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煤的润湿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问答题
    什么是煤的热稳定性?煤的热稳定性随煤化程度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正确答案: 煤的热稳定性的概念:煤的热稳定性是块煤在高温下保持原来粒度的能力,用TS(Thermal Stability)表示。
    一般褐煤的热稳定性最差,其次是无烟煤,烟煤则最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题:

    问答题
    煤的润湿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随煤化程度变化规律:对水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增大,润湿性降低;对苯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减小,润湿性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煤的挥发分与煤化程度有何关系?为什么?

    正确答案: 变化规律:挥发分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褐煤的挥发分最高,通常大于40%,无烟煤的挥发分最低,通常小于10%。
    挥发分的成因:主要由煤分子上的脂肪侧链、含氧官能团断裂后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和煤有机质高分子缩聚时生成的氢气。
    挥发分变化规律的原因: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脂肪侧链和含氧官能团均呈下降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随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水分是如何变化的?

    正确答案: 一般泥碳的水分最大,能达到40%-50%以上,褐煤次之10%-40%,烟煤含量较低,到无烟煤又有增加的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哪些?煤炭发热量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因素:
    1.成因类型的影响
    2.煤化程度的影响
    3.煤岩组成的影响
    4.矿物质的影响
    5.风化的影响
    变化:从低煤化程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逐渐增加。刀肥煤,焦煤阶段,发热量达到最大,可达37KJ/g,其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则呈下降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填空题
    煤中氢的含量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氧含量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碳含量则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

    正确答案: 减少, 减少, 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煤中的内在水分与煤化程度有何关系?为什么?

    正确答案: (1)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内在水分是逐渐下降的,到中等煤化程度的肥煤和焦煤阶段,内在水分最低,此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内才水分又有所上升。
    (2)由于煤的内在水分吸附于煤的孔隙内表面上,内表面积越大,吸附水分的能力就越强,煤的水分就越高。此外,煤分子结构上极性的含氧官能团的数量越多,煤吸附水分的能力也越大。
    低煤化程度的煤内表面积发达,分子结构上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也多,因此内在水分就较高。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内表面积和含氧官能团均呈下降趋势,因此,煤中的内在水分也是下降的。到无烟煤阶段,煤的内表面积有所增大,因而煤的内在水分也有所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煤的孔隙率随煤化程度的变化?

    正确答案: 先下降,然后上升(年轻的煤中空隙主要由胶体空隙转化而来,由于成美作用中所受的压力较小,空隙就比较大,到了中等煤化程度的煤由于煤化作用,分子的结构的变化使分子变的致密,空隙减少,到了高变质程度,体积收缩加剧,由于收缩不均匀,出现了空隙,所以又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煤的挥发分,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由有机质热解形成并呈气态析出的化合物即挥发物,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挥发分或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煤的反应性?反应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煤的反应性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炭与不同气化介质(CO2、O2、H2O等)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煤炭反应性与煤化程度有关。煤化程度高,煤的反应性低。
    由于煤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气、固两相反应,所以反应速度和固体表面积有关。褐煤的较其他煤多,因此在相同温度下,其还原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煤的反应性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

    正确答案: 减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煤的导电性和介电常数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褐煤导电与无烟煤导电的性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煤导电性的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褐煤的电阻率较低,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电阻率增加,到长焰煤时达到最大,此后煤化程度加深,煤的电阻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到碳含量达到90%以上的无烟煤时,电阻率迅速下降。
    褐煤以离子导电为主,无烟煤以电子导电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C、H、O三元素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煤化程度提高,煤中的碳元素逐渐增加,从褐煤的60%左右一直增加到年老无烟煤的98%。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从低煤化度到中等煤化程度阶段,氢元素的含量变化不十分明显,但在高变质的无烟煤阶段,氢元素的降低较为明显而且均匀,从年轻无烟煤的4%下降到年老无烟煤的2%左右。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中的氧元素迅速下降,从褐煤的23%左右下降到中等变质程度肥煤的6%左右,此后氧含量下降速度趋缓,到无烟煤时大约只有2%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煤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随着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从褐煤开始、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缓慢增大,核中缩合环数逐渐增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煤的密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缓慢减小,到碳含量为86%~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相对真密度最低,约为1.30g/cm3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急剧提高到1.90g/cm3左右。
    原因:煤真相对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相对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关键因素。年轻褐煤分子结构上有较多的侧链和官能团,在空间上形成较大的空隙,难以形成致密的结构,所以密度较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分子上的侧链和官能团呈减少趋势,同时分子上的氧元素也迅速的减少,虽然侧链和官能团的减少有利于密度的提高,但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碳大,氧的减少造成密度下降占优势,总体上使媒的真相对密度有所下降。到无烟煤阶段后,煤分子结构上的侧链和官能团迅速的减少,使媒的分子结构缩聚成为非常致密的芳香结构,从而煤的真相对密度也随之迅速增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煤分子结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正确答案: 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增多,周围的官能团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煤的透光率?它有何用途?为什么煤的透光率随煤化程度提高而增大?

