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液化石油气球罐区,球罐直径均为12米,某日因遭雷击,固定冷却系统损坏,并造成一只球罐着火,距着火罐20米范围内的邻近罐有3只,则火场消防用水量为。( )A.90L/sB.135L/sC.226L/sD.157L/s

题目

某一液化石油气球罐区,球罐直径均为12米,某日因遭雷击,固定冷却系统损坏,并造成一只球罐着火,距着火罐20米范围内的邻近罐有3只,则火场消防用水量为。( )

A.90L/s

B.135L/s

C.226L/s

D.157L/s


相似考题
更多“某一液化石油气球罐区,球罐直径均为12米,某日因遭雷击,固定冷却系统损坏,并造成一只球罐着火,距 ”相关问题
  • 第1题:

    液化石油气球罐泄漏着火事故的处理是( )。①立即报警、关闭着火源②启动消防泵、对球罐及管线进行冷却③控制稳定住燃烧,研究堵漏措施④灭火后要保护好现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年×月×日14时7分,某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102号4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顺风向北扩散,遇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球罐爆炸。由于该球罐爆炸燃烧,大火烧了19个小时,致使5个400m3的球罐、4个450m3的卧罐和8000多只液化石油气瓶(其中空瓶3000多只)爆炸或烧毁,罐区相邻的厂房、建筑物、机动车及设备等被烧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627万元,死36人,重伤50人。该球罐自投入使用后两年零两个月使用期间,球罐经常处于较低容量,只有3次达到额定容量,第三次封装后4天,即在18日破裂。该球罐投用后,一直没有进行过检查,破裂前,安全阀正常,排污阀正常关闭。球罐的主体材质为15MnVR,内径9200mm,壁厚25mm,容积400m3,用于贮存液化石油气。
    (1)根据断口特征和断裂力学的估算,该球罐的破裂是属于低应力的脆性断裂,主断裂源在上环焊缝的内壁焊趾上,长约65mm。
    (2)经宏观及无损检验,上、下环焊缝焊接质量很差,焊缝表面及内部存在很多咬边、错边、裂纹、熔合不良、夹渣及气孔等缺陷。
    (3)事故发生前在上下环焊缝内壁焊趾的一些部位已存在纵向裂纹,这些裂纹与焊接缺陷(如咬边)有关。
    (4)球罐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检验,制造、安装中的先天性缺陷未及时发现和消除,使裂纹扩展,当球罐内压力稍有波动便造成低应力脆性断裂。
     1.液化气站存在哪些危险危害因素
     2.该起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3.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如何避免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答案:
    解析:
    液化气站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
    (1)液化石油气储罐有泄漏燃烧爆炸的危险。
    (2)液化石油气泄漏造成中毒的危险。
    (3)维修时有高处坠落的危险。
    (4)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等附件动作、损坏时,造成人员机械伤害。
     2.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这起事故构成特别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
    调查。
    这起事故调查组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3.为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有:
    (1)安全技术整改措施,包括:①对于压力容器应做好验收检查,应有耐压实验合格证书,安全附件齐全有效;②使用中应定期检查(设备及安全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减少事故损失;④对压力容器的压力、温度、液位变化进行监测,并记录分析;⑤安全距离应符合要求,远离人员聚集区。
    (2)安全管理整改措施,包括:①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应建立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②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③保证安全生产投入;④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 第3题:

    适用于储存液化气或超高压气体的油罐为(  )。

    A.拱顶储罐
    B.内浮顶储罐
    C.单层壳体球罐
    D.双层壳体球罐

    答案:D
    解析:
    双层壳体球罐。由外球和内球组成,由于双层壳体间放置了优质绝热材料,所以绝热保冷性能好,适用于液化气或超高压气体的储存。

  • 第4题:

