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1)儿童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 德育的实质就是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包括政治态度、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等。 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包含着认知性成分、情感性成分和行为性成分(外显的意志行为的倾向与习惯)。 以思想品德的核心道德品质为例,就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四个要素构 成的。 道德认识是一个逐步内化的复杂过程,即形成道德知识和概念,形成道德评价能力,确立道德信念、 道德理想的过程。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观点去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品行,或道德需要是否满足引起的一种 内心情绪体验。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道德认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人们在认 识社会道德现象、进行道德评价或考虑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时,总会伴随种种的情绪体验。当人们对社 会道德现象及其规范有了认识并通过实践证明其正确性的时候,就会引起满意、愉悦、欣慰、敬佩等肯定 性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会引起不满、厌恶、羞愧、憎恨等否定性的情绪体验。有时,在某种情况下,由于个 人道德判断上的摇摆不定,或道德需要与个人的本能冲动或其他不正当的需要发生冲突,也会引起疑惑、 焦虑、紧张、苦恼等消极的情绪体验,而在摆脱这种矛盾之后,则会产生坦然、宁静、轻松、欢快等积极的情 绪体验。所有这些由客观事物透过个人道德观念的折射而唤起并影响道德行为的情绪体验,都是道德情 感体验。道德情感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巨大动力,也 是个人对其行为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内部力量。高级的道德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理智感、审美感)更 是一个人道德倾向性的核心和道德行为的巨大内驱力。 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的克服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行为,实现一定的道德动机的过程。人 的道德行为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动过程。人在确立目的、采取某种道德行动的过程中,各种愿望、意向或 动机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而需要内部的调节与控制。在这里,道德意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改变着各 种动机之间的力量对比,促进着各种动机之间的斗争,最终战胜非道德动机,实现道德动机。教育实践证 明,缺乏坚强的道德意志,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品德不良和违法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意志薄 弱。道德意志的培养与锻炼,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 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经常性而不是偶然性的道德行为才能表明, 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如何,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 观其行。道德行为在人们的品德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在履行道德规范的实践活动中, 才能深化道德认识和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提高道德评价能力,从而使行为主体的品德得到发展。
(2)知情意行四要素要协调统一的发展 组成思想品德的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每一种因素都是不可或 缺的。知(认识)是情(情感)、意(意志)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行(行为)的先导。情是知在内部升华为 信(信念),在外部转化为行的中间环节,也是产生动机与需要的基础,起着中介作用,是一种内部的驱动 力。所谓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政治主张、思想观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正确性坚信不疑,并有执行捍卫他 们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它是知、情、意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达到的品德的高级层次,是人的强大的精神 支柱。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的言论行动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从而使人的思想品德具有自律的特 点。因此,信念是思想品德形成中的关键因素。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信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甬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而这些行为和习惯则 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态度。”人的道德行为可以是一 时性的,也可能是经常性的;可以是经过矛盾斗争和反复选择才做出的,也可能是基于信念或经常重复而 无需再思索的道德行为习惯。可以这样说,只有在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习惯,把一时性的道德行为 转化为经常一贯的、自动化了的道德行为,才算真正形成了某种品德。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 惯,根除不良习惯,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任务。
更多“论述德育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正确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并不是一定要以知为开端。根据具体
    情况,从哪一个开始都可以,可有多种开端。

  • 第2题:

    试论德育过程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答案:
    解析:
    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组成,所以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1)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加深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和巩固道德行为习惯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既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又是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条件。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思想面貌和道德品质的外在标志。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品德的发展。(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全面培养,还要有针对性。品德发展中的知、情、意、行往往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因素间的不协调或者严重脱节,如“言行不一”,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抓薄弱环节,有效地调节品德的结构。(3)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存在个别差异,表现出来的品德面貌或品德问题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多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灵活处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第3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或者说是指人民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来解决矛盾与支配行为和力量)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联系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期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宜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 第4题:

    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


    正确答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 第5题:

