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性,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d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此病可诊断为 A.右颌下化脓性淋巴结炎 B.右颌下结核性淋巴结炎 C.右侧化脓性下颌下腺炎 D.右颌下间隙感染 E.右颌下间隙蜂窝织炎

题目
患儿,女性,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d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此病可诊断为
A.右颌下化脓性淋巴结炎
B.右颌下结核性淋巴结炎
C.右侧化脓性下颌下腺炎
D.右颌下间隙感染
E.右颌下间隙蜂窝织炎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更多“患儿,女性,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d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相关问题
  • 第1题:

    翼下颌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

    A.眶下区弥漫性水肿

    B.以下颌角为中心的红肿可伴有明显的开口受限

    C.下颌支后缘稍内侧轻度肿胀、深压痛

    D.下颌下三角区的红肿

    E.下颌下、口底广泛水肿


    参考答案:C

  • 第2题:

    患者18岁,右颌下区肿痛7天,加剧3天,查体见:T39 ℃,一般情况差,右颌下皮肤红,皮温高,压痛明显,触有波动感,肿胀无明显界限。舌下肉阜无红肿,导管口无溢脓,右下第一磨牙残根,叩痛(++),x线片见根尖周x线透射区。

    穿刺颌下区最可能抽出酌液体是
    A.黄色黏稠脓液
    B.暗灰色稀薄脓液
    C.陈旧性咀性液体
    D.黄色蛋清样液体
    E.淡黄色清亮液体

    答案:A
    解析:
    1.此穿刺抽出的液体应为脓液,可排除C、D、E。颌面部间隙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脓液为黄色黏稠脓液,因此A正确,B错误。本题应选A。考点:颌下间隙感染的检查
    2.X线检查见根尖周x线透射区,是根尖周脓肿的表现,未见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因此A错误。从本题题干所给出的症状"右颌下皮肤红,皮温高,压痛明显,触有波动感"来看,患者右下颌区出现了炎症,有红,肿,热,痛的表现,而触有波动感显示脓肿已经形成,所以排除D。结核性淋巴结炎如果形成脓肿的话应是冷脓肿,因此B错误。本患者"舌下肉阜无红肿,导管口无溢脓",则C错误。应选E。考点:颌下间隙感染的诊断

  • 第3题:

    患儿,女性,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d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对何种抗生素敏感
    A.克林霉素
    B.头孢菌素类
    C.青霉素
    D.四环素
    E.万古霉素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患者,男,38岁。
    病例摘要
    (1)主诉: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肿痛7天,加重2天。
    (2)现病史:7天前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肿痛至今,2天前,肿痛加重。伴全身发热38.8℃2天,经口服抗生素无效就诊。
    (3)检查:左侧颊面部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明显触压痛,可触及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0.5 cm,左侧颊黏膜红肿,相当于左上第二前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处轻度糜烂,穿刺检查可抽出灰白色黏稠脓液。左上5稍松动,叩痛(±),周围牙龈组织稍红。X线片示:左上5牙周膜稍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答案:
    解析:
    病例分析
    (1)诊断:①左侧颊间隙感染;②左上5挫伤。
    诊断依据:
    1)左侧颊面部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明显触压痛,可触及凹陷性水肿;②开口度约0.5 cm,左侧颊黏膜红肿,相当于左上第二前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处轻度糜烂,穿刺检查可抽出灰白色黏稠脓液;③发热38.8℃;④X线检查:全口牙齿及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影像。
    2)①左上5稍松动,叩痛(±);②X线检查:左上5牙周膜稍增宽。
    (2)鉴别诊断
    1)左上前磨牙根尖周脓肿:左上前磨牙龋齿引起牙髓感染,继而引起根尖周感染。可出现剧烈疼痛,为搏动性跳痛。可出现牙齿松动,并产生浮出感。临床检查患牙有明显叩痛,牙龈或相应前庭沟出现红肿及压痛,淋巴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可伴颌面肿胀,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白细胞增高。
    2)左颊部恶性肿瘤继发感染:左颊部肿物生长较快,边界不清,肿物呈浸润性生长,固定;破坏邻近组织器官而发生功能障碍。
    (3)治疗
    1)脓肿切开:应在脓肿低位,即口腔前庭,上颌龈颊沟肿胀明显部位切开,长0.5~1.5cm,最长不超过脓肿直径2/3。
    2)建立引流:放置橡皮片或碘仿纱条引流,保持引流通畅。
    3)换药:每日选用1%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交替反复冲洗,至溢出液清亮为止。根据病情变化确定每日换药次数。
    4)全身抗菌治疗:静脉点滴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5)脓肿切开后,调,解除左上5接触,观察处理。

