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

题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B.城镇化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D.城镇化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本題是主旨概括題。文段开头主要表达“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接下来的“尽管如此”可知首句并非文段主要信息。第二句是对城镇化路程的具体规划,没有表达鲜明的论点,故文段尾句应为本段的主旨句。“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都是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B项表述与之最为接近。故正确答案为B。
更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相关问题
  • 第1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 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真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B.城镇化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D.城镇化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答案:B
    解析:
    文段先说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接着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后一句进一步说明,城镇化发展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哪些重要作用。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城镇化发展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 第2题: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

    A. 47.5%
    B. 50.5%
    C. 52.5%
    D. 56.5%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2011年的近7亿,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1年的51.27%。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因此城镇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一论证?

    A.实际上,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城镇人口的增多和城镇率的提高
    B.我国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逐步与城市接轨,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
    C.相较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低,因此经济相对欠发达
    D.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城镇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
    论据: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因果倒置。说明城镇化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经济增长带来了城镇人口的增多和城镇率的提高,即经济增长带动了城镇化发展,属于因果倒置,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该项论述“我国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逐步与城市接轨”,与论点中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增加论据。因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低”,因此“经济相对欠发达”,举例说明城镇化发展带来经济增长,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论据。城镇化进程为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源,说明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4题: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2011年的近7亿,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以升到2011年的51.27%。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进期,因此城镇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一论证?

    A.我国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逐步与城市接轨,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
    B.实际上,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城镇人口的增多和城镇率的提高
    C.相较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低,因此经济相对欠发达
    D.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答案:B
    解析:
    题干论点为:城镇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A项为无关项,排除。B项是因果倒置,属于最强的因果类论点的削弱方式。C、D两项为加强选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项。

  • 第5题:

    下列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城镇化率变化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一条稍微被拉平的“S”形曲线
    B.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以后,城镇化速度将趋缓
    C.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D.城镇化水平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

    答案:D
    解析:
    P355,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迸一步发现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是呈对数相关关系。

  • 第6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 A、45%
    • B、50%
    • C、60%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材料二近十几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提升,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材料三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考验,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重。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无序,既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又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园区的生活配套功能缺少,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城镇化速度太快,新增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需要健全,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尚需改进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妨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悖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旨。因此,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2分)


    正确答案: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转变。(3分)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我们要克服困难,解决矛盾。(3分)
    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城镇化没有套路可走,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3分)
    ④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城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应该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3分)

  • 第8题:

    下列关于城镇化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化率用市、镇人口占全国(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
    • B、城镇化率的提高不代表农民工可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
    • C、城镇化率受工业化影响巨大.高城镇化率代表第一产业比重较高
    • D、中国以50%的城镇化率为目标.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______左右。
    A

    30%

    B

    45%

    C

    60%

    D

    70%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城镇化建设需达到的目标之一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左右。()
    A

    50%;35%

    B

    60%;45%

    C

    65%;40%

    D

    70%;5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城镇化率说法正确的是()。
    A

    城镇化率用市、镇人口占全国(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

    B

    城镇化率的提高不代表农民工可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

    C

    城镇化率受工业化影响巨大.高城镇化率代表第一产业比重较高

    D

    中国以50%的城镇化率为目标.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驻地聚集区人口占全部人口(人口数据均用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故A选项错误。按照国际惯例,即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便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实际上,我国仍有10%~12%的城镇人口是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故B选项正确。第一产业为农业,故C选项错误。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城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前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较高

    B

    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C

    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密集区域逐步形成

    D

    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率迅速提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所给资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2010年起,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
    B. 韩国城镇化率增量最高是在上世纪80年代
    C. 1970~2010年,德国的城镇化率每年均比上一年有所增长
    D. 中等收入国家2010年的城镇化率高于上中等收入国家10年前的水平

    答案:B
    解析:
    A项,城镇化率超过50%,只需要找出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即可,发现因该是在2011年首次出现。
    B项,韩国城镇化率增量最高是从1980年-1990年的80年代,73.84%-56.72%=17.12%,是最多的。
    C项,德国城镇化率在2000年-2010年是下降的。
    D项,中等收入国家2010年的城镇化率是48.99%,上中等收入国家10前(2000年)的城镇化率是50.63%,所以应该是低于。

  • 第14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 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 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真要达 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 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B.城镇化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D.城镇化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答案:B
    解析:
    文段先说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接着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最后一句进一步说明,城镇化发展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哪些重要作用。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城镇化发展 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 第15题:

    一、题目
    试述如何增强我国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 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 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 80%的平均水平。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未来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如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二)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三)如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答案:
    解析: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城镇化进程不稳定性和城镇化率偏低,城镇化与工业化相对分离,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规模分布不合理。
    (二)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上,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四化”协调发展。
    (三)如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健全城镇建设标准,强化规划约束力。二是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预防和治理“城市病”。三是统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加快面向大众的城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四是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五是加强建设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六是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七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升城市各项功能。八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九是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改善城市人文环境。

  • 第16题:

    我国城镇化化的发展目标中,到2020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左右。

    A.45%
    B.50%
    C.55%
    D.60%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政策。到 2020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5%左右。

  • 第17题:

    2013年户籍城镇化率达到36%,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2020年户籍城镇化率将达到45%。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

    • A、36%
    • B、40%
    • C、45%
    • D、55%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2013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7.3亿,城镇化率达53.7%,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比较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比较低。

    • A、36.1%
    • B、46.1%
    • C、56.1%
    • D、66.1%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城镇化建设需达到的目标之一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左右。()

    • A、50%;35%
    • B、60%;45%
    • C、65%;40%
    • D、70%;50%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区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对数相关关系

    B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近现代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一个重要特点

    C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已经构成当今世界城镇化的主体

    D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速度低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速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从1978年到2013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53.7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具备相当实力,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阻碍着健康城镇化的发展。从世界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融共进,构成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这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中已得到证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四大战略任务,是今后7年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纲,而且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强,意义深远。《规划》的落实,关键是改革。当前,要配合《规划》的推进,深化一些方面的改革,妥善处理关系城镇化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战略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方向。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规划》明确了四大战略任务,下列不属于四大战略任务的是(  )。
    A

    科学有序推进城镇化

    B

    优化城镇化布局

    C

    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D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A

    45%

    B

    50%

    C

    6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