    试论述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心理结构是由知、情、意、行四要素组成的,所以德育过程即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这一规律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德育过程中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知、情、意、行四要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从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或催化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它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的地位。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不能做出闯红灯行为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根据这一规律德育要做到:
    ①要注重全面性。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使四者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例如:2001年课改前,我国中小学德育过分强调知,对情、意,特别是行严重忽视,影响了德育效果。
    ②要注重多端性。德育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训练行为。但是程序之间顺序不固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从学生最薄弱的因素着手。例如:对光说不做的学生。要从道德行为着手实施德育。
    ③要注重针时性。由于知情意行各有不同的特点,对他们的发展应该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来进行。例如:道德认识的获得主要采取说服说法来实现。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应该遵守德育过程的容观规律,顺利完成德育过程中的任务,帮助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 第6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正确答案:知、情、意、行,是品德构成的四个要素,对其培养和提高,达到统一和谐发展,是德育过程一个基本规律。
    知即品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和评价,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原因。
    情即品德情感,是指人们伴随着品德认识所出现的爱与恨、喜欢与厌恶等内心情感体验,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意即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行为过程中顽强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作出的反应,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学生品德的这四个因素,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德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

  • 第7题:

    问答题
    试论述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心理结构是由知、情、意、行四要素组成的,所以德育过程即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这一规律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德育过程中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知、情、意、行四要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从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或催化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它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的地位。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不能做出闯红灯行为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根据这一规律德育要做到:
    ①要注重全面性。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使四者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例如:2001年课改前,我国中小学德育过分强调知,对情、意,特别是行严重忽视,影响了德育效果。
    ②要注重多端性。德育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训练行为。但是程序之间顺序不固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从学生最薄弱的因素着手。例如:对光说不做的学生。要从道德行为着手实施德育。
    ③要注重针时性。由于知情意行各有不同的特点,对他们的发展应该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来进行。例如:道德认识的获得主要采取说服说法来实现。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应该遵守德育过程的容观规律,顺利完成德育过程中的任务,帮助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正确答案: 知、情、意、行,是品德构成的四个要素,对其培养和提高,达到统一和谐发展,是德育过程一个基本规律。
    知即品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和评价,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原因。
    情即品德情感,是指人们伴随着品德认识所出现的爱与恨、喜欢与厌恶等内心情感体验,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意即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行为过程中顽强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作出的反应,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学生品德的这四个因素,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德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正确答案: 小学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其理解:
    (1)知、情、意、行是构成儿童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知。知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儿童通过认识形成的初步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和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它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所以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始,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以基本的政治观点、思想态度和道德理论与规范,逐步提高他们识别是非、善恶、美丑、公私、荣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道德观。
    ②情。情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情感的形成是儿童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它对儿童德性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丰富、深刻、稳定的情感,如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等情感。这些都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作用。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儿童的情感,要善于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良好道德行为的敬佩、爱慕之情,要引导他们去体验进行这些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愉快和满足,进一步体会到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价值和需要,进而发展起深厚的情感。
    ③意。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
    ④行。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思想观点与相应情感支配下采取的外在行动。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要特别着重对学生行为的培养,要求学生言行一致,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作风。
    (2)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
    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这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具有统一性。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3)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但是,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儿童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或从训练行为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终达到儿童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总之,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开始,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正确答案: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 第11题:

    论述德育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答案:
    解析:
    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组成,所以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1)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加深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和巩固道德行为习惯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既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又是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条件。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思想面貌和道德品质的外在标志。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品德的发展。(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全面培养,还要有针对性。品德发展中的知、情、意、行往往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因素间的不协调或者严重脱节,如“言行不一”,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抓薄弱环节,有效地调节品德的结构。(3)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存在个别差异,表现出来的品德面貌或品德问题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多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灵活处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第12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正确答案:D

  • 第13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 D、看具体情况,具有多端性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1)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四中品德因素协调发展过程。知即道德认知,是非善恶认识评价,包括道德认知和判断,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客观事物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实现道德行为做的自觉顽强的努力,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沿着知情意行内在顺序,知为开端,行为终结。社会生活复杂性,德育影响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品德发展可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发展。

  • 第15题:

    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正确答案: (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 第16题:

    问答题
    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正确答案: (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正确答案: B
    解析: