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种群密度时,下列哪一种群可使用标志重捕法 ( )A.一片池塘中的鲤鱼 B.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 C.一片森林中的杨树 D.一片花丛中的菊花

题目
在调查种群密度时,下列哪一种群可使用标志重捕法 ( )

A.一片池塘中的鲤鱼
B.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
C.一片森林中的杨树
D.一片花丛中的菊花

相似考题

3.高中生物《标志重捕法》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上午 广东省东莞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标志重捕法 2.内容: 活动目标:1.举例说出标志重捕法的程序。2.尝试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的数量。 设计实验: (1)材料选择:塑料盆,盘,白色粉笔头,红墨水等 (2)具体实验步骤: 1.将若干个白色粉笔头放入塑料盆中。 2.从塑料盆中随机取30个粉笔头,放在盘中,并用红墨水染色。 3.把染色后的粉笔头重新放入盆中,并与未染色的粉笔头混合。 4.再从盆中随机逐个取20个粉笔头,数一数染过色的有多少。 5.利用数学知识估算盆中全部粉笔头的数量。 6.数一数全部的粉笔头数,与估算出的数量比一比,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总结与讨论:①是否必须第一次取30个,第二次取20个?②与同学交流你总结出的公式。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然后再放回到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来估算被调查种群的数量。这种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不断移位的动物的调查。例如,对某种鼠的种群数量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为M,第二次捕获数为n,其中被标志数为m,设该种群总数量为N,则N=n/m*M。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情境设计; (2)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3)要有适当的板书。 答辩题目 1.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2.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

更多“在调查种群密度时,下列哪一种群可使用标志重捕法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B.估算某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
    C.若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则实际调查数据会偏小
    D.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答案:D
    解析:
    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样方越多实验结果越准确,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A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而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通过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B项错误,D项正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项错误。

  • 第2题:

    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实验小组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11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答案:C
    解析:
    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引入天敌后,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正确;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B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种群的数量,而非指某个种群中个体的数量,C错误:能量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第三营养级能量最少,D正确。

  • 第3题: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是()。

    A.给鲫鱼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蚂蚁的种群密度
    C.用样方法调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
    D.用样方法调查棉田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洄游是鱼类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移动,鲫鱼不是洄游鱼类,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蚂蚁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B项错误。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C项错误、D项正确。

  • 第4题:

    下列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B
    解析: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故A项错误。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少,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小,故B项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将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故C项错误。在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故D项错误。

  • 第5题:

    估计鱼类种群数量的方法有()。

    • A、间接计数法
    • B、标志重捕法
    • C、渔获物组成法
    • D、直接计数法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 B、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 C、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生长素和动物的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
    •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一种鸟的种群密度
    • C、硝化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D、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维持其正常功能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标志重捕法只能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标记重捕法常被用来估计种群数量,先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的比例,可以估计种群的数量,这就是Lincoln指数法。使用该方法无需遵守下列哪条假设?()

    • A、种群在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 B、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也没有迁入和迁出,或者即使有,但可以计数
    • C、标记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被捕机会
    • D、标记需要维持足够的时间,至少在重捕期间不能脱落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什么情况下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调查活动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就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正确答案: A
    解析: 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故A选项正确;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故B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变化,故C选项错误: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选项正确。

  • 第12题:

    多选题
    估计鱼类种群数量的方法有()。
    A

    间接计数法

    B

    标志重捕法

    C

    渔获物组成法

    D

    直接计数法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丰富度
    B.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丰富度,A项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垂直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种群,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C项正确;不同的种间关系呈现特定的数量变化曲线,故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D项正确。

    B项: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种群,B项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 第14题: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B
    解析:
    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的标记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再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m),由公式可知,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分母变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A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少计了方格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数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B正确。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则基数偏大,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C错误。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则由于患者家系中患病率偏高,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D错误。故答案选B。

  • 第15题:

    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并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答案:B,C,D
    解析:
    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必须随机取样,而不能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故A错误;由于动物的生活范围大,所以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一般用标志重捕法,故B正确;酵母菌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要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故C正确;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进行,故D正确。

  • 第16题: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 B、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 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目测估计法
    • B、标志重捕法
    • C、逐个计数法
    • D、样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 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 D、N=39×34÷15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下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哪些属于相对密度调查方法?()

    • A、去除取样法
    • B、单位时间(距离)内记录到的动物数量
    • C、痕迹计数
    • D、标志重捕

    正确答案:B,C

  • 第22题: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才能保证计算出的发病率较准确
    •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
    • D、调查跳蝻(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B

    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C

    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

    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