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题目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相似考题
更多““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

    A.科学

    B.文学

    C.历史

    D.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D

  • 第2题: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答案:B
    解析: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杜威一生出版教育著作30余部,发表教育论文约180篇。杜威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年).《儿童与课程》(1902年)、《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09年)、《我们怎样思维》(1910年)、《明日之学校》(1915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等,其中以《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在教育方面的理论思考。杜威力倡教育即生活,反对教育为固定的成人生活作准备的观点。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要求教育重视儿童现在生活的内在价值,使儿童从目前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将现在的生活视作为另一种生活作准备的工具与手段。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乎社会需要亦合乎儿童需要。与这两种要求相虚,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以克服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分离;同时也抨击“生活预备说”,以克服学校与儿童生活的脱离。

  • 第3题:

    “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持这一主张的是()。

    A.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它的主要观点:(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3)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4)组织意义学习。

  • 第4题: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1.这一观点反映的是()课程理论。 2.制订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3.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5.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正确答案:活动;学科设置;个人本位论思想;壬寅学制;形式教育理论

  • 第5题:

    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冲突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而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观点是()

    • A、传统的观点
    • B、人群关系理论
    • C、互动理论
    • D、现代的观点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持这一主张的是()

    • A、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 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 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

    • A、科学
    • B、文学
    • C、历史
    • D、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填空题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1.这一观点反映的是()课程理论。 2.制订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3.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5.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正确答案: 活动,学科设置,个人本位论思想,壬寅学制,形式教育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正确的说法是()。
    A

    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

    B

    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C

    活动课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裴斯泰洛奇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福禄贝尔的儿童自动发展的思想

    D

    代表人物是杜威,他主张课程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化,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提出“从做中学”,让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获得经验

    E

    活动课程能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但不容易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知识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结构主义课程的特征是课程框架不是具体的知识,也不是儿童活动中的(),而是处于学科核心地位的()。

    正确答案: 经验,知识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该观点体现的课程理论是( )。

    A.知识中心课程论
    B.学生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
    杜威是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 第14题:

    下列有关学校课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学校课程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
    B.学校课程的开发可以可分为新编、改变、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C.学校课程既不是以及课程也不是二级课程
    D.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__________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教科书开发者

  • 第16题:

    按照任务中心理论的观点,一个学生之所以成绩差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他暂时没有真正发挥出潜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隐蔽课程因其不属于教学计划中实施的课程,因此它不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下列观点,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是()

    • A、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 B、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 C、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 D、课程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的。


    正确答案:多重

  • 第20题:

    结构主义课程的特征是课程框架不是具体的知识,也不是儿童活动中的(),而是处于学科核心地位的()。


    正确答案:经验;知识结构

  • 第21题:

    单选题
    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
    A

    科学

    B

    文学

    C

    历史

    D

    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 第23题:

    单选题
    (2015山东)下列观点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是()。
    A

    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B

    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C

    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D

    课程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