  • 第5题:

    患者,18岁。右下颌下区肿痛7天,加剧3天,查体见:T39℃,一般情况差,右下颌下皮肤红,皮温高,压痛明显,触有波动感,肿胀无明显界限。舌下肉阜无红肿,导管口无溢脓,右下第一磨牙残根,叩痛(++),X线片见根尖周X线透射区。

    穿刺下颌下区最可能抽出的液体是
    A.黄色黏稠脓液
    B.暗灰色稀薄脓液
    C.陈旧性血性液体
    D.黄色蛋清样液体
    E.淡黄色清亮液体

    答案:A
    解析:
    1.此穿刺抽出的液体应为脓液,可排除C、D、E。颌面部间隙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脓液为黄色黏稠脓液,因此A正确,B错误。本题应选A。

  • 第6题:

    共用题干
    女,18岁。右下颌下区肿痛7天,加剧3天,查体:体温39℃,一般情况差,右下颌下皮肤红,皮温高,压痛明显,触有波动感,肿胀无明显界限。舌下肉阜无红肿,导管口无溢脓,右下第一磨牙残根,叩痛(++),X线片见司根尖周X线透射区。

    穿刺下颌下区最可能抽出的液体是
    A:黄色黏稠脓液
    B:暗灰色稀薄脓液
    C:陈旧性血性液体
    D:黄色蛋清样液体
    E:淡黄色清亮液体

    答案:A
    解析:
    题7:此题考查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形成后穿刺所见。依病历提供的情况分析,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穿刺物应该为黄色黏稠脓液,其他选项都不是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穿刺物的常见表现。题8:本题是专业知识理解与临床鉴别诊断结合试题,测试考生对口腔颌面部炎症鉴别诊断的综合分析能力。此患者临床表现是右下颌下区肿痛7天,加剧3天,体温39℃,右下颌下区皮肤发红,体温高,压痛明显,触有波动感,右下第一磨牙残根,叩痛(++),穿刺有脓,根据这些临床特点应诊断为右下颌下间隙感染。化脓性骨髓炎特征除了发烧等全身症状外,主要是多数牙松动、疼痛,疼痛可向患侧颌骨或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其次是下唇麻木。结核病变应表现为冷脓肿,而无红肿热痛表现。根据病历提供的情况,可除外恶性肿瘤的表现。

  • 第7题:

    患儿,女性,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d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根据脓液的性质考虑细菌感染种类
    A.链球菌
    B.结核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混合性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E
    解析:

  • 第8题:

    患者女性,18岁。右颌下区肿痛7天,加剧3天,查体:体温39℃,一般情况差,右颌下皮肤红,皮温高,压痛明显,触有波动感,肿胀无明显界限。口内:舌下肉阜无红肿,导管口无溢脓,右下第一磨牙残根,叩痛(++),X线片可见根尖周X线透射区。

    穿刺颌下区最可能抽出的液体是
    A.暗灰色稀薄脓液
    B.淡黄色清亮液体
    C.黄色黏稠脓液
    D.陈旧性血性液体
    E.黄色蛋清样液体

    答案:C
    解析:

  • 第9题:

    咬肌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

    • A、眶下区弥漫性水肿
    • B、以下颌角为中心的红肿可伴有明显的开口受限
    • C、下颌支后缘稍内侧轻度肿胀、深压痛
    • D、下颌下三角区的红肿
    • E、下颌下、口底广泛水肿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女性,18岁,右下颌下区肿痛7天,加剧3天,查体:体温39℃,一般情况差,右下颌下皮肤红,皮温高,压痛明显,触有波动感,肿胀无明显界限。舌下肉阜无红肿,导管口无溢脓,右下第一磨牙残根,叩痛(++),X线片见61根尖周X线透射区。穿刺下颌下区最可能抽出的液体是().

    • A、黄色黏稠脓液
    • B、暗灰色稀薄脓液
    • C、陈旧性血性液体
    • D、黄色蛋清样液体
    • E、淡黄色清亮液体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男,18岁。右颌下区肿痛7天,加剧3天,查体见:39℃,一般情况差,右颌下皮肤红,皮温高,牙痛明显,触有波动感,肿胀无明显界限。舌下肉阜无红肿,导管口无溢脓,右下第一磨牙残根,叩痛(++),X线片见牙根尖周X线透射区穿刺颌下区最可能抽出的液体是()
    A

