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下列提高隔墙的空气传声隔声量的措施,哪一项是比较经济有效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旅馆中客房之间的送风和接风管道,必须采取消声处理措施,其消声量应如何考虑?( )

    A.大于毗邻客房隔墙隔声量
    B.小于毗邻客房隔墙隔声量
    C.相当于毗邻客房隔墙隔声量
    D.随便选取

    答案:C
    解析: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客房之间的送风和排风管道必须采取消声处理措施,设置相当于毗邻客房间隔墙隔声量的消声装置。

  • 第2题:

    与单层墙相比,同样重量的带空腔双层墙有较大的隔声量。其隔声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面积增大
    B.有空气层
    C.体积增大
    D.层数增加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组合墙(即带有门或窗的隔墙)中,墙的隔声量应选择哪种方法合理?( )

    A.低于门或窗的隔声量
    B.等于门或窗的隔声量
    C.可不考虑门或窗的隔声量
    D.大于门或窗的隔声量

    答案:D
    解析:
    因为门窗的隔声量比墙体本身的隔声量低,所以组合墙的隔声量往往比单纯门或墙的隔声量要高。

  • 第4题: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是( )。

    A.平均隔声量
    B.计权隔声量
    C.1000Hz的隔声量
    D.A声级的隔声量

    答案:B
    解析: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的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都是以频率计权的隔声量。

  • 第5题:

    规范对旅馆客房隔墙体的空气声隔声量要求是不同的,其中要求最高的是( )。

    A.客房内卫生间隔墙
    B.客房与走廊间隔墙
    C.客房与客房间隔墙
    D.客房外墙

    答案:C
    解析: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规定,旅馆客房隔墙体的空气声隔声量要求以客房与客房间隔墙为最高,客房与走廊间隔墙次之,客房外墙再次,客房内卫生间隔墙未作要求。

  • 第6题:

    住宅分户轻质隔墙的隔声标准的隔声量应大于( )

    A.30dB
    B.35dB
    C.40dB
    D.45dB

    答案:D
    解析: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分户墙隔声标准为大于45dB,高要求时大于50dB。

  • 第7题:

    预热空气和煤气是提高炉膛温度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噪声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 A、撞击传声和固体传声
    • B、漫反射传声和固体传声
    • C、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
    • D、空气传声和漫反射传声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房间的噪声降低值与()无关。
    A

    隔墙的隔声量

    B

    受声室的吸声量

    C

    声源室的吸声量

    D

    隔墙的面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各种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是()
    A

    平均隔声量

    B

    计权隔声量

    C

    1000Hz时隔声量

    D

    A声级的隔声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各种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是计权隔声量。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有关室内隔声标准中,哪一条合规定().
    A

    有安静度要求的室内做吊顶时,应先将隔墙超过吊顶砌至楼板底

    B

    建筑物各类主要用房的隔墙和楼板的空气声计权声隔声量不应小于30dB

    C

    楼板的计权归一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dB

    D

    居住建筑卧室的允许噪声级应为:白天50dB、黑夜40dB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建筑隔声的论述中,下列()是错误的。
    A

    240mm厚的砖墙,其平均隔声量约为54dB。

    B

    墙的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效果越好。

    C

    墙的面积越大,隔声量越大。

    D

    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隔声量与空气层厚度无关。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各种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是( )

    A.平均隔声量
    B.计权隔声量
    C.1000Hz时的隔声量
    D.A声级的隔声量

    答案:B
    解析:
    计权隔声量用来表征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

  • 第14题:

    组合墙(即带有门或窗的隔墙)中,墙的隔声量应比门或窗的隔声量高多少才能有效隔声?( )

    A.3dB
    B.6dB
    C.8dB
    D.10dB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下列关于建筑隔声的论述中,哪项有误?( )

    A.厚度相同时黏土砖墙的计权隔声量小于混凝土墙的计权隔声量
    B.构件透射系数越小,隔声量越大
    C.由空气间层附加的隔声量与空气间层的厚度有关
    D.墙体材料密度越大,隔声量越大

    答案:D
    解析:

  • 第16题:

    对于严寒地区某酒店,希望设计成三星级绿色建筑,下列哪些技术措施或建议是正确的?( )

    A.电气照明设计说明中需要明确显色性设计参数满足《建筑照明设计规范》要求。
    B.客房隔墙的空气声隔声量应该不小于35dB,客房门的空气声隔声量应该不小于25dB
    C.采用薄抹灰内保温系统
    D.客房不铺设地毯

    答案:A,D
    解析:

  • 第17题:

    抗震设防地区半砖隔墙,下列哪一项技术措施是错误的?( )

    A.隔墙砌至结构板底或梁底
    B.当房间有吊顶时,隔墙砌至吊顶上300mm
    C.底层房间的隔墙应做基础
    D.隔墙高度超过3m,长度超过5m,应采取加强稳定性措施

    答案:C
    解析:
    由于隔墙的厚度较薄,为确保墙体的稳定,应控制墙体的长度和高度。当墙体的长度超过5m或高度超过3m时,应有加固措施。具体方法是使隔墙与两端的承重墙或柱固结,同时在墙内每隔500~800mm设2φ6mm通长拉结钢筋。

  • 第18题:

    环境噪声监测使用的声级计的传声器是用下列哪一种传声器?()

    • A、动圈传声器
    • B、驻极体传声器
    • C、电容传声器
    • D、压电传声器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下列哪一项()

    • A、提高生活水平
    • B、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 C、加强锻炼
    • D、预防接种提高人体的免疫水平
    • E、针对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单选题
    组合墙(即带有门或窗的隔墙)中,墙的隔声量应比门或窗的隔声量高多少才能有效隔声()
    A

    3dB

    B

    6dB

    C

    8dB

    D

    10dB


    正确答案: D
    解析: 门窗是隔声的薄弱环节,组合墙的隔声设计通常采用“等透射量”原理,即使门、窗、墙的声透射量S·τ(声透射量等于构件面积S乘以声透射系数τ)大致相等,通常门的面积大致为墙面积1/5—1/10,墙的隔声量只要比门或窗高出10dB即可。

  • 第21题:

    单选题
    组合墙(即带有门或窗的隔墙)中,墙的隔声量应选择哪种方法合理()
    A

    低于门或窗的隔声量

    B

    等于门或窗的隔声量

    C

    可不考虑门或窗的隔声量

    D

    大于门或窗的隔声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组合墙的隔声设计通常采用“等透射量”原理,即使门、窗、墙的声透射量S·τ(声透射量等于构件面积S乘以声透射系数τ)大致相等,通常门的面积大致为墙面积1/5—1/10,墙的隔声量只要比门或窗高出10dB即可

  • 第22题:

    单选题
    对于空气声隔声,以下说明正确的有()
    A

    透射系数越大,那么相应的隔声量越大

    B

    等传声量设计原则是指,墙上有门时,两者的隔声量应相等

    C

    平均隔声量是构件各频段隔声量的算术平均,它是衡量构件隔声性能最重要的指标

    D

    标准计权隔声量Rw(隔声指数Iα)是衡量构件隔声性能重要的指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噪声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A

    撞击传声和固体传声

    B

    漫反射传声和固体传声

    C

    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

    D

    空气传声和漫反射传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