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E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205-P208
排泥管线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泥泵功率、吹填土的特性、吹填土的流程和坡度等因素确定。
更多“吹填施工排泥管线的布设间距应根据( )等因素确定。”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耙吸挖泥船吹填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点定位吹泥进点时控制航速,并提前抛艏锚,有条件时抛艉锚辅助定位
    B.接通吹泥管线后先打开引水阀门吹水,确认管线正常后打开抽泥舱内疏浚泥门抽取泥砂
    C.通过管线进行吹填时,抽舱完毕后继续吹水,直至管线内残留泥沙不会对下一步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时再停泵
    D.艏喷施工时,根据施工工况选取合理的管线长度、管线直径和泥泵转速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耙吸挖泥船吹填施工艏吹与艏喷两种施工方法应满足的条件。满足条件:(1)驻船水域水深满足挖泥船满载吃水要求,单点定位吹泥时水域宽度不低于2倍船长;(2)单点定位吹泥进点时控制航速并提前抛艏锚,有条件时抛艉锚辅助定位;(3)接通吹泥管线后先打开引水阀门吹水,确认管线正常后打开抽泥舱内疏浚土门抽取泥沙;(4)泥门按顺序启闭,开启的泥门处泥沙接近抽尽时开启下一组泥门,随后关闭原开启的泥门,双列泥门左右对称成对启闭;(5)施工过程中根据流量和浓度调节引水阀门,保持引水阀门与泥门启闭的协调,避免舱内泥沙经引水通道流出船外;(6)通过管线进行吹填时,抽舱完毕后继续吹水,直至管线内泥沙已吹尽或管线内残留泥沙不会对下步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时再停泵和断开管线;(7)施工过程中,根据真空、流量、浓度和压力等变化情况,对泥泵转速、泥门开启数量和引水阀开度进行调节;(8)艏喷施工时,根据水流、潮流、风向、水深及挖泥船操纵要求选择就位点;(9)艏喷施工时,根据施工工况选取合理的喷嘴尺度、喷射角度和泥泵转速。

  • 第2题:

    关于吹填施工中排水口布设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排水口的位置应根据吹填区几何形状、原泥面地形等因素确定
    B.排水口应设在有利于泥浆流动,减少流程的地方
    C.排水口一般多布设在吹填区的死角
    D.排水口应选择在具有排水条件的地方
    E.排水口一般多布设在远离排泥管线出口的地方

    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吹填工程排水口的布设要求。排水口应设在有利于加长泥浆流程,有利于泥沙沉淀的位置上。故B选项错误。

  • 第3题:

    某吹填工程,吹填区总面积2.5km2、吹填总容量2000万m3,分为A、B、C三个区进行吹填。A区吹填面积0.9km2、吹填容量750万m3;B区吹填面积0.75km2、吹填容量550万m3;C区吹填面积0.85km2、吹填容量700万m3。选用大型绞吸挖泥船直接吹填的施工方式,取土区土质上层为可塑黏土,取土工程量900万m3;下层为中密与密实砂,可取土工程量1500万m3。经计算交工验收前因吹填土荷载造成的吹填区原地基沉降量为50万m3,超填工程量不计,可塑黏土和中密与密实砂的吹填流失率分别为5%和7%。
    【问题】
    1.本工程应如何划分单位工程
    2.确定吹填区内排泥管线布设间距应考虑哪些因素
    3.针对本工程土质,挖泥施工应选用何种绞刀型式和刀齿型式
    4.计算该工程吹填设计工程量。(列出主要计算过程,不考虑吹填土固结与搅松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A、B、C三个吹填区各为一个单位工程。
    2.吹填区内排泥管线布设间距应考虑的因素为:设计要求、泥泵功率、吹填土的特性、吹填土的流程、吹填土的坡度。

    3.针对本工程土质,挖泥施工应选用的绞刀形式和刀齿形式分别为:
    (1)对于可塑黏土,选用直径较大的冠形绞刀和方齿;
    (2)对于中密与密实砂,选用直径较小的冠形绞刀和凿齿。

    4.(1)900万m3可塑黏土吹填后保留在吹填区的工程量:900×(1-5%)=855万m3。
    (2)吹填区应吹填的中密与密实砂的吹填工程量:(2000+50-855)÷(1-7%)=1285或1284.95万m3。
    (3)该工程的吹填设计工程量:900+1285=2185或2184.95万m3。