    正确答案: 是指煤样在100℃的稀硝酸溶液中处理90min,所得有色溶液对一定波长(475nm)的光的透过率。有色溶液透光率的测定有分光光度计法和目视比色法两种。
    P.M的用途:年轻煤煤化程度指标,用于分类。一般年轻褐煤的PM小于30%,年老褐煤在30%~50%之间;长焰煤的PM通常大于50%;气煤的PM一般大于9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煤的元素组成、随煤化度变化规律主要污染的形成。

    正确答案: 1)碳;随煤化度升高而增加;CO2,温室效应。
    2)氢:随煤化度的增高,氢含量逐渐下降。
    3)氧:随煤化度的增高而明显减少;形成废水
    4)氮;随煤化度的增高而趋向减少,规律性到高变质烟煤阶段后明显;炼焦形成氨水
    5)硫;无关;污染见硫分的危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煤的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碳含量为75%~80%(长焰煤、气煤)之间有一个极大值;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在碳含量达到85%左右最低;煤化程度再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而直线增加。
    硬度变化规律的原因:由于褐煤富含腐植酸和沥青质,这些成分的塑性高硬度小,因此褐煤的显微硬度低,随着煤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腐植酸的含量迅速的下降,导致煤的显微硬度上升,在碳含量78%左右的烟煤阶段达到极大值。碳含量大于78%的烟煤阶段,其硬度变化与O/C和C的关系相似。随着氧原子及氧桥的减少,煤分子间结合力降低同时侧链缩短,使分子的交联力减弱,反应在硬度上就是自不粘煤转为粘结性酶的硬度的渐次降低,在碳含量在87%达到最低点。此后,煤分子结构的缩合程度迅速的增大,煤结构趋于致密化,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力远大于分子间力,煤的硬度也随之急剧增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煤的密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线下降,然后又提高,刚开始的时候煤随煤化程度的提高是变的更加致密,但是氧的含量减少,密度下降,到后面官能团,侧链基较少形成了致密的芳香族结构,密度再次上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煤的孔隙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煤的孔隙率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总孔容积呈下降趋势,到碳含量大于88%以后煤的孔容积又有所提高。碳含量小于75%的褐煤,大孔占优势;碳含量75%~82%的煤,中控微孔明显增加,碳含量为88%~91%的煤微孔占优势。
    原因:年轻煤中的孔隙主要是由胶体孔隙转化而来的,由于成煤作用中受到的压力较小,孔径也就较大;到了中等煤化程度的煤,由于煤化作用,分子的结构的变化会使分子变得紧密,因而孔隙会减小;到了高煤化程度的无烟煤,煤分子缩聚加剧,使煤的体积收缩,由于收缩不均,产生的内应力大于煤的强度时,就会在局部形成裂隙,这些裂隙基本以微孔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煤的可磨性是什么?与煤化程度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煤的可磨性是指煤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
    在低煤化度阶段,随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可磨性缓慢增加,在碳含量为87%~90%时,可磨性迅速增大,在碳含量为90%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煤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而迅速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煤具有固态胶体性质?水与苯对煤的润湿角随煤化度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煤具有固态胶体性质的原因:镜质组具凝胶化成因,因此煤具有某些胶体性质。
    水与苯对煤的润湿角随煤化度的变化是不同的。
    Rank增大,(cosθ)水减小――θ水增大,润湿性变小
    Cosθ)苯减小――θ苯增大,润湿性变小。
    说明,随rank增大,煤的极性减小,这与煤的极性因随rank增大而减小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随煤化程度的变化,煤分子结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正确答案: 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不断增多,连接在核周围的侧链和官能团数量则不断变短和减少。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缓慢增大,核中的缩合环数逐渐增多,当含碳量超过90%以后,基本结构单元核的芳香环数急剧增大,逐渐向石墨结构转变。研究表明,碳含量为70%~86%时,平均环数为2左右;碳含量为83%~90%时,平均环数为3~5;碳含量大于90%时,环数急剧增加,碳含量大于95%时,平均环数大于40。煤的芳碳率,烟煤一般小于0.8,无烟煤则趋近于1。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