    黄色黏稠脓液

    B

    暗灰色稀薄脓液

    C

    陈旧性血性液体

    D

    黄色蛋清样液体

    E

    淡黄色清亮液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患者,男,18岁,右颌下区肿痛7天并加重2天,查体见:T39℃,一般情况差,右颌下皮肤红,皮温高,压痛明显,触有波动感,肿胀无明显界限。舌下肉阜无红肿,导管口无溢脓,右下第一磨牙残根,叩痛(++),X线片见根尖周X线透射区。穿刺颌下区最可能抽出的液体是()。
    A

    黄色黏稠脓液

    B

    暗灰色稀薄脓液

    C

    陈旧性血性液体

    D

    黄色蛋清样液体

    E

    淡黄色清亮液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患儿,女,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天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此病可诊断为()
    A.右颌下间隙蜂窝织炎
    B.右颌下结核性淋巴结炎
    C.右颌下间隙感染
    D.右颌下化脓性淋巴结炎
    E.右侧化脓性下颌下腺炎

    答案:D
    解析:
    化脓性淋巴结炎:感染迅速发展成化脓性后,局部疼痛加重,淋巴结化脓溶解,破溃后,侵及周围软组织则出现炎性浸润块;皮肤充血、肿、硬,此时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不能移动。脓肿形成时,皮肤表面有明显压痛点,表面皮肤软化,有凹陷性水肿;浅在的脓肿可查出明显波动感。此期全身反应加重,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小儿可烦躁不安。诊断为化脓性淋巴结炎更典型。本病出现了"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所以考虑牙源性。如果没有这个症状,腺源性感染导致淋巴结的可能性很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黏稠脓液;链球菌一般为淡黄稀薄脓液,有时由于溶血而呈褐色;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翠绿色,稍黏稠,有酸臭味;混合细菌感染则为灰白或灰褐色脓液,有明显的腐败坏死臭味;结核杆菌为黄色或白色脓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染色阳性化脓性球菌,只要对革兰染色阳性菌属有抑菌作用的药都有效,如青霉类、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在不过敏的前提下使用是很好的抗生药物。

  • 第14题:

    患儿,女性,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d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此病的感染来源可能是
    A.损伤性
    B.医源性
    C.血源性
    D.腺源性
    E.牙源性

    答案:E
    解析:

  • 第15题:

    患儿,女性,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d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有关此病的治疗,下列不正确的是
    A.拔除右下第一磨牙
    B.治疗右下第一磨牙
    C.全身应用抗生素
    D.全身支持治疗
    E.及时行切开引流术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患儿,女,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天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对何种抗生素敏感()
    A.青霉素
    B.阿奇霉素
    C.万古霉素
    D.四环素
    E.克林霉素

    答案:A
    解析:
    化脓性淋巴结炎:感染迅速发展成化脓性后,局部疼痛加重,淋巴结化脓溶解,破溃后,侵及周围软组织则出现炎性浸润块;皮肤充血、肿、硬,此时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不能移动。脓肿形成时,皮肤表面有明显压痛点,表面皮肤软化,有凹陷性水肿;浅在的脓肿可查出明显波动感。此期全身反应加重,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小儿可烦躁不安。诊断为化脓性淋巴结炎更典型。本病出现了"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所以考虑牙源性。如果没有这个症状,腺源性感染导致淋巴结的可能性很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黏稠脓液;链球菌一般为淡黄稀薄脓液,有时由于溶血而呈褐色;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翠绿色,稍黏稠,有酸臭味;混合细菌感染则为灰白或灰褐色脓液,有明显的腐败坏死臭味;结核杆菌为黄色或白色脓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染色阳性化脓性球菌,只要对革兰染色阳性菌属有抑菌作用的药都有效,如青霉类、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在不过敏的前提下使用是很好的抗生药物。

  • 第17题:


    患儿,女,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天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有关此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全身应用抗生素
    B.全身支持治疗
    C.及时行切开引流术
    D.治疗右下第一磨牙
    E.以上都正确

    答案:E
    解析:
    化脓性淋巴结炎:感染迅速发展成化脓性后,局部疼痛加重,淋巴结化脓溶解,破溃后,侵及周围软组织则出现炎性浸润块;皮肤充血、肿、硬,此时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不能移动。脓肿形成时,皮肤表面有明显压痛点,表面皮肤软化,有凹陷性水肿;浅在的脓肿可查出明显波动感。此期全身反应加重,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小儿可烦躁不安。诊断为化脓性淋巴结炎更典型。本病出现了"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所以考虑牙源性。如果没有这个症状,腺源性感染导致淋巴结的可能性很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黏稠脓液;链球菌一般为淡黄稀薄脓液,有时由于溶血而呈褐色;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翠绿色,稍黏稠,有酸臭味;混合细菌感染则为灰白或灰褐色脓液,有明显的腐败坏死臭味;结核杆菌为黄色或白色脓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染色阳性化脓性球菌,只要对革兰染色阳性菌属有抑菌作用的药都有效,如青霉类、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在不过敏的前提下使用是很好的抗生药物。

