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材料:某一级公路,全长52.34km,设计车速为100km/h,路面基层采用乳化沥青碎石基层进行施工。该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基层的施工方法和出现的情况报告如下: (1)拌合过程是在现场用人工拌制。 (2)施工人员在拌合混合料时的时间为80s。 (3)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拌合均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破乳后,即进行摊铺。 (4)混合料摊铺后,采用轻型筒式压路机进行初压两遍又用5t 的轻型压路机进行复压两遍。 2.问题: (1)拌合过程是否可采用人工拌制?最适宜的拌合方法是什么? (2)施工单位拌合混合料的时间

题目
1.背景材料:某一级公路,全长52.34km,设计车速为100km/h,路面基层采用乳化沥青碎石基层进行施工。该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基层的施工方法和出现的情况报告如下:
(1)拌合过程是在现场用人工拌制。
(2)施工人员在拌合混合料时的时间为80s。
(3)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拌合均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破乳后,即进行摊铺。
(4)混合料摊铺后,采用轻型筒式压路机进行初压两遍又用5t 的轻型压路机进行复压两遍。
2.问题:
(1)拌合过程是否可采用人工拌制?最适宜的拌合方法是什么?
(2)施工单位拌合混合料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对拌合时间有何要求?
(3)施工单位摊铺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时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混合料的碾压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该如何碾压?


相似考题

2.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其主线一般路段及收费广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如下表2:备注: 1.沥青路面的上、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 2.沥青路面面层之间应洒布乳化沥青作为C,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应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作为D,之后应设置封层。 本项目底基层厚度20cm,工程数量为50万m2。施工单位在底基层施工前完成了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等标准试验工作,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批。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该试验报告的计算过程复核无误后,批复同意施工单位按标准试验的参数进行底基层的施工。 本项目最终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并实施的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合比为:水:水泥:碎石(10~30mm):碎石(5~10mm):石屑(0~5mm)=5.8:3.8:48:10:42,最大干密度为2.4g/cm3,底基层材料的施工损耗率为1%。 【问题】 1.按组成结构分,本项目上面层、中面层分别属于哪一类沥青路面结构? 2.写出表2中括号内A、B对应的面层设计指标的单位。 3.写出表2中备注2所指功能层C、D的名称,并说明设置封层的作用。 4.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底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审批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5.计算本项目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需用量为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案例五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12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18cm 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合料指定由某拌和站建定点供应,现场配备了摊铺机、运输车辆。基层采用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端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55℃;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试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表2 所示,水泥剂量为4.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3,压实度98%。 表2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比例表问题: 1.本项目应采用什么等级的沥青?按组成结构分类,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哪种类型?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还需要配备哪些主要施工机械? 3.逐条判断事件一中现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4.补充事件二中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的漏项。 5.列式计算事件三中1km 基层需1#料和水泥的用量。(不考虑材料损耗,以t 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 位)

更多“1.背景材料:某一级公路,全长52.34km,设计车速为100km/h,路面基层采用乳化沥青碎石基层进行施工。该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基层的施工方法和出现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关问题
  • 第1题:

    背景
    某机场场道全长3200m,宽度45m,根据当地情况,设计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基层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为了有效地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施工单位绘制了S曲线(见下图),利用S曲线将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进行了对比。

    问题
    (1)该工程最终退后几天完成?
    (2)该工程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相符的时间是第几天?
    (3)第9天的施工进度状况如何?


    答案:
    解析:
    分析与答案 (1)该工程最终推后3d完成。
    (2)该工程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相符的时间是第6天。
    (3)第9天的施工进度是拖后。

  • 第2题:

    级配砾石可用于( )。

    A:高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B: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C: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D:二级公路沥青碎石路面的基层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88
    级配砾石可用于二级和二级下公路的基层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 第3题:

    沥青路面施工中,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要求在基层上浇洒的材料有()。

    A、 乳化沥青
    B、 煤沥青
    C、 液体沥青
    D、 热拌沥青碎石
    E、 沥青混凝土

    答案:A,B,C
    解析:
    2018新教材P63 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 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 第4题:

    沥青路面施工中,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要求在基层上浇洒的材料有( )。

    A.乳化沥青
    B.煤沥青
    C.液体沥青
    D.热拌沥青碎石
    E.沥青混凝土

    答案:A,B,C
    解析:
    2020版教材P 64
    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 第5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35.5km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施工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前,项目部分别计算各段需要的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的数量或不同粒级碎石和石屑的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事件二: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
    (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
    (2)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斜接,不得垂直相接。
    (3)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前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前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问题: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除了事件一提及的方法外,还有哪种方法
    2.事件一中,为计算相关材料用量和堆放距离,需要根据哪些资料来计算
    3.逐条改正事件二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中错误之处。
    4.写出背景中的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拌和与整形工序应配置的施工机械。
    5.指出图中A的名称,通常适合设置在哪些地段


    答案:
    解析:
    1.还有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或者厂拌法)。
    2.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并按确定的配合比。
    3.(1)水泥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2)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得斜接;(3)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4.干拌应配置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湿拌应配备洒水车和稳定土拌和机。整形应配置平地机。
    5.边沟。边沟通常设置在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

  • 第6题:

    某一级公路路面施工中为了满足基层使用要求,将石灰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碎石含量由原设计的30%变更提高为45%。()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背景材料: 某一级公路,全长52.34km,设计车速为100km/h,路面基层采用乳化沥青碎石基层进行施工。该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基层的施工方法和出现的情况报告如下:(1)拌和过程是在现场用人工拌制;(2)施工人员在拌和混合料时的时间为80s;(3)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破乳后,即进行摊铺;(4)混合料摊铺后,采用轻型筒式压路机进行初压两遍又用5t的轻型压路机进行复压两遍。 (1)拌和过程是否可采用人工拌制?最适宜的拌和方法是什么? (2)施工单位拌和混合料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对拌和时间有何要求? (3)施工单位摊铺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时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混合料的碾压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该如何碾压?


    正确答案: (1)在条件限制时可以在现场用人工拌制。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最适宜采用拌和机拌和。
    (2)施工人员拌和混合料的时间不符合规定。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保证乳液与集料拌和均匀,机械拌和不宜超过30s,人工拌和不宜超过60s。
    (3)不合理。因为为了保证混合料具有充分的施工和易性,混合料的拌和、运输和摊铺应在乳液破乳前结束。
    (4)混合料的碾压方法不正确。正确方法:混合料摊铺后,先采用6t左右的轻型压路机初压,宜碾压1~2遍,使混合料初步稳定,再用轮胎压路机或轻型筒式压路机碾压1~2遍。初压时应匀速进退,不得在碾压路段上紧急制动或快速启动。当乳化沥青开始破乳,混合料由褐色转变成黑色时,用12~15t轮胎压路机或10~12t钢筒式压路机复压。复压2~3遍后,立即停止,待晾晒一段时间,水分蒸发后,再补充复压至密实为止。碾压时发现局部混合料有松散或开裂时,应立即挖除并换补新料,整平后继续碾压密实。

  • 第8题:

    判断题
    某一级公路路面施工中为了满足基层使用要求,将石灰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碎石含量由原设计的30%变更提高为45%。()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施工合同段全长18km,合同段包含大桥3座,涵洞及通道12个,路堤填筑均为土方,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部精心组织施工,认真履行合同。完工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分别提出了交工、竣工验收要求。 (1)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的依据是什么? (2)公路工程交工验收的范围是什么? (3)公路工程竣工验收的范围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的依据是:
    1)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批准的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变更设计文件;
    3)批准的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
    4)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复、指示文件;
    5)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
    (2)交工验收是检查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评价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是否可以移交下一阶段施工或者是否满足通车要求,对各参建单位工作进行初步评价。
    (3)竣工验收是综合评价工程建设成果,对工程质量、参建单位和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二级公路全长32.66km,施工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全路段的土质有粘质粉土、砂土、重粘土,但当地石灰产量很多。路面基层采用了石灰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底基层,二灰碎石上基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底基层。为了保证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的强度,施工中对压实度进行了控制,在上基层施工前,发现在K1+500~K6+800段发现已成型的石灰稳定底基层表面产生大量裂缝。 (1)背景材料中全路段有三类土质,哪些土质需要改善后可以作为路基填料?简述改善方法。 (2)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流程有哪些? (3)简述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主要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砂土、重粘土需改善。砂土主要是塑性指数过低,可以加大石灰用量来进行改善;重粘土主要是塑性指数过高,可以分为两次加石灰进行改善,即先在重粘土内加入少许石灰进行拌和闷料使之"砂化",2~3d后摊开,再加入剩余量的石灰进行拌和。
    (2)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备料、摊铺土→洒水闷料→整平和轻压→卸置和摊铺石灰→拌和与洒水→整形→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养护。
    (3)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主要防治措施: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2、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3、保证拌和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4、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5、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6、设置伸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二级公路路基宽度8.5m(0.75m+7.00m+0.75m),路面结构组成为:30cm填隙碎石底基层、25cm无机结合料基层、22cmC30水泥混凝土面层.先进行填隙碎石底基层施工,主要施工顺序如下:备料——运输粗碎石——摊铺——摊铺填隙料和碾压 问题: 1、填隙碎石底基层在备料这个施工程序前还应该有哪些准备工作? 2、填隙碎石底基层是路面粒料基层施工方法的一种,请列出其他两种路面粒料基层施工方法的名字. 3、填隙料的摊铺和碾压可采用的施工方法有那几类?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4、路面底基层施工中常见的质量控制关键点一般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准备下承层和施工放样.
    2、级配碎石路拌法和级配碎石中心站集中拌合法.
    3、有干法施工和湿法施工两类.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经过几次撒铺碾压,粗碎石表面孔隙全部填满后干法施工洒少量水,用12~15t三轮压路机终压即可.而湿法立即用洒水车洒水,直到饱和.再用12~15t三轮压路机跟在洒水车后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将湿填隙料继续扫入所出现的孔隙中.需要时,再添加新的填隙料.洒水和碾压应一直进行到填隙料和水形成粉砂浆为止.粉砂浆应填塞全部孔隙,并在压路机轮前形成微波纹状.然后让水分蒸发一段时间进行干燥.结构层变干后,表面多余的细料以及细料覆盖层扫除干净即可.
    4、路面底基层施工中常见的质量控制关键点有:基层施工所采用设备组合;配合比的设计;拌合设备计量装置校验;路面底基层所用结合料(如水泥、石灰)剂量;原材料符合要求,混合料的含水量、拌合均匀性、配合比;路面底基层的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及横坡等;如采用级配碎(砾)石还需要注意集料的级配和石料的压碎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 (1)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是否正确,哪些水泥可做结合料? (3)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值。

    正确答案: (1)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不正确。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2)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不正确。可作结合料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
    (3)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不正确。正确做法:对集中场拌法施工时,水泥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但设计水泥剂量宜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背景
    某机场场道全长3200m,宽度45m,根据当地情况,设计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基层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为了有效地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施工单位绘制了S曲线(见下图),利用S曲线将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进行了对比。

    2.问题
    (1)该工程最终推后几天完成
    (2)该工程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相符的时间是第几天
    (3)第9天的施工进度状况如何


    答案:
    解析:
    (1)该工程最终推后3d完成。
    (2)该工程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相符的时间是第6天。
    (3)第9天的施工进度是拖后。

  • 第14题:

    级配砾石可用于( )。

    A.高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B.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C.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D.二级公路沥青碎石路面的基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道路工程。级配砾石可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教材页码:P83-92

  • 第15题:

    某一级公路,路线通过地区气候干燥,路面底基层为填隙石,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该路段基层施工组织方法应采用()。

    A、 平行作业法
    B、 流水作业法
    C、 顺序作业法
    D、 平行作业法和顺序作业法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12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合料指定由某拌合站建定点供应,现场配备了摊铺机、运输车辆。基层采用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80℃;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试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下表所示,水泥剂量为4.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3,压实度98%。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比例表