  • 第4题:

    背景资料
    某吹填工程,吹填区面积2.5km2、吹填容积2000万m3,分为A、B、C三个区域进行吹填,A区吹填面积0.9km2,吹填工程量750万m3,B区吹填面积0.75km2,吹填工程量550万m3,C区吹填面积0.85km2,吹填工程量700万m3,吹填高程平均允许偏差0.2m,采用大型绞吸挖泥船直接吹填的施工方式,取土区土质为可塑黏土、泥厚10m、可取工程量2500万m3、疏浚前标高-6.0m。经计算求得竣工验收前因吹填土荷载造成的吹填区原地基平均沉降量0.12m,可塑黏土的吹填流失率为6%。
    问题
    1.本工程应如何划分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
    2.简述确定吹填区内排泥管线布设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3.计算最大吹填设计工程量。(列出主要计算过程,结果取整数)
    4.简述绞吸挖泥船施工分层厚度确定的原则,本工程应如何分层?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应划分为A区、B区、C区共三个单位工程。 【考点解析】
    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规定,陆域形成的吹填工程按合同或设计文件的区域划分单位工程。
    2.确定吹填区内排泥管线布设间距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设计要求、泥泵功率、吹填土的特性、吹填土的流程和坡度等因素。
    3.最大吹填设计工程量V为:

    【考点解析】

    式中V——吹填设计工程量(m3);
    V1——吹填容积量(m3),即吹填区设计高程与原始地面之间的容积;
    △V1——原地基沉降量(m3),即竣工验收前因吹填土荷载造成吹填区原地基下沉而增加的工程量;
    △V2——超填工程量(m3),根据吹填工程的高程平均允许偏差值计算;
    P——吹填土进入吹填区后的流失率(%),根据土的粒径、泄水口的位置、高度及距排泥管口的距离、吹填面积、排泥管的布设、吹填高度及水力条件等具体施工条件和经验确定。
    4.绞吸挖泥船施工当疏浚区泥层厚度很厚时应分层施工,分层厚度应根据土质和挖泥船绞刀的性能确定,宜取绞刀直径的0.5~2.5倍,对坚硬土取较低值,对松软土取较大值;分层的上层宜较厚,以保证挖泥船的效能;最后一层应较薄,以保证工程质量;当浚前泥面在水面以上,或水深小于挖泥船的吃水时,最上层开挖深度应满足挖泥船吃水和最小挖深的要求。当泥层过厚时应在高潮挖上层,低潮挖下层,以减少塌方。本工程疏浚土为可塑黏土,分层厚度宜取绞刀直径的0.8倍左右。

  • 第5题:

    吹填区排水口的位置应根据()等因素确定。

    • A、排泥管的布置
    • B、容泥量
    • C、挖泥厚度
    • D、吹填区地形
    • E、排泥总流量

    正确答案:A,B,D,E

  • 第6题:

    吹填区排水口一般多布设在吹填区()的地方。

    • A、中部
    • B、接近排泥管线出口
    • C、远离排泥管线出口
    • D、死角
    • E、排泥管线出口

    正确答案:C,D

  • 第7题:

    吹填施工排泥管线的布设间距应根据( )等因素确定。

    • A、泥泵功率 
    • B、吹填土流程 
    • C、挖深 
    • D、挖宽 
    • E、吹填土坡度

    正确答案:A,B,E

  • 第8题:

    多选题
    吹填施工排泥管线的布设间距应根据( )等因素确定。
    A

    泥泵功率 

    B

    吹填土流程 

    C

    挖深 

    D

    挖宽 

    E

    吹填土坡度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吹填土进入吹填区后的流失率应根据(  )等具体施工条件和经验确定。
    A

    土的颗粒

    B

    吹填水深

    C

    吹填面积

    D

    吹填高程

    E

    吹填高度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吹填区排泥管线的布置应满足()的要求,并应考虑吹填区的地形、地貌,几何形状对管线布置的影响。
    A

    设计标高

    B

    吹填范围

    C

    挖泥标高

    D

    挖泥范围

    E

    吹填厚度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排泥管线的(  )应根据设计要求、泥泵功率、吹填土特性与流程和坡度等因素确定。
    A