  • 第18题:


    患儿,女,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天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根据脓液的性质考虑细菌感染种类()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绿脓杆菌
    D.混合性细菌
    E.结核杆菌

    答案:A
    解析:
    化脓性淋巴结炎:感染迅速发展成化脓性后,局部疼痛加重,淋巴结化脓溶解,破溃后,侵及周围软组织则出现炎性浸润块;皮肤充血、肿、硬,此时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不能移动。脓肿形成时,皮肤表面有明显压痛点,表面皮肤软化,有凹陷性水肿;浅在的脓肿可查出明显波动感。此期全身反应加重,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小儿可烦躁不安。诊断为化脓性淋巴结炎更典型。本病出现了"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所以考虑牙源性。如果没有这个症状,腺源性感染导致淋巴结的可能性很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黏稠脓液;链球菌一般为淡黄稀薄脓液,有时由于溶血而呈褐色;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翠绿色,稍黏稠,有酸臭味;混合细菌感染则为灰白或灰褐色脓液,有明显的腐败坏死臭味;结核杆菌为黄色或白色脓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染色阳性化脓性球菌,只要对革兰染色阳性菌属有抑菌作用的药都有效,如青霉类、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在不过敏的前提下使用是很好的抗生药物。

  • 第19题:


    患儿,女,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加重、高热2天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此病的感染来源可能是()
    A.牙源性
    B.腺源性
    C.损伤性
    D.血源性
    E.医源性

    答案:A
    解析:
    化脓性淋巴结炎:感染迅速发展成化脓性后,局部疼痛加重,淋巴结化脓溶解,破溃后,侵及周围软组织则出现炎性浸润块;皮肤充血、肿、硬,此时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不能移动。脓肿形成时,皮肤表面有明显压痛点,表面皮肤软化,有凹陷性水肿;浅在的脓肿可查出明显波动感。此期全身反应加重,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小儿可烦躁不安。诊断为化脓性淋巴结炎更典型。本病出现了"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所以考虑牙源性。如果没有这个症状,腺源性感染导致淋巴结的可能性很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黏稠脓液;链球菌一般为淡黄稀薄脓液,有时由于溶血而呈褐色;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翠绿色,稍黏稠,有酸臭味;混合细菌感染则为灰白或灰褐色脓液,有明显的腐败坏死臭味;结核杆菌为黄色或白色脓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染色阳性化脓性球菌,只要对革兰染色阳性菌属有抑菌作用的药都有效,如青霉类、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在不过敏的前提下使用是很好的抗生药物。

  • 第20题:

    患儿,女,10岁。主因右下颌肿痛2周,可摸到右下颌下区有活动性肿块,疼痛加重、高热2天就诊。检查:体温39.0℃,急性面容,右下颌下弥漫性肿胀,局部可触及较硬的浸润块,表面皮肤红肿、发亮,皮温升高,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龋,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黏稠脓液。

    根据脓液的性质考虑细菌感染种类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混合性细菌
    E.结核杆菌

    答案:A
    解析:

  • 第21题:

    下颌下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

    • A、眶下区弥漫性水肿
    • B、以下颌角为中心的红肿可伴有明显的开口受限
    • C、下颌支后缘稍内侧轻度肿胀、深压痛
    • D、下颌下三角区的红肿
    • E、下颌下、口底广泛水肿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问答题
    患者,男,38岁 。 病例摘要   (1)主诉: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肿痛7天,加重2天 。 (2)现病史:7天前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肿痛至今,2天前,肿痛加重 。伴全身发热38 .8℃2天,经口服抗生素无效就诊 。 (3)检查:左侧颊面部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明显触压痛,可触及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0 .5 cm,左侧颊黏膜红肿,相当于左上第二前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处轻度糜烂,穿刺检查可抽出灰白色黏稠脓液 。左上5稍松动,叩痛(±),周围牙龈组织稍红 。X线片示:左上5牙周膜稍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颌下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
    A

    眶下区弥漫性水肿

    B

    以下颌角为中心的红肿可伴有明显的开口受限

    C

    下颌支后缘稍内侧轻度肿胀、深压痛

    D

    下颌下三角区的红肿

    E

    下颌下、口底广泛水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