    【问题】
    1.本项目应采用什么等级的沥青?按组成结构分类,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哪类型?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还需要配备哪些主要施工机械?
    3.逐条判断事件一中现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4.补充事件二中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的漏项。
    5.列式计算事件三中1km基层需1号料和水泥的用量。(不考虑材料损耗,以t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答案:
    解析:
    1.(1)本项目应采用A级或B级沥青。 (2)按组成结构分类,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密实一悬浮结构。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主要施工机械:双轮双振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3.(1)错误。正确做法:下、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
    (2)错误。正确做法:开铺前将摊铺机的熨平板进行加热至不低于100℃。
    (3)正确。
    (4)错误。正确做法: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应在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用人工摊铺施工。
    4.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的漏项:弯沉值、平整度、厚度。
    5.外掺法:水泥/集料=X:Y=0.045/1
    水泥:1000×9.5×0.18×2.4×0.98×4.5%/1.045=173.19(t)
    1#料:1000×9.5×0.18×2.4×0.98×25%/1.045 =962.18(t)

  • 第17题:

    级配砾石可用于()。

    • A、高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 B、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 C、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 D、各级沥青碎石路面的基层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路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的剂量来确定的。 4、其路拌法施工工艺有: ①施工放样。 ②准备下承层。 ③混合料拌合与运输。 ④布置基准线钢丝。 ⑤混合料摊铺与碾压。 ⑥自检验收。 ⑦质检。 ⑧养生。 施工工艺流程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的顺序进行。 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不正确。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 第19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不正确。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1.背景材料:    某一级公路,全长52.34km,设计车速为100km/h,路面基层采用乳化沥青碎石基层进行施工。该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基层的施工方法和出现的情况报告如下:    (1)拌合过程是在现场用人工拌制。    (2)施工人员在拌合混合料时的时间为80s。    (3)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拌合均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破乳后,即进行摊铺。    (4)混合料摊铺后,采用轻型筒式压路机进行初压两遍又用5t的轻型压路机进行复压两遍。    2.问题:    (1)拌合过程是否可采用人工拌制?最适宜的拌合方法是什么?    (2)施工单位拌合混合料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对拌合时间有何要求?    (3)施工单位摊铺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时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混合料的碾压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该如何碾压?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1.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施工合同段全长18km,合同段包含大桥3座,涵洞及通道12个,路堤填筑均为土方,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部精心组织施工,认真履行合同。完工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分别提出了交工、竣工验收要求。    2.问题:    (1)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的依据是什么?    (2)公路工程交工验收的范围是什么?    (3)公路工程竣工验收的范围是什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一级公路,全长52.34km,设计车速为100km/h,路面基层采用乳化沥青碎石基层进行施工。该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基层的施工方法和出现的情况报告如下:(1)拌和过程是在现场用人工拌制;(2)施工人员在拌和混合料时的时间为80s;(3)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破乳后,即进行摊铺;(4)混合料摊铺后,采用轻型筒式压路机进行初压两遍又用5t的轻型压路机进行复压两遍。 (1)拌和过程是否可采用人工拌制?最适宜的拌和方法是什么? (2)施工单位拌和混合料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对拌和时间有何要求? (3)施工单位摊铺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时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混合料的碾压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该如何碾压?

    正确答案: (1)在条件限制时可以在现场用人工拌制。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最适宜采用拌和机拌和。
    (2)施工人员拌和混合料的时间不符合规定。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保证乳液与集料拌和均匀,机械拌和不宜超过30s,人工拌和不宜超过60s。
    (3)不合理。因为为了保证混合料具有充分的施工和易性,混合料的拌和、运输和摊铺应在乳液破乳前结束。
    (4)混合料的碾压方法不正确。正确方法:混合料摊铺后,先采用6t左右的轻型压路机初压,宜碾压1~2遍,使混合料初步稳定,再用轮胎压路机或轻型筒式压路机碾压1~2遍。初压时应匀速进退,不得在碾压路段上紧急制动或快速启动。当乳化沥青开始破乳,混合料由褐色转变成黑色时,用12~15t轮胎压路机或10~12t钢筒式压路机复压。复压2~3遍后,立即停止,待晾晒一段时间,水分蒸发后,再补充复压至密实为止。碾压时发现局部混合料有松散或开裂时,应立即挖除并换补新料,整平后继续碾压密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是否正确,哪些水泥可做结合料?

    正确答案: 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不正确。可作结合料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值。

    正确答案: 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不正确。正确做法:对集中场拌法施工时,水泥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但设计水泥剂量宜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