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
(1)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
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更多“简述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青少年同伴交往的特点。
    1.迫切需要融入同龄团体。
    2.重视友谊。
    3.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

  • 第2题: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 第3题:

    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正确答案: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2-4.5岁的幼儿。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自游戏(2到2岁半)→平行游戏(2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导游戏。

  • 第4题: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正确答案:(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 第5题:

    简述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1)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2)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
    (5)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

  • 第6题:

    幼儿期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有()

    • A、出现“性别分离”的现象
    • B、练习社交技能
    • C、强化交往行为
    • D、积极投入游戏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教师在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正确答案: (1)仔细观察(2)及时指导(3)积极评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幼儿间的同伴交往最初只是集中在玩具或物体上,而不是幼儿本身。(2)学步儿(1—2岁)的游戏中包括了大量的、模式化的社会性交往,学步儿游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幼儿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3)2岁以后,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最初他们交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玩具或寻求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交往的目的也越来越倾向于同伴本身,即他们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者为使同伴与自己合作、交流而发出交往的信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妁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正确答案: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 A、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 B、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 C、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 D、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简述3-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3-6岁幼儿阶段,儿童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社会交往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言语交往成为同伴之间主要的交往形式,互动的质量也逐渐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和言语技能的发展改变着同伴交往的性质。
    3-6岁儿童能够互相交流思想,分享有关活动的知识,参加集体性的角色游戏;能够与同伴共同商议与讨论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场地的划分、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情节的构建等等。游戏中,同伴之间有较多合作和互助的成分。
    游戏成为3-6岁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

  • 第15题: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 第16题:

    简述教师在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正确答案:(1)仔细观察(2)及时指导(3)积极评价

  • 第17题:

    简述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妁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 第18题:

    多选题
    幼儿期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有()
    A

    出现“性别分离”的现象

    B

    练习社交技能

    C

    强化交往行为

    D

    积极投入游戏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3-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3-6岁幼儿阶段,儿童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社会交往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言语交往成为同伴之间主要的交往形式,互动的质量也逐渐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和言语技能的发展改变着同伴交往的性质。
    3-6岁儿童能够互相交流思想,分享有关活动的知识,参加集体性的角色游戏;能够与同伴共同商议与讨论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场地的划分、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情节的构建等等。游戏中,同伴之间有较多合作和互助的成分。
    游戏成为3-6岁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青少年同伴交往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迫切需要融入同龄团体。
    2.重视友谊。
    3.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有什么意义?()
    A

    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B

    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C

    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D

    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正确答案: 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2-4.5岁的幼儿。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自游戏(2到2岁半)→平行游戏(2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导游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2)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
    (5)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