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这种物质的作用最可能是( )。A.促使染色体的复制 B.促使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 C.促使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D.促使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题目
右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这种物质的作用最可能是( )。


A.促使染色体的复制
B.促使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
C.促使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D.促使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相似考题
更多“右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这种物质的作用最可能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肿瘤细胞中物质代谢的异常主要是由某种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这种物质是( )

    A、胆固醇

    B、酶

    C、糖

    D、甘油三酯

    E、激素


    参考答案:B

  • 第2题:

    早产儿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

    A、肺泡Ⅱ型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较少

    B、肺泡Ⅰ型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较少

    C、肺泡Ⅱ型细胞与邻近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气血屏障不完善

    D、肺泡Ⅰ型细胞与邻近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气血屏障不完善

    E、肺泡Ⅰ型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较多


    参考答案:A

  • 第3题:

    据图回答(1)~(3)题。
    图4中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



    (1)图甲中①②③④各区细胞形态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 。要得到图乙结果,__________ (能/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 __________。(9分)
    (2)在a和e两个时期通过 __________ 酶催化合成mRNA。(3分)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发现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分裂期的细胞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3分)


    答案:
    解析: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能;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2)RNA聚合
    (3)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远大于分裂期
    解析:
    图甲中由③分生区细胞形成①②④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四个区域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mRNA的含量变化。要获得此结果,取材细胞应该是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③分生区细胞。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形成mRNA。

  • 第4题:

    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如下图。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B中①~⑥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C中①②③表示上述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化。分析回答:



    (1)图A中,曲线b表示___________。(3分)(2)从___________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图B曲线的___________段,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有___________条。(6分)(3)图C中①一②发生在图B的___________阶段,图C中②。③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期。(6分)


    答案:
    解析:
    (1)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2)10;②③;4n
    (3)①②;前期;
    解析:
    (1)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问的平均距离.结合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可推知曲线b表示分裂后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2)由图A可知10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中的②③段。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依据图示可知为4n。
    (3)图c中①~②为DNA复制时期,对应图B的①②,图c中②~③染色质变成染色体,该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①是染色质、③是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第5题: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于图2表示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增长;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数量的变化趋势为由于DNA复制而加倍,后不变,最后由于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而减半;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三种现象的起点均不为0。二氧化碳浓度相对含量较低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为0;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速率先增加,后相对稳定。故选D。

  • 第6题:

    在烟火剂中加入某种物质,使其燃烧时能把火焰“染成”特定颜色,我们把这种物质称为使火焰着色的物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表示滴定过程中,被测物质浓度变化规律的曲线叫做滴定曲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可由实验求得,如果用横坐标表示溶解度,纵坐标表示温度,则各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用曲线表示出来,该曲线即称为溶解度曲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某种香味物质在酒中用感官所能判断的最低浓度或含量,称为该物质的()。


    正确答案:阈值

  • 第10题:

    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最显著的是:()。

    • A、蛋白质
    • B、DNA
    • C、激素
    • D、脂类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真核生物细胞胞吞作用过程允许()。

    • A、细胞运动
    • B、分解糖类和释放能量
    • C、物质送人细胞
    • D、发生有丝分裂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单选题
    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最显著的是:()。
    A

    蛋白质

    B

    DNA

    C

    激素

    D

    脂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DOW法中,“易燃和不稳定物质的数量”分为3种类型,用各自的系数曲线分别评价。对每个单元而言,只能选取一个系数,依据是的物质。( )

    A.密度最小

    B.点火最容易

    C.含量最大

    D.已确定为单元物质系数代表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情况如图4所示,箭头表示某种物质的运动方向,则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水
    B.空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气孔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控制气孔的开闭的结构是保卫细胞.而控制气孔的开闭的物质是水分。故本题选择A选项。

  • 第15题:

    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如下图。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8中①~⑥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C中①②③表示上述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化。分析回答:

    (1)图A中,曲线b表示 __________。a曲线距离减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
    (2)从__________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 __________段,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有 __________条。
    (3)图C中①~②发生在图B的__________ 阶段,图C中②一③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 期。①和③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 ;①和③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答案】
    (1)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2)10;②③;4n
    (3)①②;前期;两者是同一种物质;两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解析】(1)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结合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可推知曲线b表示分裂后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使得染色体与细胞一极的距离减小。
    (2)由图A可知l0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中的②③段。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依据图示可知为4n。
    (3)图C中①~②为DNA复制时期,对应图B的①②,图C中②~③染色质变成染色体,该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①是染色质、③是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第16题:

    下图中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

    据图回答(1)~(3)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各区细胞形态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要得到图乙结果,________(能/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2)在a和c两个时期通过______________酶催化合成mRNA。(3分)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发现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分裂期的细胞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解析:
    图甲中由③分生区细胞形成①②④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四个区域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mRNA的含量变化,要获得此结果,取材细胞应该是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③分生区细胞。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形成mRNA。

  • 第17题:

    下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能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A

  • 第18题:

    表示滴定过程中被测物质浓度变化规律的曲线,叫做滴定曲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保证在样品中存在被测物质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某种物质的()。

    • A、最小含量或最小浓度
    • B、最大含量
    • C、最大浓度
    • D、最大质量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甲、乙两种物质最可能是:()

    • A、甲是抗原,乙是抗体
    • B、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C、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体
    • D、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原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进行的物质准备有哪些?


    正确答案: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 第22题:

    在DOW法中,“易燃和不稳定物质的数量”分为3种类型,用各自的系数曲线分别评价。对每个单元而言,只能选取一个系数,依据是的物质。()

    • A、密度最小
    • B、点火最容易
    • C、含量最大
    • D、已确定为单元物质系数代表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问答题
    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期。此期细胞中有DNA分子______个。 (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______段。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条。 (3)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区段是______。 (4)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

    正确答案: (1)动物;中;12 (2)ab;6 (3)O~c (4)DNA
    解析: (1)A图中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应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应是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故共有12个DNA分子。 (2)B是有丝分裂后期,相当于图2中的ab段,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是12条,正常体细胞有6条。 (3)细胞周期是从上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这次分裂结束,应是Oc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4)染色体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丝状结构是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