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数量要求( )每个监测点每年不少于400人。A.一类地区B.二类地区C.三类地区D.四类地区E.五类地区

题目
监测数量要求( )每个监测点每年不少于400人。

A.一类地区

B.二类地区

C.三类地区

D.四类地区

E.五类地区


相似考题
更多“监测数量要求( )每个监测点每年不少于400人。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5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D: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答案:B
    解析: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

  • 第2题:

    现状监测布点数量: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范围内的每个土类型应至少设置1个表层样监测点
    B.涉及入渗途径影响的,主要产污装置区应设置柱状样监测点
    C.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可在最大落地浓度点增设柱状样监测点
    D.涉及地面漫流途径影响的,应在占地范围外的上、下游各设置一个表层样监测点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5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D: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答案:B
    解析: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

  • 第4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5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D: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答案:A,C,D
    解析: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

  • 第5题:

    监测布点要求:监测点设置应根据( ),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A.项目的规模和性质 B.结合地形复杂性
    C.污染源 D.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答案:A,B,C,D
    解析:
    监测点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