    ×年×月×日14时7分,某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102号4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顺风向北扩散,遇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球罐爆炸。由于该球罐爆炸燃烧,大火烧了19个小时,致使5个400m3的球罐、4个450m3的卧罐和8000多只液化石油气瓶(其中空瓶3000多只)爆炸或烧毁,罐区相邻的厂房、建筑物、机动车及设备等被烧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627万元,死36人,重伤50人。该球罐自投入使用后两年零两个月使用期间,球罐经常处于较低容量,只有3次达到额定容量,第三次封装后4天,即在18日破裂。该球罐投用后,一直没有进行过检查,破裂前,安全阀正常,排污阀正常关闭。球罐的主体材质为15MnVR,内径9200mm,壁厚25mm,容积400m3,用于贮存液化石油气。
    (1)根据断口特征和断裂力学的估算,该球罐的破裂是属于低应力的脆性断裂,主断裂源在上环焊缝的内壁焊趾上,长约65mm。
    (2)经宏观及无损检验,上、下环焊缝焊接质量很差,焊缝表面及内部存在很多咬边、错边、裂纹、熔合不良、夹渣及气孔等缺陷。
    (3)事故发生前在上下环焊缝内壁焊趾的一些部位已存在纵向裂纹,这些裂纹与焊接缺陷(如咬边)有关。
    (4)球罐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检验,制造、安装中的先天性缺陷未及时发现和消除,使裂纹扩展,当球罐内压力稍有波动便造成低应力脆性断裂。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液化气站存在哪些危险危害因素?
    2.该液化气站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3.该起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4.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如何避免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答案:
    解析:
    1.液化气站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 (1)液化石油气储罐有泄漏燃烧爆炸的危险。
    (2)液化石油气泄漏造成中毒的危险。
    (3)维修时有高处坠落的危险。
    (4)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等附件动作、损坏时,造成人员机械伤害。
    2.该液化气站有5个400m3的球罐,4个450m3卧罐,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液化石油气的临界量是50t,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3.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这起事故构成特别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这起事故调查组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4.为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有:
    (1)安全技术整改措施,包括:①对于压力容器应做好验收检查,应有耐压实验合格证书,安全附件齐全有效;②使用中应定期检查(设备及安全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减少事故损失;④对压力容器的压力、温度、液位变化进行监测,并记录分析;⑤安全距离应符合要求,远离人员聚集区。
    (2)安全管理整改措施,包括:①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应建立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②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③保证安全生产投入;④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 第5题:

    2014年5月18日14时7分,某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102号4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顺风向北扩散,遇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球罐爆炸。由于该球罐爆炸燃烧,大火烧了19个小时,致使5个400m3的球罐、4个450m3卧罐和8000多只液化石油气瓶(其中空瓶3000多只)爆炸或烧毁,罐区相邻的厂房、建筑物、机动车及设备等被烧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720万元,死亡36人,重伤50人。该球罐自投入使用后2年零2个月的使用期间,球罐经常处于较低容量,只有3次达到额定容量,第三次封装后4天,即在18日破裂。该球罐投用后,一直没有进行过检查,破裂前,安全阀正常,排污阀正常关闭。球罐的主体材质为15MnVR,内径9200mm,壁厚25mm,容积400m3,用于贮存液化石油气。
     1.液化气站存在哪些危险、有害因素?
     2.该起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3.针对上述事故案例,提出如何避免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答案:
    解析:
    1.液化气站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1)液化石油气储罐有泄漏燃烧爆炸的危险。
    (2)液化石油气泄漏造成中毒的危险。
    (3)维修时有高处坠落的危险。
    (4)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等附件动作、损坏时,有造成人员机械伤害的危险。
    2.事故调查组的成立步骤如下:
    (1)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该起事故调查组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3)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4)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5)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3.为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有:
    (1)安全技术整改措施包括:
    ①对于压力容器应做好验收检查,应有耐压实验合格证书,安全附件齐全有效;
    ②使用中应定期检查(设备及安全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减少事故损失;
    ④对压力容器的压力、温度、液位变化进行监测,并记录分析;
    ⑤安全距离应符合要求,远离人员聚集区。
    (2)安全管理整改措施包括:
    ①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应建立《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
    ②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③保证安全生产投人;
    ④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