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正确操作法是A.采血5ml B.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C.做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培养3周 D.一次性采血,分成3份做血培养 E.用过抗生素者,继续用药2~7日后再采血

题目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正确操作法是

A.采血5ml
B.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C.做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培养3周
D.一次性采血,分成3份做血培养
E.用过抗生素者,继续用药2~7日后再采血

相似考题
更多“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正确操作法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正确操作法是( )。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表现为
    A.脾肿大 B.贫血 C.血细菌培养阴性 D.血细菌培养阳性


    答案:A,B,C,D
    解析: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要由草绿色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细菌从某一感染灶入血,形成菌血症, 再随血流侵入心脏瓣膜致病。因此,细菌培养既可阳性,也可阴性(阳性率为以上,不是100%)。 临床上除有心脏体征外,还有发热、点状出血、脾肿大及进行性贫血等迁延性败血症表现。

  • 第3题:

    试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做血培养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答案: 应注意:①严防标本污染。②选择畏寒发热、菌血症最明显时彩血,于24小时内采集3~5次,每次至少10mL。③最好在应用抗生素前采血。如已用过抗生素,则培养液应足够,方可降低抗生素的浓度。曾用青霉素者,培养液中应加用青霉素酶;用过四环素者,培养液应加用硫酸镁。④培养期不少于3周,疑为布氏杆菌、真菌以及生长缓慢的细菌致病者,培养期应为4周,并用特殊培养液,以提高阳性率。⑤疗效不佳时,停用抗生素3~5天后再行血培养。

  • 第4题:

    问答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如何正确留取血培养标本?

    正确答案: (1)未经治疗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在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2)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必要时需补充特殊营养或采用特殊培养技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3)采血时间应选在寒战或体温正在升高之时,每次采血量10ml左右,做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单选题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决定诊断意义的依据是()
    A

    血培养

    B

    血沉

    C

    血象

    D

    尿常规

    E

    血清免疫学检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血培养。


    答案:
    解析:
    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亚急性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先采血,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每次采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并且作药敏试验。 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急性患者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一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 第7题: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诊断意义的依据是

    A.血沉
    B.血象
    C.免疫学检查
    D.血培养

    答案:D
    解析:

  • 第8题: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决定诊断意义的依据是()

    • A、血培养
    • B、血沉
    • C、血象
    • D、尿常规
    • E、血清免疫学检查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作血培养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答案: 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操作时应该注意:①未经治疗的亚急性患者,应在第1天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②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或使用抗生素培养基。
    ③急性患者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后开始治疗。
    ④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⑤每次取静脉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培养3周,并周期性作革兰染色涂片和次代培养。必要时采用特殊培养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