    入口

    B

    间距

    C

    走向

    D

    位置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在淤泥等软土地基上进行吹砂时,应根据(  )确定第一层的吹填砂厚度。
    A

    吹填厚度

    B

    吹填水深

    C

    设计要求

    D

    试验结果

    E

    施工工期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背景资料
    某吹填工程,吹填总面积为2.5km2,吹填总工程量为2000 万m3,分为A、B、C 三个区
    吹填。A 区吹填面积0.9km2,吹填量750 万m3;B 区吹填面积0.75km2,吹填量550 万m3;
    C 区吹填面积0.85km2,吹填量700 万m3。现采用大型绞吸挖泥船直接吹填,取土区土质上
    层为可塑黏土,取土量900 万m3;下层为中密与密实砂,可取土量1600 万m3。因吹填土荷
    造成的吹填区原地基沉降量为50 万m3,超填工程量不计,可塑黏土和中密及密实砂的吹填流
    失率分别为5%和7%。
    问题
    简述吹填区排泥管线布设间距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答案:
    解析:
    排泥管线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泥泵功率、吹填土的特性、吹填土的流程和坡度等因
    素确定。

  • 第14题:

    吹填区排泥管线的布设间距应根据吹填土的坡度等因素确定,中沙在水面以上的吹填坡度约为()。
    A. 1 : 10 ~1 : 25 B. 1 : 25 ~1 : 50
    C. 1 : 50 ~1 : 100 D. 1 : 100 ~1 : 200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吹填区排水口的位置应根据( )等因素确定。
    A.排泥管的布置 B.容泥量
    C.挖泥厚度 D.吹填区地形
    E.排泥总流量


    答案:A,B,D,E
    解析:

  • 第16题:

    吹填施工中,排泥管线的布置间距应根据()等因素确定。

    A.设计要求
    B.吹填的厚度
    C.泥泵功率
    D.吹填土的特性
    E.吹填土的流程

    答案:A,C,D,E
    解析:

  • 第17题:

    吹填区排泥管线的布设间距应根据吹填土的坡度等因素确定,中沙在水面以上的吹填坡度约为()。

    • A、1:10~1:25
    • B、1:25~1:50
    • C、1:50~1:100
    • D、1:100~1:200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吹填区排泥管线的布置应满足()的要求,并应考虑吹填区的地形、地貌,几何形状对管线布置的影响。

    • A、设计标高
    • B、吹填范围
    • C、挖泥标高
    • D、挖泥范围
    • E、吹填厚度

    正确答案:A,B,E

  • 第19题:

    单选题
    吹填区排泥管线的布设间距应根据吹填土的坡度等因素确定,中沙在水面以上的吹填坡度约为()。
    A

    1:10~1:25

    B

    1:25~1:50

    C

    1:50~1:100

    D

    1:100~1:2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吹填区排水口的位置应根据()等因素确定。
    A

    排泥管的布置

    B

    容泥量

    C

    挖泥厚度

    D

    吹填区地形

    E

    排泥总流量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吹填区排水口一般多布设在吹填区()的地方。
    A

    中部

    B

    接近排泥管线出口

    C

    远离排泥管线出口

    D

    死角

    E

    排泥管线出口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吹填工程,吹填区面积2.5km2、吹填容积2000万m3,分为A、B、C三个区域进行吹填,A区吹填面积0.9km2,吹填工程量750万m3,B区吹填面积0.75km2,吹填工程量550万m3,C区吹填面积0.85krr12,吹填工程量700万m3,吹填高程平均允许偏差0.2m,采用大型绞吸挖泥船直接吹填的施工方式,取土区土质为可塑黏土、可取工程量2500万m3。经计算求得竣工验收前因吹填土荷载造成的吹填区原地基平均沉降量0.12m,塑黏土的吹填流失率为6%。 问题: (1)本工程应如何划分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 (2)简述确定吹填区内排泥管线布设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3)计算最大吹填设计工程量。(列出主要计算过程,结果取整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航道疏浚工程吹填区内的钻孔深度应根据(  )等因素确定。
    A

    吹填厚度

    B

    现场地质情况

    C

    岩土特性

    D

    围堰的作用与结构

    E

    吹填高程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