体措施:
    ①地表沉陷和裂缝,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紧密,开挖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
    ②坍方通顶时,应在陷穴口地表四周挖沟排水,并设雨棚遮盖穴顶。陷穴口回填应高出地面并用粘土或圬工封口,做好排水。
    ③坍体内有地下水活动时,用管槽引至排水沟排出,防止坍方扩大。
    (4)坍方地段的衬砌,应视坍穴大小和地质情况予以加强。衬砌背后与坍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当坍穴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坍穴填满;当坍穴较大时,可先用浆砌片石回填一定厚度,其以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特大坍穴应作特殊处理。
    (5)采用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或有条件的隧道,坍方后要加设量测点,增加量测频率,根据量测信息及时研究对策。浅埋隧道,要进行地表下沉量测。

  • 第14题:

    隧道小塌方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先加固塌方附近的未坍塌部分,采用喷锚支护或小导管等对未坍塌的边墙及拱部进行加固,如果塌方是在洞口浅埋段,塌方冒顶,应采用喷射砼或锚杆挂网等措施,封闭地表,以防止塌方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其次,采取喷射砼等措施临时封闭塌方段围岩,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和减小塌方的再一次恶化。再次,在塌方段应采取架立钢拱架、挂钢筋网、锚喷等技术措施,从未塌方段逐步向内稳步推进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在塌方段喷射砼过程中,应预留“注浆口”,以确保后续注浆作业施工的正常进行。

  • 第15题:

    隧道塌方应根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和地质条件,采取“()”的原则,采取喷锚支护、注浆、管棚、加强二次衬砌、设置()等技术措施,不失时机、不留隐患地进行处理。


    正确答案: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强;护拱

  • 第16题:

    隧道塌方后,应先清除塌体,再加固未塌方地段。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处理隧道坍塌方常用支护方式()

    • A、喷锚处理
    • B、构件支撑处理
    • C、封堵
    • D、加强二衬

    正确答案:A,B

  • 第18题: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根据背景材料,在处理隧道塌方前要做哪些调查,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2)根据背景材料,隧道塌方后的治理应该如何进行? (3)背景中提到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请问是哪四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在处理塌方前,应详细调查其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其诱发原因和塌方类型,据此确定处理方案。
    (2)隧道塌方隧后的治理:
    1、隧道塌方隧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
    2、塌方规模较小时,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并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
    3、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完全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4、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5、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
    6、塌方地段应该做好防排水工作。
    (3)隧道施工时,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湿式凿岩标准化;
    2、机械通风正常化;
    3、喷雾洒水正规化;
    4、个人防护普遍化。

  • 第19题:

    问答题
    分析某一隧道特殊地质地段的塌方原因、提出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塌方的原因:隧道穿越煤质地层时,遇到煤矿空区,采空区突水,构成沉降、失稳、诱发塌方.
    塌方程度描述:此次塌方从桩号AR14+00—AR14+025,共25米长,清除塌方的土石15000M3,三个作业班分为三班连续作业清理,用了20天时间.
    塌方处理措施:
    (1)改善围岩应力,调整支护形式;
    (2)加固围岩,包括对掌子面的超前加固;
    (3)提高衬砌强度;
    (4)保护塌体上部的围岩,采用先护后挖,谨慎施工,稳妥前进;
    (5)防排水与回填处理同时考虑进行;
    (6)在台车上安装保护网,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处理隧道坍塌方常用支护方式()
    A

    喷锚处理

    B

    构件支撑处理

    C

    封堵

    D

    加强二衬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处理隧道坍塌方常用支护方式有()。
    A

    喷锚处理

    B

    构件支撑处理

    C

    封堵

    D

    加强二衬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在处理隧道塌方前要做哪些调查,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隧道塌方应根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和地质条件,采取“()”的原则,采取喷锚支护、注浆、管棚、加强二次衬砌、设置()等技术措施,不失时机、不留隐患地进行处理。

    正确答案: 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强,护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